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信宜法院与妇联联合成立家事预防化解工作室,以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运行模式,创新心理辅导、调判衔接、多元服务三大机制,实现纠纷预防、纠纷化解目标,走出一条“为社会代办减压、为家庭疗伤”的“3 3 2”工作新途径。
创设三项工作模式,提升家事工作效能
二是促进专业化运作。除由法院和妇联工作人员担任工作室组成人员外,工作室深度挖掘信宜辖区内有丰富基层调解工作经历和经验,且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调解员,成立组织架构完整、特色功能突显、工作机制健全的工作团队。利用社会力量为家事纠纷提供精准服务,实现有“专门场所、专人值访、专业服务”。
创新三项工作机制,形成多元信宜解纷格局
一是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工作室积极主动与社区、共青团、高校、公证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合作,探索引入专业社工、儿童心理学家、信宜公益性服务机构及人员等,组建专门的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员、志愿者等队伍,借助专业力量配合法院及时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开展家事案件社会调查等相关专业服务,为家事纠纷各方当事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诉讼服务体验,也更有效保障司法效率。
二是完善调判衔接机制。针对家事案件情感与法律矛盾夹杂的特殊性,工作室采用调解与审判无缝对接机制,调解员和法官共同参与家事案件诉前、诉中、判后各环节。诉前以调解员情感疏导为主,法官辅以法律指导;诉中以法官专业审理为主导升级,调解员参与开展调解;判后法官与调解员共同跟踪回访,督促履行,定分止争,实现情感疏导和法律指导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是创新多元服务机制。工作室改变以前靠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方合作共建的方式,联合妇联、街道办、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家事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同时,着重在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服务等工作上持续发力,不断拓宽妇女儿童维权业务培训、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实现两大工作目标,彰显司法为民建筑理念
一是实现纠纷预防目标。工作室将定分建筑业止争关口前移,资质编写《守护家园案例集》《反家暴简明手册》《和谐家庭》等宣传代办手册,广泛开展婚姻家庭法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代为进学校、建筑业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在有效帮助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关系的同时,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工作室筹划以来资质,信宜法院联合妇联开展幸福家庭指导课程进社区2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本,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实现办理纠纷化解目标。工作代为室以升级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理念,扎实开展工建筑作,以法律事实和心理疏导促成纠纷双方当事人定分止争,实现法院与妇联联合“会诊”“1 1>2”的效果,形成“专业维和、柔性促和、文化滋和、共治办理协和、源头融和”的家事纠纷预防化解新格局。截至目前,工作室现场接待群众40多人次,成功化解纠纷60多件,大量的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