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1997年巳时生(1997年巳时生女孩命运)

文/月丽


家乡有一种风俗,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人们带上酒水汤汁到祖先的坟茔去祭奠,俗称"点汤"。


今年是父亲的年诞辰。六月六日,先生开车载我和女儿及外孙给父母点汤。站在父亲坟前,手摸屹立的墓碑,我思绪万千。摆好供品,伏惟尚飨。先生给父亲烧纸钱,边烧边说:"爹,你在那还好吧,我们看你来了,给你送些银两,有啥需就给我们惊梦……听着先生的嘱托,不由得泣哽咽,泪满襟。一切仿佛在昨天,父亲的音容笑貌又浮观在眼前。


白驹过隙,一晃父亲离开我们已二十三个春秋。二十多年来一直想写一追思父亲的东西,然又恐女儿笔秃文拙,膄笔写不出父亲伟大高岸、公而私的尚情操;写不出父亲艰辛辉煌、高风亮节的家国情怀。几次拿笔又放下,这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不能释怀,已成为女儿的一块心病。在女儿心中,所有的歌功颂德之词用在你上都显得乏力;穷尽一切赞美的词语也表达不出你高尚的人格魅力。


父亲,李公,讳名三省,生于一九二O年四月十四日,卒于一九九七年七月初九。享年七旬有八。育有一子三女。


父亲出生在豫西农家,有个大他三岁的姐姐。三岁前和父母一家四口人过着殷实的农家生活。然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三岁时,他的父亲因病早逝,留下他和六岁的姐姐及年青的母亲。爷爷的去世对这个家无异于五雷轰顶。在那个风雨如晦、盗匪猖獗的年代,平常人家的日子不好过,他们子幼母寡,其生活的艰难…


亲六七岁时读私熟。从"小小苗,苗小小"读到《百家姓》,从巜三字经》读到巜弟子规》。一年又一年,父亲渐渐长大。


十二、三岁时父亲停了学,操持起农事。用他稚嫩的肩膀挑起家的重担。为了养家,他曾从朱阳、桂花原等山区往灵宝、阌乡贩卖粮食,从兴平、武功往河南倒腾头牯(牲口),在家里饲养添膘后再卖出。有次不幸进了黑店,差点丢了命。


二十时,父亲完了婚,从此才有一个完整的家。 结婚后,奶奶有母亲照管,他又萌生了读书的愿望。由于日寇侵华,豫东的一些学校陆续般迁到山区卢氏县,其中就有"省陕州农林职业中学"。那一年父亲报考了这所学校并被录取。


告别年迈的母亲,离别新婚的妻子,冒着炮火的硝,又踏上求学之路。父亲在日记中写到:他的学校在卢氏县城隍庙,校长是陕州专员欧阳珍兼,教务主任是豁然,全校师生不足百人。周边还有开封女中,许昌进德中学,洛阳农蚕职业中学,洛阳师范等十几所学校。尽管在山区,日本的红头风机还是时不时轰炸,每当防空警报拉响时,师生就各自分散隐蔽,有时隐隐约约能听到黄河北岸日军向南岸打炮的炮声。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代。父亲在《农林职业中学》学习了一年多,到了一九四二年。这一年河南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他无耐地再次退了学。父亲在世时常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实行集体化,人民公社大办园林,父亲的专长有了用武之地,从此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在洛阳地区园艺局的倡导下,灵宝县聘请父亲举办了多期果树管理培训班,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了各大队果树管理的骨干。当地健在的许多园林专家都曾是他的学生。毫不夸张地说父亲是灵宝园林建设的奠基人之一。 父亲当园艺队长如鱼得水。他因地制宜:沙岭种枣树、葡萄,沟里栽柿子、核桃,平地植苹果、李桃。何时剪枝除草,何时治虫打药,一切按排的井井有条。在父亲的带领下,园艺队的工风生水起,迅速壮大。 一分耕云,一分收获。几年后各种果树陆续结果,集体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员们对父亲也是赞不绝口,爱戴有加。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父亲算是个文化人,加上他爱钻研,肯吃苦,又干出了成果,因此得到了上级的重示,把父亲所在的小常村定为灵宝县园艺示范基地。灵宝县园艺局派人常住小常村协助父亲工作。河南省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分别在小常村设立果树研究站和北方果树研究室,实地开展各种果树管理,病虫害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这一时期,父亲经常接待全国各省、市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学术交流人员。我至今还记得家里经常有外地口音叔叔,他们说话叽哩哇啦,南腔北调。洛阳园艺局的赵明勋和王宏来的最多。王宏最爱吃妈妈做的淹红薯杆酸菜,他说"太好吃了,就没吃够过"


