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县国企副总是什么级别(县属国企总经理和镇长)

文 | 县属李安琪


而在一众创业者中,黄晨东作为连续创业者,自然收获不少目光。前晨科技成立于2020年9是什么月,集新能源卡车研发、制造与智能化于一身,团队160人左右。目前已经完成了两轮近6000万美元融资,虽然距离黄晨东口中的50亿门槛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前晨汽车表示,今年还会进行B 轮、C轮两轮融资。



不过,黄晨东认为,干线物流全无人驾驶的真正到来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固定点到点的限定区域自动驾驶落地会更快。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前晨汽国企车的量产车型也会首先在港口、封闭园区、矿区等封闭场景落地,随后逐渐扩展到干线物流场景。


可见,前晨汽车既造车,同时还想把软件等灵魂攥在手里。某种程度上,造自动驾驶卡车,某种和程度上,既要是主机厂、又要是自动驾驶公司,还要是物流公司。


正如蔚小理曾跨过的历程一样,商用车的电动化也是一个格局尚未定的新兴旅程。当下蔚来在国内电动汽车领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黄晨东可以功成身退,但同时,对他而言,商用车领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以下为36氪专访黄晨东内容节选(略经摘编)


36氪:目前你的精力主要花在哪些地方?


黄晨东:主要在四个方面,百分之二、三十花在销售,百分之二、三十花在融资,百分之三十在公司运营管县理方面,百分之二十在产品上面。


36氪:你在蔚来汽车,上汽新能副总源都有工作经验,这些经历对你创业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黄晨东:这两段经历基本上都是从0开始搭建团队,上汽新能源至少还有些流程和体级别系,而在蔚来的流程几乎都是内部自己做的,这些创业经历对我帮助非常大。所以重新创业、操盘前晨汽车不会太陌生。


36氪:造商用车和造乘用车有什么区别?


黄晨东:商用车是生产工具,乘用车更像是消费品。生产工具讲究的是镇长能帮用户赚多少钱,但多赚钱不是说用户买个车就完事。车卖出去,说明车造的还可以,但后面的使用体验、维修保养、二手车买卖环节,怎样给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只有把这些都做好,商用车才有更高的门槛。所以商用车造车本身确实比造乘级别用车容易,但是要把商用车公司做好,会比乘用车更难。


3副总6氪:造商用车的资金起步门槛大概是多少?


黄晨东:之前李斌说造乘用车的门槛是200亿,我觉得镇长四分之一的乘用车门槛就能把商用车公司立住,50亿应该足够。


36氪:在商用车的战略规划方面,你们不同阶段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黄晨东:商用车最终会成为智慧物流物联网的一部分,仓、车、货物应该连成一片,所有数和据打通。但在此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智能的车。有总经理了车之后,把造车、卖车、用车、养车的生态链跑通,县属然后重复生态链,最终实现智慧物联网。


36氪:前晨汽车未来5年的规划是什么?


黄晨东:去年底推出了一款跟重汽开发的轻卡,今年会推出全正向开发的轻卡,同时还会有一个L4级带冗余的自动驾驶重卡底盘平台,基于这个平台的重卡明年中旬会量产,后年我们可能会生产面包车。总体上我们做了个5年车型规划,按照每年一款车的节奏来推进。


36氪:当下锂电产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这对你们的交付有影响吗?


黄晨东:商用车订单跟乘用车不一样,因为商用车尤其是大客户订单都有一定的准备期。目前看来,我们供应链的产能还是能够满足现有订单需求的。当然短期有些部件供不上,但几周内可以解决掉。


36氪:当下一些主机厂也在发力电动商用车,也有自动驾驶公司在联合主机厂在打造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卡车,你怎么看待当下的商用车整体市场?


当下商用车市场就像2015 、16年乘用车的发展阶段。主机厂想进入,但可能驱动力还不够大,毕竟要发力的点比较多,不像新势力就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事情做成,不然会死掉。我们团队其实更是什么像特种兵,更容易在一个点上取得突破。


自动驾驶公司现在也逐渐想找车厂来落地,但现在很多用的车都后装车,很多自动驾驶的优点发挥不出来。我们是从车到自动驾驶,前装会有更灵活的设计,建立更高门槛。


36氪:前晨也拿到了L4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未来会建立自己的无人驾驶车队、做运营吗?


黄晨东:我们有在思考,但是短期内不会去做这件事情。轻卡是我们的基本盘,通过卖车我有一些收入,且随着轻卡逐渐扩大,还会有不少的数据。自动驾驶重卡是在基本盘的上面做加法。所以不一定说要马上去做重卡车队。未来等重卡有大几十台订单后,就可以装上自动驾驶系统,帮助获得更多运营经验。


36氪:造自动驾驶卡车,某种程度上,既要是主机厂、又要是自动驾驶公司,还要是物流公司,这些身份如何同时实现?


黄晨东:其实我们并不非常着急把自动驾驶推向商业化,第一步还是把车先做好,自己造车,自己的底盘能跟自动驾驶匹配得更好,同时自县研自国企动驾驶全栈软件能力。


原来在蔚来,我们也经历了整个自动驾驶研发的整个过程,所以知道整车自动驾驶布局的底层逻辑。我们还是想把底层布置好,车也做好,后面再做这个自动驾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6氪:自动驾驶卡车业内认为,无人驾驶卡车规模化落地时间可能在2024、2025年,你们的判断是什么?


黄晨东:固定点到点的限总经理定区域的自动驾驶可以实现,一个司机开两台卡车(编队行驶)这种2021年也有机会实现,但干线物流上全无人驾驶估计没这么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