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热点 >

每日彝记| 彝族舞蹈知多少

彝族舞蹈多姿多彩,动作优美,富有浓厚的情趣和民族风格。同时,舞蹈又以特定的方式反映出彝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迁徙、战争经历等。彝族舞蹈种类繁多,现介绍各地彝区一些代表性的舞蹈。

大三弦舞又叫“阿细跳月”,流传于云南撒尼和阿细民间的一种舞蹈。跳这种舞时,男子一字排开,弹着三弦或吹着笛子跳。随着节奏抬脚踢腿,向前退后、向左向右交换舞步。女青年亦一字排开,腿上的动作与男青年一致。 

彝族阿细跳月

打歌是彝族舞蹈中最常见最具群众性的一种舞蹈。各地彝族称法不一。打歌历史悠久,传统打歌是以篝火为圆心围圈而跳,除领舞者吹奏芦笙等乐器外,其他人都携手搭肩而舞。跳时大家合拍而歌,动作矫健,步调整齐,节奏分明。

打歌

四弦舞流传于云南峨山新平、双柏等彝区,它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劳动时的欢愉。跳舞时男弹月琴,女拍手而舞,手上动作不多,但脚上的动作富于变化。

叉舞是流传于云南撒尼彝区的一种男子舞蹈。叉即是战争武器,也是狩猎武器。这种舞蹈可能是从狩猎或战争中演化而来。这种舞以鼓点作伴奏,多在节庆和葬礼上跳。

凉山彝族所底地区,火把节期间一种女子集体的舞蹈叫做“都火”。舞蹈动作简单古朴,步伐轻盈简单,舞者各手持一把黄伞,一手牵着前人的荷包带,形成一个长串,舞动时,有歌伴奏,一人领唱,顺着一个方向边歌边走,持续不停。

铃铛舞又名跳脚,流传于贵州彝区,是在老人去世时跳的一种舞蹈。由几个青壮年男子。手持一串马铃,排成一行,有规律的扭动腰肢,有节奏的摇响马铃,脚步和铃声合拍,节奏鲜明有力。

金竹舞是广西那坡彝族祭祀性的舞蹈。每当跳公节时,人们围绕一丛金竹而舞。届时,乐队吹起葫芦笙,敲响铜鼓,人们再“麻公爸”(领舞者)的带领下,踩着葫芦笙和铜鼓的节拍,随着曲调变化舞步,循环往复,持续不断。表现了那坡彝人对竹的崇拜。

“哑巴舞”,由云南省祥云县大营七宣村的“彝族哑巴节”演变而来。“哑巴舞”一般是在正月里举行,每当节日来临时,就会组建起一支“哑巴”队伍,表演结束后,“哑巴们”还要将哑巴舞跳到每一户人家里(家中有亲人新故除外)。跳进了哪一家,就意味着把一年的丰收、幸福、吉祥带到了这一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