这一时期,父亲荣获了县、地、省劳模,河南日报曾报导过他的事迹。


这一时期,父亲参于了中国果树研究员贾敬贤、黄立森编著的《果树管理技术手册》一书。这也是父亲最骄傲的一件事。 命运多舛。正当园艺队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父亲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患了腰椎结核病。这种病发作起来钻小的疼。每当看到父亲躺在炕上痛苦地呻吟,妈妈在一旁默默地流泪,我心里难受极了,恨不能替父亲去受症。虽然也在当地治疗,但收效甚微。园艺局的领导建议父亲到西安治疗。


就在父亲患病在家的几个月里,每到晚上家里总来有好多人,有的是谈工作的,有的是遇到问题求父亲解决的,有的是陪父亲聊天解闷的。有一个叫狗胜的人总是早早一来往炕边一坐,两胳膊一腃,头一低,双手撑着,别人说什么他也不插话,临走时喃喃自语:"这该乍弄呀"? 灵宝县园艺局、小常大队给父亲解决了看病的资金问题。


当父亲决定去西安看病的消息传出后,乡邻们就你三块五块,他十块八块地给父亲送看病的钱,母亲婉言谢绝。有个叫正明的人,拿十块钱死活要叫亲拿住,母亲不接,他就哭。 父亲是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做手术的,手术很成功。就在父亲看病期间,无巧不成书。四医大向河南省园艺局请求推荐一园林管理人员,省园艺局就把父亲推荐给四医大。这样父亲病愈后就在四医大做了园林管理员。


父亲在四医大工作的近二十年里,家乡常有人求他帮忙介绍院看病。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父亲都是热情接待,诚恳帮助,能让病人少花一点,就尽量少花一点。父亲乐于助人的善举在家乡灵宝一传十,十传百,广为流传,前来求助的人络绎不绝。父亲不仅不厌烦,有时还要为他们垫款。他常说老百姓看病不容易,尤其出远门在外地更难,咱能帮一点是一点。就这样他的美名在灵宝享誉全诚。


父亲是个有名孝子,对奶奶的孝顺几乎到了迂腐的地步,凡是奶奶说的,能不能做到他都要去做。一九五六年,奶奶说她一辈子没出过门,提出想到西省(西安市)转转,看一看外面的世事。父亲二话不说,筹集盘缠陪母逛西安。奶奶的脚是三寸金莲,父亲就背着奶奶上下车。在列车上看到卖香蕉的就给奶奶买了些,可当时母子两谁也没见过这个东西,拿在手上不会吃,两人面面相觑,尴尬地互相笑。后来看到别人吃,才学会了吃香蕉。为这事,奶奶时不时就在老姐妹前炫耀:她是村里第一个吃香蕉的人。


父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同时要求也是严格的。记忆里父亲从呵斥过我。他说,做事可以错,做人不能错。路可以走错,道不可以走错。一七八年我买了一条时尚的连衣裙,父亲见后不让穿,他说穿衣不能太出众,说话不能太高调,要注意群众影响。几年后我穿短裙问父亲:"前几年你不让我穿长裙,现在我穿短裙你乍不说?"父亲哈哈一笑:"时代在变化吗,此一时,彼一时。


" 父亲有写日记的爱,一写就是几十年,一直写到临终的前一天。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到战时战事,国计民生,小到家长里短,大豆高粱。现摘录上世纪四十年代两篇日记:


上午有人来报丧 ,来顺昨日已死亡 。明日船底去埋人 ,悼念兄长梦一场 。


这篇日记说的是:船底村有一个亲戚,名子叫来顺,昨天死了。我明天要去参加表兄的葬礼,人活一世就象做梦一样。


另一篇写的是:


