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中国银行开户首创者(中国银行开户机构是什么)

10万元起家的银行家,“1元开户”的首创者,中国旅游业之父!看着这一系列的光环,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素有“中国摩根”之称的、民国时期著名的银行家——陈光甫。


01 “潜力股”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陈光甫,江苏镇江人,原名陈辉德。父亲名叫“陈仲衡”,是一个做进口火油生意的小商人。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陈光甫兄弟姐妹一共有八个。


在陈光甫12岁那年,他父亲的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不得不关闭店铺,另谋出路。不久,全家便搬到了湖北汉口。因为陈光甫的父亲略懂一些英文,所以,在亲戚的介绍下,在一家“报关行”做了一名小职员。


老汉口码头


陈光甫的父亲稳定下来以后,便把陈光甫也送进了这家报关行当学徒,想让他跟着学习英语,将来好去做一名十分吃香的“买办”职业。


就这样,陈光甫在报关行一边干着最苦最累的粗活,一边刻苦跟别人学习一切知识。渐渐地,陈光甫的英语水平,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跟洋人交流了。


都说:“机会总会留给有所准备的人!”1861年,中英签订了《中英天津务约》,清政府被迫将镇江、九江、汉口辟成了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设立了海关。汉口也分设了海关——江汉关。


1898年,汉口的海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招聘的首要条件便是需要具备十分熟练的英文。


陈光甫正好学徒期满,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海关直属邮政局”的一名职员。


后来,陈光甫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这段邮政服务的经历,就像进入了一所学校,使我近距离地看到外国人和他们的做事方式,使我对新企业有了更大的兴趣。因此,这段经历为日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江汉关遗址


在邮局工作的那几年,虽说陈光甫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毕竟每天面对的是洋人。那时的洋人在我们中国,十分地嚣张跋扈,陈光甫最终还是愤然离职,进入了“汉阳兵工厂”担任英文翻译人员。


提起“汉阳兵工厂”,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汉阳造”步枪,那可是当时全国闻名的步兵武器。而汉阳兵工厂也是当时的晚清名臣“张之洞”主持开办的军工企业。


陈光甫的人生转折点就是在这个全国闻名的汉阳兵工厂得以改变。他遇到了“景维行”。


这位景老先生,上海县浏河镇人,他是德商瑞记洋行的买办。瑞记洋行专营机器出口,生意做得十分大,在汉口的外商洋行里数一数二。


由于买办景维行经常来往于兵工厂洽谈业务,渐渐对陈光甫也有所了解。他慧眼识英才,非常喜欢这位谦和有礼、不卑不亢的年轻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景维行把他漂亮的二女儿“景韵芳”,嫁给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陈光甫。


汉阳兵工厂遗址


02 10万元起步创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1904年,美国准备在圣路易斯安那州举办一次“世界博临览会”,遍邀世界各国参加,以此庆祝从法国购买此州100周年。


中国清政府也在受邀之列。慈禧太后专门委派了皇室贝子“溥伦”率团参加这次博览会,并要求每个省都安排随员带展品参加这次活动。陈光甫凭借着过硬的英语水平成为了湖北省的代表团成员。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


这一次的美国之行,令陈光甫大开眼界。那些电子管收音机、自动交换电话、福特汽车、电动公共汽车等获大奖的科技产品,令他惊叹不已。陈光甫感到自己国家与其他国家工业上的差距太大了。


几个月以后,圣路易斯博览会结束了。陈光甫随着眼界的提高,他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于是,他决定留在美国学习深造。


陈光甫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他岳父的大力支持,并主动承担了他部分学费。陈光甫又申请了官费津贴,解决了留学的困难。


(世博会遗址·圣路易斯)1904年的世博会是慈禧第一次对外开放


陈光甫首先进入了当地一所商业学校,学习一些最基础的商贸知识。然后进入了世界上最好的商业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这所商学院,直到现在还仍是学子们心中学习商业管理的最高殿堂。


在沃顿,陈光甫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用三年的时间就全部学完了商学院四年的课程。回国后,被清政府委任为“江苏省财政司副司长”,并兼任“江苏银行总经理”。


