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成都市财政局好不好(成都市财政局什么级别)


一、成都银行将是区域经济崛起的直接受益者

(一)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省会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四川作为全国经济大省、西部发展龙头的地位更加突出。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 处长江上游,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产业 为支柱产业,2021年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达5.38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速8.2%, 经济增速快于全国水平,成为全国第6个、西部第1个GDP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





(二)区域经济增长向好的确定性高,看好涉政类和零售客户的需求增长


短期来看,2022年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将对投资形成有效支撑,区域需求有望更快回 暖。投资是四川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虽然四川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以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慢下降,但近年来仍然保持接近50%的水平。2021 年,省委、省政府抓项目促投资,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落地见效,四川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对稳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2年是四川多项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一年,新年伊始,《2022年四川省重点 项目名单》、《成都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年度计划投资3475亿元)、《共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年度计划投资1835亿元)、《成都都 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年度计划投资1060亿元)相继公布,主要涉及基 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起步就冲刺,开局就争 先”的要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有望推动区域需求加速回暖。


中期来看,“十四五”期间,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增速仍有望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2021年3月,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6%的发展目标;2021年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发展目 标,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1年11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按照发展目标,到2025 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及成 都地区发展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随着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带来的发展红利的不 断释放,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趋势有望保持。





四川存贷款余额2020-2025年复合增速将达到8%和10%;成都的战略位势有望进一 步提升。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保持较好增长前景,将为本地银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 间。2021年11月四川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下 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金融强省。到2025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 将达到13.5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1.5万亿元,较基期2020年末分别增长47%和62%, 5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和10%。《规划》从优化金融体系等方面给出具体路径,在 支持做强成都金融极核的同时,提出发挥成都市金融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成德眉 资金融同城化和五区金融协同发展。


银行业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均有望受益:(1)对公业务方面,考虑到项目投资将是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涉政类客户所主导的基建贷款需求持续增长;(2) 零售业务方面,经济持续向好将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盘,零售业务市场潜力有 望释放,预计个人存贷款、财富管理等业务需求增长加速。





(三)成都银行战略契合本地特色生态,将充分受惠于区域经济发展红利


区域特色:目前主要在四川省内开展业务,集中于成都市,并向重庆市、西安市延 伸。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 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以及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 处和36个城市信用社的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共有分支机构 215家,较2020年末增加5家,其中成都地区172家,四川省内其他地区(广安、资 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德阳、阿坝、泸州)26家,重庆市和西安市 分别有11家、6家。截至2021年6月末,成都银行贷款总额中成都市占比70.5%;相 应的成都市也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2021年上半年,成都银行营业收入、营业利润 中成都市占比90.4%、84.3%。


业务特色:对公传统涉政优势持续巩固,大零售转型推进补短板。成都银行结合当 地经济特色和自身市场定位开展业务,目前存贷款业务以对公客户为主。(1)对公 业务方面,坚持“稳定存款立行”和“高效资产立行”并重,贷款端积极对接国家 以及省市重大战略,广义政信类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持续攀升,2021年6月末达 63.3%;存款端,涉政优势为其带来优质存款的持续沉淀,对公存款中活期存款占 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2)零售业务方面,当前公司的零售业务以安全 性和盈利性兼具的个人按揭为主,随着大零售转型步伐加快,持续推进网点覆盖率 提升、个人消费贷款上量、个人AUM规模上升,零售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二、国资控股叠加优秀的管理层,利好公司长远发展

(一)成都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进一步稳固


成都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成都金控为控股股东且有关键岗位及相关董事推荐权。 截至2021年9月末,成都银行总股本为36.12亿股,从股权结构来看,单一持股第一 大股东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金控)持股比例为20%,单一持 股第二大股东丰隆银行持股比例为17.99%,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前 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63.17%。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方面,2021年6月,成都 银行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项取得成都市国资委批复,本次划转后,成都市国资委实 际控制的成都市属国有企业合计持有股份比例为30.03%,成都银行由无实际控制人、 控股股东变更为成都市国资委为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成都金控为成都银行控股股 东。此外,成都市国资委授权成都金控对成都银行履行部分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包 括关键管理岗位及相关董事推荐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管理层经验丰富且多元,为战略实施和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自2010年以来,成都银行经历过三任董事长和三任行长(包含现任董事长和行长), 总体来说比较稳定。2021年6月末,现任董事长为王晖先生,任期为2018年8月至今, 王晖先生曾长期在建设银行领导岗位任职,并曾兼任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 司董事长等职务;现任行长为王涛先生,任期为2020年5月至今,王涛先生曾长期 在工商银行系统工作,历任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工商银行四川分 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等职务。从其他主要高管过往履历来看,成都银行管理层具备 丰富的从业经验,拥有银行业、金融监管机构、财政等工作背景。经验丰富且多元 化的管理团队为成都银行战略实施和稳健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ROE 居可比同业前列且有望继续保持

(一)ROE、ROA 处于可比同业上游


静态来看,成都银行表现出高ROE、高ROA、高杠杆的特征。2020年、2021年1-9 月成都银行年化ROE分别为15.9%、16.3%,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1位、第2 位,原因是公司的年化ROA和杠杆均较高。2020年、2021年1-9月成都银行年化ROA 分别为1.00%、0.98%,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3位、第4位,同期对应的杠杆 倍数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5位、第3位。具体杜邦分析来看,成都银行的资 产端收益率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贡献偏低,较高的ROA主要受益于各项支出控制 较好:(1)对公业务基础扎实,为其提供了稳定的低成本存款来源,整体计息负债 成本处于可比同业较优水平;(2)管理费用管控能力加强,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行业 较低水平;(3)资产端风险偏好低且注重风控,形成了“对公贷款以广义政信类为 主、零售贷款以个人按揭为主、金融投资以政府债券为主”的低风险资产配置结构, 得益于此,信用成本对盈利的拖累相对较小。





