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柒宝音乐工作室(成都音乐工作室)

7月31日,艺人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事拘留。





从顶流明星沦落为阶下囚,吴亦凡劣迹人生的“幕后推手”是谁?


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音乐制作人”“最佳男主角”“50亿票房”……


摘掉炫目标签,吴亦凡和他背后的原生家庭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西北少年”到“归国四子”


吴亦凡出生在广东广州,却跟着姥姥姥爷在甘肃白银长大。直到6岁读小学时,才重返广州,与父母会合。


双亲缺位,尤其一年也见不到妈妈几面,是吴亦凡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在6岁左右就已经完成了人格的基础构建,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不过是在这个人格模式上的重复和调整。


这意味着,吴亦凡对爱的渴望、对母亲的依恋,将成为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底色。


亲密母子关系是亲密父子关系的前提,孩子与父母间亲子关系的质量,又决定了孩子未来和整个世界的相处质量。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10岁那年父母离婚,吴亦凡被妈妈带到加拿大定居,自此远离父亲。


刚刚习惯广州的他,又被迫推翻一切从头再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妈妈变成了唯一的依靠。


生活环境频繁变迁,加上父亲的消失,这都为日后吴亦凡和母亲的过度纠缠埋下伏笔。更重要的是,他不曾在父母这里见识到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两性关系第一课,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这也为吴亦凡的“塌房”,埋下了杀伤力最大的一颗雷。


异国他乡,寡母独子,经济和心理的双重重压让妈妈产生了强烈的付出感,又膨胀成对儿子未来的期待:考进名牌大学,读医科、做医生,结婚生子,在加拿大过上不错的生活……


严格、容错率低,但也周密、前景美好,可惜妈妈搞错了一点,这是吴亦凡自己的人生,过度插手只会适得其反——母子二人开始了无尽的争吵与冲突,儿子一度离家出走:


吴亦凡爱玩游戏,妈妈担心影响学习成绩,直接拔掉网线;


吴亦凡喜欢打篮球,率队参加少年NBA获得华南地区冠军,吴亦凡称之为梦想开始的地方,妈妈却以球员职业生涯太短而且容易受伤为由,再次强行制止。


吴亦凡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有了一点模糊的自我价值观和一些渴望追求的东西,但没办法,还是得跟我妈妈回去,没有选择的余地。”


没有选择余地的,又何止“那个时候”?


2015年1月,吴亦凡在北京成立传媒公司,工作室运转的一切事宜交由妈妈负责,所有员工都向她汇报,连新员工的简历筛选和面试都亲力亲为,即便这并不是她擅长的领域。


即便这一年,吴亦凡已经25岁。



今日果,昨日因


尹建莉老师说,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吴亦凡妈妈,可以说正好做反了:


该呵护孩子成长的时候没有亲自陪伴,该给予自由和独立的时候又选择事无巨细。


今日种种果,皆是昨日因。吴亦凡的成长停滞于与抚养者粘连,既不能依赖又不能独立的阶段,如今回看他的“恋爱史”,全都是母子关系的投射。


一众“恋爱”对象基本无一例外地都是黑长直头发、偏长瓜子脸、皮肤白皙,外加一双大长腿,因为这都是妈妈年轻时候的模样;


明明身价过亿,吴亦凡却往往是那个更急于确认关系的人,无论对方的身份是网红、模特,还是素人;


对话中频繁使用“猪猪”“乖宝宝”类词语,假扮幼儿心态,以期激发出对方的母性……


这都是吴亦凡试图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弥补自己因为幼年时母亲缺席所受到的伤害。


但这并不是他对妈妈唯一的情感:成年后母亲的控制,又始终凌驾于吴亦凡真实的自我之上,让他想要摆脱。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某种刺激过多而且时间持久时,会引起心理的极度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种现象——除了渴望爱与关注,吴亦凡对妈妈还有愤怒。


因此当“恋爱”关系里,酷肖妈妈的年轻女孩们流露出对吴亦凡的依赖时,他会立刻感觉不舒服,想要逃离。


而他惯用突然消失宣告单方面结束,并把问题抛给女方,其实也非常符合他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儿子放心飞,妈妈来收尾。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使得吴亦凡不具备处理情感问题的成熟能力,自然也无法组建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


有网友评论说:“‘爱你,不过用错了方法。’但是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切啊……”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


生活中极端如吴亦凡一家者少见,但像他妈妈一样搞反了亲密与分离时机的家长,比比皆是。


绝大多数父母都真挚地爱着自己的子女,只是爱错了方法,那用对了方法、找准了时机的父母子女,该是什么样子呢?


