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2020年宁波会计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答案(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宁波)


王忆勤


在教学、科研、医疗第一线耕耘30多年,她培养出上万名中医人;潜心科研,她主持发布了中医舌诊国际标准等。


喜欢坐在“孩子们”中


1962年,王忆勤出生于浙江宁波,高中毕业正逢恢复高考,1978年,她如愿以偿考入浙江中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她当了3年中医儿科医生,于1986年又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研究生,1989年毕业留校。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任教,她开始了教师兼医生的职业生涯,这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在实验室里,王老师喜欢坐在我们这些“孩子们”中,一起搞科研。”在一位博士研究生眼中,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天,王忆勤都与学生一起并肩前行,随时纠正错误,作出指导。每当节假日、寒暑假到来,王忆勤总会告诉学生,假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候,要珍惜时间、利用假期查缺补漏。


王忆勤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在中医诊断教学方面,她建立了以中医诊法技能和辨证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教学课程相互衔接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诊断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为主体,拓宽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


她总是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信息融入教学内容,同时依托学科的科研优势,研制教学辅助仪器和软件。2012年,她主编出版了国内中医学专业首部数字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该课程于2013年获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此外,她还研制了中医舌面诊训练与考核系统、中医问诊思维训练与考核系统等教学仪器,被国内外10余家中医药高等院校应用。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缺点,做最好的自己,不必苛求于结果。”这句话贯穿于王忆勤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学生临床基础很扎实,王忆勤就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建议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开展中医诊断设备硬件研发,临床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临床疾病中医诊断研究,因材施教。


同时,她也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王忆勤喜欢舞蹈,她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坚持运动能够带来快乐和健康。在科研工作结束后,学生们都会留出一点时间慢跑,保持身心健康。


保留一处普通门诊挂号


王忆勤认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研和学习培养,更要注重人格培养,“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她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本职工作的第一位。


给进课题组的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王忆勤讲的是“做人”;给本科生上《中医诊断学》绪论,她会念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她说,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只有具备善良、仁爱之心,方能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是师者,也是医者。王忆勤从教32年,从事中医儿内科临床工作39年。给学生讲的话,也来源于自己的职业实践。


作为医生,王忆勤在临床上重视辨证施治,平均每周门诊治疗患者300人次以上。她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春风般和煦,几十年都保留着一处普通门诊挂号,以方便经济不宽裕的患者前来就诊。她医术精湛,治疗儿内科各系疾病颇具疗效,尤其擅长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哮喘治疗中,王忆勤在继承、吸收前辈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勤用古方,临证变通,获得良好疗效。


在从医的同时,王忆勤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科研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临床的发展。她当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课题均是围绕中医药治疗哮喘开展。她主持的“宣肺平喘法治疗哮喘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获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忆勤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中医诊断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资助,团队系统地开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标准体系研发,建立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分析标准体系框架,目前在ISO/TC249/WG5工作组获中医诊断舌脉术语标准立项项目2项,发布了中医舌诊仪舌色与苔色获取与表达方法的国际标准(ISO20498-5)1项。


校对:栾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