一场秋风一场霜, 丰收年景割谷忙。 北坡地里去驮谷, 一亩能打一大装。


这篇说的是:深秋是收谷子的季节,今年风调雨顺,庄稼喜获丰收。村北的坡地种的是谷子,一亩能收两百斤。日记还透露一个信息,当时,当地秋作物以谷子为主,现在谷子这种作物已经不见踪影。


一九九六年,大姐不幸因病英年早逝。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疼苦,对父亲精神的摧残是无穷无尽、硕大无比的。半年后父亲就身染重疾。记得是九六年夏秋之际,父亲对我说:"最近一段常感到吞咽困难,吃饭常常被噎,估计不是好兆头。准备让你哥带我去二院检查一下,如果不是(癌),就对症治疗,如果是,就不看了,不做手术,不化疗"。我刚要张嘴就被父亲制止。"你什么也不要说,这是我的注意。"父亲安慰我:"人的命,天注定,阎王叫你三更死,谁能等到五更明"。我哽咽:“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你治疗,不然我会自责的"。父亲云淡风轻地说:"这种病我在二院见多了。看,就得手术、化疗,手术后在喉咙上插个畏食管,无非是多活一年半载。想彻底看好,几乎没有。"后来他在日记中写到:手术化疗,儿女尽孝。打针插管,苟延残喘,病人痛苦,失去尊严,银钱花光,终究完蛋。


从发现到临终的一年里,对父亲的病我们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吃中药,寻偏方,求神问卦,总希望能有奇迹出观。然而,天不假年,父亲还是走了。


父亲酷爱历史,尤其是古代史。他说,以前多种原因总是不能系统的学习历史,现在什么也不想了,什么也干不了了,好好的读读中国历史。 先生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中国通史》、巜资治通鉴》等书籍。父亲见到这些书就爱不释手,看起来一晌一晌。他不仅读,还做笔记。看他那又是制表,又是画图,仔细认直的样子严然学生在做作业。他读巜过秦论》时笔记中写到:"对贾谊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观点有异。虽然六国在防秦的过程中,时而联合,时而分裂,时而幸灾乐祸,令人可恶。但毕竞他们是被动者,是受害者,秦是主动者,是侵略者。秦若没有野心,能与六国和平共处,则六国不灭也"。


九七年盛夏,父亲的病重到一点硬的食物也吃不下,只能靠流食维持。一天父亲说:"好了,从今往后什么药也不喝了。其实我心里明镜似得,什么灵丹妙药对我的病都无济与事。可我还是对你们给的药照吃不拒,我是想给你们留点治好的希望,不给你们留遗憾。"听着父亲的讲说,我的情绪一下子崩溃了,失声痛哭:什么叫父爱如山?什么叫大爱无疆?


我不知道一个人在知道自己不久将要死亡的内心世界一一是恐惧、是愤世,是消沉、是绝望,还是怨天忧人。可我看到父亲却是从容泰然,积极向上的面对死亡前的每一天。


在父亲弥留之际,我问还有什么要交待的?父亲摇摇头:“把我的日记保存好"。 王侯将相今何在?惟有汗青留千古。父亲的日记就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要将它整理编辑做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父亲大限前一天日记上的字已不象字,笔画跑偏、错位,经反复研究才辩认出是四个字:"寰宇茫茫。"


父亲走了,安祥的走了,永远的走了。这一天是公元一九九七年农历七月初九巳时。


值得欣慰的是我陪着父亲走完他人生的最后,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亲爱的父亲,安息吧!你的为人有口偕碑,人们并没有忘记。就在2020年灵宝市文联举办的"同心杯"全国文学大奖赛的一篇征文里曾提到你。我念给你听听:"我叫张耀峰,灵宝市作协特约专家,灵宝市园艺局技术员,果树高级农艺师。我能取得这些成绩与我的老师李三省是分不开的。一九六三年中学毕业,我进入园艺队。队长李老师对我特别关心,鼓励我好好学习,钻研技术,作风要正派,做人要正直。他手把手地教我技术:修剪、嫁接,施肥、打药。至今这些都让我记忆犹新,也可以说影响了我整个人生"。


亲爱的父亲,安息吧!你的子孙在你的淳淳教海下,在你的潜移默化下,都能认认真真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安息吧, 亲爱的爹爹。 我为有你这样的父亲而骄傲。若有来世我还要做你的乖乖女,做你的小棉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