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消费品分类8大类(消费品分类8大类是什么)


内容提要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经济下行压力、内外需疲软以及行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延续回落态势。出口和投资增速均大幅下降,其中,纺织、烟草以及家具等部分轻工行业受国际贸易不畅的影响较大,消费需求释放放缓。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以来,以内循环为主的生产、消费得到提振,但行业整体尚未恢复至2019年末水平。


展望2021年,消费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则更加复杂。国际方面,主要经济体疫情持续蔓延,贸易和部分供应链格局则面临重塑,消费需求普遍疲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方面,国家财政扶持政策更加细化,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促进消费的系列举措频出。消费品工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基于此,赛迪研究院提出扩大消费需求,释放内循环市场潜力;稳定出口贸易,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消费品企业健康发展等几点建议。


一、 对2021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恢复,生产增速预计有所分化


2020年,消费品工业主要子行业生产增速同比明显回落,1-10月,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制鞋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生产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5%、11.5%、1.0%、1.6%分别下滑至-12.9%、1.1%、-10.0%、-8.2%。近年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 的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经过产能结构调整,生产规模有所恢复,生产增速同比下降但仍维持小幅正增长。纺织工业,纺织服装服饰、化纤等行业均受较大影响,非医疗器械类的口罩、防护服支撑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规模加大,一定程度抵偿了纺织业生产规模下滑速度,1-10月,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降低0.5%,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1.7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在疫情前期受种养殖、原料物流、工厂产能等恢复不足的影响较大, 1-10月较1-3月巳呈明显恢复势头,粮油、方便食品等维持相对较快增长。医药工业,由于疫情防控需求,整体生产规模持续稳健增长。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消费品工业生产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恢复,生产增速整体有望在2021年末至2022年中恢复到2019年末水平,不同行业预计有所分化,医药、产业用纺织品、食品等生 产恢复预期好于其他行业情况,特别是与疫情防控、提高免疫力相关的疫苗等生物生化制品、化学药品原料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及保健食品等新增产能布局和计划较多,将继续推动子行业维持相对较高增速。


(二)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市场面临结构调整


1-10月,消费品工业主要子行业,除医药制造业外,出口交货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同比负增长。服装、家具、玩具、皮革制品、部分农副食品等产品受国际贸易不畅的影响突出,此外,前期由于疫情防控需求,部分产业用纺织品、方便食品等,纷纷转向供给和保障国内市场,导致出口交货值一定程度下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国际物流渠道持续恢复,在满足国内需求基础上,1-10月,食品、家具制造、纺织、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工美体育以及娱乐用品制造等行业出口增速较1-3月均有明显回升,同时,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带来相关消费恢复缓慢,烟草制品、化学纤维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出口负增长则较1-3月进一步扩大。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维持加速增长,1-10月同比增速达32.2%







展望2021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预计消费品工业出口增速仍将维持较低水平。主要消费国内需不振,另一方面,随着中欧班列等全面恢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对于增强贸易信心的提振作用,各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带来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生产生活用品的刚性需求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将对消费品出口预期规模形成一定程度补充。


(三)固定资产投资缓慢恢复,消费需求需进一步释放


投资方面,1-10月,除了食品子行业增速降幅较缓,医药制造业维持较快增长外,其他12大类子行业固投增速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一方面部分行业延续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反映了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信心普遍不足,企业利润空间严重缩减,服装鞋帽以及日用品等企业出现向东南亚等地区“外流”现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以来,我国产业链率先全面恢复、产业工人和财政支持得到较好保证,一些企业重新回归我国制造体系,预计2021年市场投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但短期内较难恢复至2019年末水平。






消费方面,2020年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低5.9%,城镇、乡村零售额分别降低6.0%、5.4%,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看,粮食、食品、饮料、中西药品类维持较好增长,二三季度实物商品消费体现良好恢复势头,金银珠宝、通讯器材、日用品、化妆品类等尤为显著,反映了社交、购物等需求逐步释放。消费行为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网络消费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1-10月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0%,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比由2019年同期的19.5%提高至24.2%,“吃”、“穿”、“用”类分别增长了34.3%、5.6%、17.4%。其中,工信部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开展第二届“双品购物节”,带动同期网络商品消费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20.8%。






