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资金占用利息(资金占用利息6%的法律依据)


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是长期以来饱受各方诟病的市场顽疾。


近期,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资金侵占、违规担保以及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多家上市公司及实控人因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监管部门不断释放“零容忍”信号。


多起违规占用资金行为将被处罚


本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因违规担保、占用资金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ST广珠12月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之一张坚力收到广东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张坚力自2015年11月以来作为*ST广珠实际控制人之一,涉嫌指使相关主体从事证券违法行为并隐瞒相关事项,导致信息披露违法。一是*ST广珠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二是*ST广珠在2021年1月至3月期间,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对此,广东证监局拟决定:对张坚力予以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的罚款,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ST天润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调查完毕,“预罚单”也随之落地。ST天润12月7日发布公告称,由于ST天润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大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等违法事项,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其中,实控人赖淦锋因指使上市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拟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包括*ST广珠、ST天润在内,本月以来,腾信股份、*ST东洋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因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对外担保事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关联交易等原因,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此外,尚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正在调查中。今年以来,证监会已会同有关部门部署两批专项执法行动。证监会10月15日表示,会同公安部、最高检联合开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集中部署查办19起重大典型案件。其中,有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职务便利,以支付股权转让款、债务转让等名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


证监会7月16日表示,集中部署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办16起重大典型案件。其中,有的包括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等长时间巨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等,有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偿还银行借款、兑付票据,有的私刻公章以上市公司名义为实际控制人违规提供担保。


持续严厉打击违规担保、信披违规行为


专家认为,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违规担保、信披违规行为,体现了抓“关键少数”等特点。


一方面,“追首恶”精准打击,抓“关键少数”出真招实招。“比如,在对腾信股份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监管部门对腾信股份拟处以200万元罚款,对腾信股份实际控制人徐炜拟处以300万元罚款,对实控人的处罚金额比上市公司高;再如,*ST东洋时任董事长拟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说。他还提醒,根据证券法及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等因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处罚,受损投资者可以依法起诉索赔,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背后往往隐藏着财务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全面追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比如,豫金刚石信息披露严重不实的同时,涉嫌重大财务造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此外,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违规担保、信披违规行为不断释放倒逼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信号。


“近年来,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公司治理制度,为国内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示范。但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治理失效、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持续严厉打击违规担保、信披违规行为,将督促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更好维护中小股东权益。”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专家预期,未来监管部门将持续严厉打击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行为。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明确,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严重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清查追偿,限期整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严肃处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