分享几位妈妈的真实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这个暑假,知乎答主@穆晨王约了发小,一起带娃去上游泳班。


上周有天早晨,发小驱车半小时到达上课地点。虽然只是大宝一个人的课,但是二宝也嚷着出来玩,为了带二宝,发小又喊上了自己妈妈。浩浩荡荡一行人来陪大宝上课,结果发小停好车,回头看见大宝睡得可香。


发小说:


“孩子早上7点就起床了,而且昨晚他刚游了泳,所以不想游就算了吧。”


转身云淡风轻地取消课程,带着二宝玩了起来。


@穆晨王坦言:


“这对我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别说是全家总动员无果不能接受,我小妞在四岁时候逃了一次课,就让她挨了三下印象深刻的戒尺。”


果然,女儿在一边目睹了全过程,满脸费解:“妈妈,他为什么可以逃课呢?我能不能逃课呢?我也想逃课可以吗?”


@穆晨王怎么回答的呢?


“我妥协了一下说,如果你不想上课,那我们就不计划来上课,已经到了还逃课,妈妈确实不能接受喔。


不同的教育方法下,两个孩子有什么差别?


@穆晨王又分享了自己和发小儿子玩飞盘,却反被孩子照顾的瞬间,她突然发觉,发小儿子性格温和,会照顾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社交能力也强。


反观自己的女儿,性格更为鲜明,很有主见,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但是没有折中、妥协的选项,总是非黑即白。


和自己,一模一样。



知乎答主@柒宝麻麻也参加过亲子游泳,彼时柒宝刚一岁,虽然只是玩玩水、锻炼身体,但老师反复强调,做任何高难度的动作时,都要提前和孩子确认沟通,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就坚决不要做。


柒宝麻麻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听从老师叮嘱的爸妈孩子,往往能坚持上课,而且情绪愉悦;反之没沟通好就潜水,或者硬要孩子多次潜水的家庭,往往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逆反情绪,第二节课就闹得很厉害。


学堂好妈妈成长训练营中有位妈妈,最近因为大宝洗澡时要求她帮忙送衣服,发了顿火:明明他自己就能做!


平复心情后,她重新审视双方的行为、情绪来源,然后和儿子沟通:


“是不是觉得,如果妈妈不帮你拿就是不爱你,就爱弟弟,所以妈妈帮你拿了才是爱你?”


“很抱歉妈妈给你带来这样的感觉。不过现在妈妈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妈妈肯定是爱你的,你有困难也一定会帮你的,不会不要你的。”


一个星期过去了,大宝会做的事情基本都独立完成,有时候需要帮助也会心平气和地问:“妈妈,我想你帮我xxx,可以吗?”母子关系向着稳定、和谐发展,彼此亲密又独立。


三个小故事讲完,我们怎样才能用对爱的方法?


@穆晨王发小一样,把握好和孩子的距离,时刻牢记彼此是独立的个体;


@柒宝麻麻老师一样,尊重孩子,把TA的兴趣、情绪、意愿、感受放在第一位;


像学堂这位妈妈一样,不求不应,有求必应。


给予恰到好处“亲密”和“分离”,不是恒久占有,也不是放任不管。


如此,孩子的童年足以滋养TA整个人生,成年后,也会拥有自己的山川湖海,春风十里。



写在最后


吴亦凡如今的牢狱之灾,并非全然拜母亲所赐,纵然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作为成年人,“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同样还有很多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的小孩健康成长,灵魂与人格健全独立,对社会和国家有益。


我们之所以从家庭角度分析吴亦凡的成长经过,是希望能够帮妈妈爸爸们“避雷”:愿这人世间不再有父母满腔爱意却“用错了方法”。


愿我们既能恰到好处,也能得体退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