展望2021年,国家各类稳定经济、促进消费的政策加力增效,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投资消费回暖。一是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政策,将对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消费品行业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二是我国率先完成复工复产,在区域和全球部分行业产业链重塑过程中具有先导优势,前期纺织服装、鞋帽、日用品、玩具等行业向外转移的企业逐步回流,将带动投资的回暖。三是国家出台多项举措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高质量供给,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消费潜力释放,有助于推动消费回暖、升级。


二、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行业亏损较为严重,新形势下生存压力加大


一是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重,1-3月,除烟草制品业外,主要子行业 亏损面均明显扩大,由于销售不力、订单回款减少、产能下降等原因,企业亏损深度大幅深化,二三季度呈现较好回暖态势,但仅有少数行业企业恢复到2019年末的水平。


二是结构调整阵痛依旧存在,消费品工业中小企业占比较高,受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以及成本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加剧,生产运营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部分行业 面临去库存压力加大,其中,疫情发生以来,粮油制造、乳粉(不含婴配乳粉)、方便食品等生产消费大幅提高,但考虑到这些产品具有一定耐储存特性和阶段内消费总量稳定的特点,预计2021年生产计划将出现下滑。


四是部分日用品、家具、水产品、服装、地毯等产品,出口占比较高,由于主要销往国家的居民消费尚未全面恢复,导致订单减少,投放市场面临战略调整,预计生产环节将维持一段时间的环比低速增长。



(二)影响进出口复杂因素增多,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剧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发达国家内需不振,加之疫情持续影响,居民消费优先以满足生存型消费和医药卫生等需求为主,降低了预期的发展型以及享受型消费需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服装和 日用品、家用电器及家具等消费整体呈现收缩态势。6月,IMF发布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锐减4.9%。9月,OECD发布报告,预计除中国外,2020年所有G20国家都将陷入衰退。


二是疫情导致国际贸易普遍受阻,主要国家产业链尚未完全恢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塑,贸易紧张局势及其不确定性加剧。部分国家实行加征关税、保护限制目录等措施,导致产品出口受到冲击,特别是对轻工行业。


三是食品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进口大宗原材料,面临成本价格波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企业加工产成品出口意愿降低,水产品、禽肉制品等冷链食品订单则面临到港时间长、检验费用高、履约存风险等问题,出口不确定性加剧。


(三)消费呈现结构需求变化,全面促进消费仍需发力


一是疫情发生以来,快速消费品普遍面临渠道变革带来的阵痛,如,由于“礼赠”、“宴会” 等社交活动大幅减少,化妆品、酒类消费一度大幅下降,疫情导致调味品等原以供给餐饮为主的行业出现订单锐减问题等。如何拓展消费渠道、更好解决行业痛点、增强消费粘性、实现较高的用户价值,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命题。


二是家用电器、移动终端等耐用消费品巳由增量为主进入存量升级换代的新时期,绿色、健康、品质、个性化等成为新时期消费需求,对 “提品质” 和 “增品种”提出更多要求,存量市场的消费升级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三是产业对新消费 板块的储备和响应不够,如,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对于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老年食品、特医食品、功能性服装、生活辅助器具等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标准、分类尚不完善,注册审批与产业化进程缓慢。


四是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尚不成熟,面临产品质量隐忧,退换货等环节也频频发生问题,被中消协多次点名,相关服务细则巠待出台和完善,以进一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三、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消费需求,释放内循环市场潜力


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高SG手机、智能家电、可穿戴智能产品及绿色健康食品的供给能力。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后无接触消费模式需求,扩大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产品供给。


二是完善扩大内需 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促进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从根本上提升居民消费支出能力。完善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削减挤出效应,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针对平台消费、共享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需要,制定完善适应新兴领域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是加大关键领域有效投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带动社会投资,重点支持既能促消费惠民生又能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围绕中高端消费需求发展方向,在教育、养老、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加大投资引导。


(二)稳定出口贸易,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


一是针对新冠疫情蔓廷带来的国外订单锐减的情况,积极引导消费品工业企业利用云展会等新型展会平台,拓展新的市场和空间。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企业出口创汇补贴额度、提高出口信保保费补贴等方式,加大出口支持力度。


二是针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不确定性因素,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市场竟争力和占有率。着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通过产能合作等方式加大与新兴市场的经济往来,降低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性。积极推进“互联网+外贸”模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合作。


三是以RCEP签署为契机,积极融入亚大地区产业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加快消费品工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借鉴发达国家产业保护经验,尽快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对因关税减让而受到冲击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援助。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消费品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引导大企业与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实现协同创新和协作共赢,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