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国家为什么要强制收税(国家税务局)


(1)需要分担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家向人 民征税,是为了实现其职能所需经费的需要,人民有分担公共需要的义务。这种观点包括公 需说、义务说、牺牲说、掠夺说等。


(2)劳务报酬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家向人民提 供利益,人民则必须向国家纳税作为报偿或交换。这种观点包括交换说、保险说等。


(3)经 济调节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家征税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财政收入,同时还要对经 济运行予以调节。这种观点包括社会政策说、经济调节说等。



一、需要分担论


(一)公需说


公需说产生于君主专制时代的 17 世纪,亦称“公共福利说”,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主要 有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商学派和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的学者,如法国的J·波丹(Bodin)、 德国的K·克洛克(Klock)等。这种学说认为,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 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税收来提供物质资源,故此,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克洛克曾指出:“租税如不是出于公共福利的公共需要,即不得征收,如果 征收,则不得称为正当的征税,所以,必须以公共福利的公共需要为理由。”


(二)义务说


义务说产生于欧洲国家主义盛行时期的 19 世纪。这种学说在黑格尔(Hegel)的国家主义 思潮影响下,认为国家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存于国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有 征税权,人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如法国的劳吾指出:“租税是根据一般 市民的义务,按一定的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②19 世纪末的美国著名财政学家亚当士认 为,义务说正确地概述了现代国家税收的本质。义务说反对交换说、保险说的观点,强调的 是国家的权力与人民的义务。


(三)牺牲说


牺牲说产生于 19 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法国)、穆勒(英国) 以及英国著名财政学家巴斯泰布尔等。这种学说认为,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 人民是一种牺牲。萨伊最早明确指出:“租税是一种牺牲,其目的在于保存社会与社会组 织……”。穆勒发展了萨伊的牺牲说,依据纳税人的能力负税理论,提出均等牺牲观点。巴 斯泰布尔进一步阐释了穆勒的均等牺牲说。他认为,均等牺牲原则不过是均等能力原则的另 一种表现;均等能力意味着负担牺牲的能力均等;社会的最大福利是使全体纳税人负担最少 的牺牲。


(四)掠夺说


掠夺说产生于 19 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以及资产阶级历史学派 学者。这种学说认为,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是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 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其他阶级的一种强制掠夺。


二、劳务报酬论


(一)交换说


交换说产生于 17 世纪,亦称“利益说”、“买卖说”、“代价说”,主要代表人物有重商主 义者霍布斯(Hobbes)、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及蒲鲁东等。这种学说认为,国家征税 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人民应向国家纳税以相互交换。霍布斯曾指出:“人民为公共事业 缴纳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分享这一和平的福利部门,必须以货币或劳 动之一的形式,为公共福利做出自己的贡献。”亚当·斯密也曾指出,政府的职能范围越小越 好,税收越轻越好,而且,国家应以每个人所得利益的数量确定纳税标准。 (二)保险说 保险说产生于 18 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梯埃尔(Thiers)。这种学说认为,国家保 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应向国家支付报酬,国家犹如保险公司,人民纳税如同投保 人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一样。梯埃尔指出:“人民按其受自国家的利益的一定比例来支付, 犹如保险公司的保险金按投保金额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三、经济调节论


(一)社会政策说


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 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财政学家瓦格纳和 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格曼。这种学说认为,税收应是矫正社会财富与所得分配不公的手段, 是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有力工具。瓦格纳在给税收下定义时曾指出:“从社会政策的意义上 来看,赋税是在满足财政需要的同时,或者说不论财政上有无必要,以纠正国民所得的分配 和国民财产的分配,调整个人所得和以财产的消费为目的而征收的赋课物。”因此,赋税 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从国民经济年产物中的扣除,还包括有纠正分配不公的积极的目的。


(二)经济调节说


经济调节说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这种学 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筹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外,更重要的是全面地运用税收政策,调 节经济运行,即调整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分配国民收入与财富,提高社会福 利水平;调节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发展。 以上所述的经济学者的课税依据学说,从历史进程来看,有明显区别。19 世纪以前的 课税依据学说,主要是从征纳双方的关系角度提出来的。而 20 世纪以后的课税依据学说, 主要是从经济运行的需要角度提出来的,尤其是 6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公共部门经济学” 更是侧重于从“市场失灵”角度来阐明税收存在的客观性与必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