然而,陈光甫在任职期间,官办银行的体系内部,处处受到限制,上层官员常常公私不分,并时时任意支取款项。令陈光甫有心改革,却又无能为力。


1913年,此时袁世凯已经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江苏都督也换上了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辫帅“张勋”。这位张帅一上来就要求陈光甫把银行的客户名单交给他。陈光甫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愤而辞职。


这一事件,被当时国内的媒体记者大力报道,人们纷纷为陈光甫高尚的职业道德大加赞赏。而陈光甫也下定决心,从此不再涉足政治,将来一定要创建一家真正独立的私人银行。


陈光甫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他的两位好友同样也是银行家的“张嘉璈”和“李铭”的支持。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老照片


陈光甫通过分析调查,提出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商业创意:避开与大银行的激烈竞争,创办一家为老百姓服务的10万元起步的小银行。


1915年4月17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了,银行董事长为认股最多的“庄得之”,陈光甫为总经理。


作为只有10万元原始资本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当时所有新成立银行当中起点最低的银行。那么,陈光甫又是如何带领大家走向成功的呢?


03 首创“一元开户”银行业务

陈光甫在开办银行之前,就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并对银行开业后的经营方针和业务的拓展工作,也做了一整套规划。


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实行西式委托代理制,实现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弊端。


上海老钱庄


在传统的“钱庄”金融业务中,股东们设立的监理机构下面,设立了一名经理,钱庄里的一切事务都由经理负责。经理下面再设立了协理和襄理,再下面便是“八把头”:清账、跑街、钱行、汇划、洋房、银行、信房、堂室。


这样一来,钱庄里的经理就可以独揽大权,一旦取得了股东们的信任以后,就可以把“八把头”的重要职位,都安排成自己的亲信。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经理便可以透支现金,干其它投机倒把的买卖。


二,储蓄是银行的根本。所以,银行不但要积极吸引储户,还应当重视“准备金”的储备。


比如近代钱庄里有一项业务,叫做“贴票”,即贴钱况换票据。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定期存款,是钱庄以高利息揽储的一种方法。


当时,一些钱庄都没有足够的存款准备金,所以,当客户需要取钱时,钱庄就不断提高利息,游说民众贴票,开始“拆东墙补西墙”。



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一旦钱庄遭遇挤提事件,倒闭是必然的。


三,银行定位的客户为普通的老百姓,实行“一元开户”。


陈光甫的“一元开户”的服务项目一推出,就遭到了同行们的共同蔑视,都说:“你规模小也就算了,竟然还提出一元开户,这样也太掉银行的身价了,这让大家以后怎么办?”


没几天,就有同行来故意刁难。有一天上午。一个年轻男子,走进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便拿出100元钱,要求开100个账户,这下吸引了大厅里所有的客户。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呢。


但是,负责接待的柜员并没有表示不满,依然笑容满面地细心地为这个客户办好了100个账户。这个人当时大受感动,拿着一堆存款凭证离开了大厅。那些亲眼目睹事情经过的客户们,都为银行的服务大加赞叹,从此也成为了这家银行的忠实客户。


通过陈光甫的一系列措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开业就迅速吸引了一批客户。有了这个开门红以后,陈光甫又推出了“活期储蓄”、“整存整取”、“整存零取”的业务。这些业务,直到现在都一直在沿用着,成为了现代银行里,最基本的服务项目。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陈光甫的带领下,以“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这个经营理念,在银行业里,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上海商业储蓄银老照片


04 “桐油贷款”和“滇锡贷款”

陈光甫在后来的回忆录里,曾经对自己有一段评述:“对于抗日战争,我做出了三大贡献:第一,我是战时贸易调整委员会的主任;第二,我在1939年和1940年通过谈判获得两笔美国贷款;第三,从1941年到1943年我任平准基金委员会的主席。”


陈光甫对于抗日战争有三大贡献,其中美国的两笔贷款是最具影响力的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日本迅速占领了平津地区,并且有继续南下的趋势。此时的国民政府才开始醒悟过来,准备抗日。


抗战到了后期,国民政府的财政出现了危机。万分着急的蒋介石,准备向美国发起借款支援。因为,当时的美国具有雄厚的资金。美国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贷款帮助。