动态来看,2017年以来成都银行的杠杆相对稳定,ROA波动回升,带动ROE稳中有 升。预计主要与“稳定存款、高效资产、注重合规、推动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 施有关。在坚持上述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精细化、数字化、 大零售”转型。考虑到公司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随着转型继续推进, 盈利动能有望保持强劲,ROA仍有提升空间,ROE比较优势有望保持。


(二)资产扩张与成都市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盈利能力突出


成都银行的资产扩张表现出与成都市经济增长的高度关联性,主要源于公司的业务 集中在成都地区且经营稳健。2010年至今,除去个别年份外,公司的资产总额同比 增速基本保持略高于成都市名义GDP增速的水平。2021年成都经济总体呈平稳恢复 的发展态势,成都银行规模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资产总额迈上7000亿元新台 阶,2021年9月末达到7,465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7%。从2021Q1-3业绩驱动拆分来 看,得益于资产规模的较好增长,公司的营收实现较快增长,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 好水平。





(三)存款优势突出,高效资产配置增加,息差有望保持稳中向好


负债来源以存款为主,对公存款优势保持,零售存款快速增长。成都银行一直坚持 稳定存款立行,负债来源中存款占比保持在70%以上的高水平,2021年9月末存款 总额/计息负债比重回升至80%。高且稳定的存款占比,一方面得益于传统对公存款 优势持续巩固,另一方面是近几年大零售转型成效显现,2021年9月末,零售存款 同比增速高达21%,快于对公存款的和存款总额,已成为存款新增长点。


高效资产投放稳步增加。在资产配置上,信贷和金融投资是主要配置方向,2018年 以来信贷占比逐步上升,金融投资占比有所压降。2021年9月末,贷款总额/生息资 产比重接近48%,与可比同业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贷款中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投放力度加大:贷款投向方面,2016年以来保持了以广义政信类贷款、个人按揭贷 款等低风险为压舱石的主体结构,近年来在大零售转型背景下,逐步加大了个人消 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高收益个人贷款的配置力度。金融投资中加大了对政府债券、 企业债券以及债权融资计划的投资力度:金融投资结构方面,以安全性和流动性较 好的政府债券为主,近年来出于提升资金效益以及为客户提供多样性融资方式的考 虑,增加了企业债券、债权融资计划的配置。





低负债成本率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也是过去几年公司在低风险资产配置策 略下仍能保持相对较好息差水平的关键原因。趋势上来看,预计息差保持稳中向好 态势:资产端,收益相对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提升同时金融投资结构优化推高收益 率,有望对资产端收益率形成支撑;负债端,对公存款尤其是低成本对公活期存款 贡献预计保持高位,仍将是稳定存款成本率的压舱石,叠加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负债端成本率上行压力有望缓解。


(四)资产质量和拨备均改善至可比同业较优水平,信用成本有望下行


2016年以来成都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积极压降高风险贷款同 时加大核销处置。从贷款结构来看,虽然成都银行的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基本保持 在75%:25%的水平,但2016年前后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16年以来,对公贷款中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的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建筑业贷款占比显著压降,低风险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 理业贷款占比大幅提高;零售贷款中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也由70%左右提升至90%左 右。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的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均已经处于同比同业较优水平; 同时公司也逐步增厚拨备安全垫,拨备覆盖率由2015年末的160%提高至2021年9 月末的387%,绝对水平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5位。资产质量的好转和相对较高的拨备水平,有望促进信用成本下行。



(五)费用管控好,成本收入比长期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近十年,成都银行成本收入比总体处于下行通道,且长期低于A股上市银行整体以 及各个子板块,2020年以来差距明显走阔。成都银行2021Q1-3成本收入比为21.0%, 在A股上市银行中仅高于上海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工商银行和江苏银行。主 要是由于成都银行在保持营收提升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成本支出中员工费用 占比最大,近年来也处于下降通道。后续来看,成都银行大零售转型推进可能增加 员工数量进而导致员工费用上升,但考虑到目前成都银行成本收入比相对优势较大, 预计这一优势仍能保持。


(六)可转债发行完成,资本实力有望提高


2022年3月1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公告》,本次发行的 可转债规模为80亿元,初始转股价格为14.53元/股。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 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公司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 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以2021年9月末各级资本净额和风险加权资产余额为基数测算,若本次发行的80亿 元可转债全部完成转股,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2021年9月末数据静态测算,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约1.53pct至9.87%,各级资本实力均将增强。





四、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关键细分假设及盈利预测:


(1)规模增速方面,随着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继续复苏,预计实体融资需求保持相 对旺盛。成都银行业务开展集中在本地,对公业务重点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大零售 转型战略推动下,零售业务有望实现良好发展,预计贷款和生息资产均将保持较好 增长态势。负债端,成都银行一直坚持把稳定存款放在经营策略的首位,对存款增 长高度重视,对公存款客户基础扎实,零售业务发展也有助于带动零售存款向好, 总存款有望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2)净息差方面,资产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都银行积极增加高收益资产的配 置,持续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对资产端收益率形成支撑;负债端,在保证对公低 成本存款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强对零售存款的结构优化,叠加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低负债成本率的核心竞争优势预计能够保持。综合来看,预计 息差有望保持稳中向好。


(3)非息收入方面,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奠定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基 础,零售业务市场潜力释放可期,成都银行大零售转型全面起势,将非息收入增速 和对营收的贡献提升。


(4)拨备支出方面,成都银行近年来资产质量持续夯实,当前各项主要风险指标和 拨备水平均处于同业较好水平,预计后续信用成本有望下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