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热点 >

“榜”外故事|逆境奋斗,圆梦清华

“贾劲楷被录取了!”7月21日晚,武城县武城镇董王庄村的一处农家院落里传来欢呼声。18岁男孩贾劲楷通过646分的成绩及高校专项计划加分,圆梦清华大学

作为人武部重点帮扶的困难学生,贾劲楷母亲肢体残疾,全家人的生活依靠父亲送外卖和奶奶打零工的收入,但在逆境中,贾劲楷交出了漂亮的升学“答卷”。

贾劲楷父母给人武部送来锦旗。(应受访者要求,贾劲楷暂不出镜)

“心大”的母亲和细心的孩子

2004年,贾劲楷出生于董王庄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同在工厂上班,日子平淡又温馨。转折发生在2006年,母亲王桢玲工作时出现意外,紧急转往北京救治,依然没能保住双臂。

“转院的路上,孩子爸爸从武城哭到北京,我还在安慰他。”王桢玲说自己是一个“心大”的人,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她从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待,家里的大小事全部尽力而为。

走进贾劲楷家,院落简朴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被育得茁壮。“心大”的母亲用对生活的满满诚意,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的心。

王桢玲能用残肢写出工整的字体,背后是她上千个重建信心的日夜和反复训练的过程

母亲的用心,养成了贾劲楷细心、懂事的性格。“劲楷从不安慰我什么。”王桢玲说,“每次家长会,我怕同学笑话他,故意回避着,但他怕我难受,执意让我去。”

听了这话,贾劲楷腼腆地笑笑,这个高高瘦瘦,衣着朴素的男孩,眼里有光。

从贾劲楷高一开始,人武部将他列为帮扶对象,定时送来生活费和物资。班主任王辉老师和贾劲楷母亲年龄相仿,看贾劲楷总穿着发旧的衣服,感到心疼,有时会给他买一些“小礼物”。

“有一次老师给他买了一件羽绒服,他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王桢玲回忆,对于外界的帮助,贾劲楷很少说“谢谢”,但会第一时间在“小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孩子看着不爱说话,心里憋着劲哩。”母亲王桢玲说,贾劲楷总关起门来,学习到深夜。

有兴趣、好心态

求学之路更顺当

在学习上,要强的母亲却从不给孩子制定目标。“只要他自己努力了就行,考得不好也没事。”王桢玲笑得朴实。

在家庭的鼓励和支持下,贾劲楷有了轻装上阵的安全感。“高一的时候,他还不是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王辉老师说,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学习难度的加大,贾劲楷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他心理素质很好,成不骄,败不馁,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道题、每一次考试。”

在贾劲楷的书柜上,摆着厚厚的学习资料和笔记,被翻得有些发旧,每天除了吃饭和休息外,贾劲楷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我对理科比较感兴趣,一步步的推理论证解题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贾劲楷说,自己在初中毕业就已经自学完了高中的大部分理科课程,“求知若渴”的状态让他在面对难题的时候,有了不屈不挠的力量。

贾劲楷学习笔记

带着平和的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三年,贾劲楷多次在“全国中学生奥利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奖项,学习成绩也稳定保持在年级前五名,获得了市、省级优秀学生称号。

部分贾劲楷获得的荣誉

团结同学

全班“拧”成一股绳

在王辉老师印象里,贾劲楷虽然沉稳,但在同学之间,倒也颇具几分这个年纪应有的活力。“我喜欢和同学们交流问题,取长补短。”贾劲楷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次有同学问他问题,他总耐心讲解,“给同学讲题,等于自己又复习了一遍。”

“我们班学生关系非常好,特别团结,尤其体现在学习上,每到课间,孩子们总扎堆讨论问题。”王辉老师这几天多了一项“甜蜜的负担”,忙着制作班级的“蹭饭地图”——在良好学习氛围的促进作用下,该班级34名学生,成绩全部过了一本线,确定录取985院校的有20多名。

“高考尘埃落定后,我们也会在一起交流录取专业和以后的抱负。”贾劲楷说,自己对所考取的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比较满意,““我们国家的城镇化一直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的进程需要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贾劲楷满眼憧憬。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李淑冉 李帅 于宁 杨玉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