1938年6月,以陈光甫为代表,还有当时十分著名的银行家、中国银行业务局局长“席德懋”以及矿产品出口商“任嗣达”,三人组成的中方谈判团,乘坐美国飞机飞到了华盛顿。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照


借款谈判一开始并不顺利。得到了美国远东科科长“马克斯韦尔·哈姆登”为代表的反对。哈姆登认为,与其给中国贷款,还不如直接对日本施加压力。


所以,虽然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财政部部长“摩根韬”愿意给中国贷款,帮助中国度过危机。但是,由于有一方提出了反对票,所以,美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陈光甫一行,只好在异国他乡等待美国的正式答复。


正在中美双方僵持的时候,重庆方面传来了风声:一,蒋介石有可能会考虑跟日本合作。二,中国政府将依赖苏联的军火援助。


美国当局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妙,答应了立刻向提供中国贷款。但是,美国方又提出了两个左右为难的问题:


一,担心中国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


二,《九国公约》中的“反贸易垄断”规定了不得直接向中国政府贷款,不得挪用借款购置军火和其它战略物资。其实就是不想得罪日本。


桐油运输


有着丰富经验的陈光甫,早在赴美之前就想到了美国无偿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他在内地就想到了选用“桐油”为抵押物品。


桐油,既是制漆中的原料,也是军事工业上重要物资。而美国的桐油产量又比较低,根本无法满足本国的需求。


同时,陈光甫还建议在在中国国内创办一个复兴商业公司负责国内收购桐油。在美国也设立一个世界贸易公司代售桐油。然后,让世界贸易公司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并由中国银行纽约经理出面担保。


这样一来,至少从表面上看来,这次贷款业务,只是商业上的来往,与外交无关。


不久,美国给予了纽约世贸易商2500万美金的贷款。陈光甫以世界贸易公司的董事长与美 国进出中银行签订了合同。


虽然贷款数额并不多,但这次的贷款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亚于雪中送炭。当消息传到国内以后,使战场上的将士们士气大增。


签订两项贷款以后陈光甫与摩根韬还有驻美大使合影


后来,在“桐油借款”不能满足继续战斗的情况下,1939年9月,陈光甫又正式向美国财政部提出了以锡矿为抵押的贷款的方案。因为这次是以中国云南的锡矿为抵押品,所以,这次贷款史称“滇锡贷款”。


“桐油贷款”和“滇锡贷款”被确立为美国援助中国的一种特殊模式。


05 创建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陈光甫决定从事旅游业是缘于一件事情。


有一次,陈光甫准备由香港去云南考察,需要买船票,于是,他来到一家外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去购票。


没想到进门以后,那名外籍服务员对他根本不理,只管与别人闲聊。陈光甫一气之下转身离开,去了一家比较远的地方去买船票了。从此,陈光甫下定决心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旅行社。


陈光甫曾因业务上的事情,经常会去欧洲各国。那时他就发现,英国不单是各家银行设有旅行部,就连稍大点的百货公司都会设有旅行部。



当时,在中国,都是外国人开的分社。比如: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


这些外国人开办的旅行社,都是专门为接待外国人服务的,对中国人根本不予理会。所以,使陈光甫更加有了开办一家中国旅行服务机构的决心。


1923年8月1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专业旅行服务机构。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期还是比较艰难,为了提高旅行部的知名度,陈光甫采用赠送礼品,聘请业务员统一着装,分别去码头、车站招揽生意。主动帮助顾客看管行礼、预订车票。渐渐地旅行部的业务开始繁忙起来。



1927年,为了旅行部的发展,陈光甫把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里面分了出来,正式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各地的分部同时也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分社。


中国旅行社独立后不久,国民政府便颁发了“第一号”旅行社行业从业执照,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成立了!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中国旅行社的下属单位——西安华清池招待所,张学良就曾经在这里软禁了蒋介石。可想而知,这里的食宿条件是配得上蒋介石的身份地位的。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银行家,陈光甫的一生叱咤金融界,被称为“中国摩根”!最后,陈光甫跟许多银行家一样,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得已避于香港等海外。


参考资料:十二叔著作《民国陈光甫——一个领先时代的银行家》


上海书店出版社《陈光甫日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