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7年底,国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三大攻坚战以来,先是在2018年开始大力实施金融去杠杆,信托、资管计划、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种乱象得到了规范整治,2018年金融去杠杆也成为了年度主题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效明显。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更是对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屡屡开出罚单,加强各种违规经营乱象的整治,此外最高法还重新规定了民间借贷保护利率上限,应该说,经过2年多的努力整顿,化解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成绩显著。
近日,银保监会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整顿,而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补充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是它们的业务重心,应该说这两年发展很快,对弥补银行等传统机构覆盖不了的普惠金融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恰恰因为虽然在监管体系之内,但却游走也传统金融体系的边缘,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有很多违规违法的地方,这一次,银保监会发出通知,大家都说,终于轮到小额贷款了。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突飞猛进。
央行曾经在网站上公布过小额贷款公司的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333家,贷款余额8841亿元,从业人员76240人,应该说小额贷款公司在贷款经营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因为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和税收减免,如果能够精耕细作的话,应该会发展得很好,但因为发展过快,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
小贷贷款公司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这么几类。
一是贷款利率过高。原则上,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但部分小贷公司远远高于这个利率,甚至直接和民间借贷利率靠拢,这就失去了国家鼓励发展小额贷款普惠金融的本意。尤其有些小贷公司的网贷业务和高利贷就没多少区别了。
二是违规违法经营。包括砍头息、暴力催收、风控不规范、贷款用于炒股炒期货、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行业、重要客户贷款占比超10%等等在内,一方面容易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行为已经让部分小贷公司沦为套路贷和高利贷,也就彻底失去了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本意了。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小贷公司缺乏必要的金融人才,同时也与监管失位有一定的关系。
三是跨区经营。原则上小贷公司经营范围控制在县域内,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扩大到省,但实际有一些小贷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非常广泛,风险很大。
四是能力欠缺。小贷公司的风控能力、坏账处理能力、征信资源、资产评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加上在融资方面存在的天然缺陷,这就导致了小贷公司天然具有相对银行坏账率更高、风险更高的不利条件,而提高利率就是大家应对风险的主要措施,这也是无奈之举。
《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的目标。
从内容上看,通知就是针对上文提到的小贷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可以说,每一类问题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这可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死结,因为小贷公司没有揽储的权利,小贷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非常尴尬,小贷公司的客户在征信方面存在的天然缺陷让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要比银行高出很多倍,而现在随着利率保护上限的降低,加上又对催收手段进行限制,在征信建设短期内不能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通知明确小贷公司可以跟银行合作,但这样的管理要求也只能暂时缓解一部分问题,能否彻底解决问题还要看制度的落实以及市场的反应,小贷这个行业未来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