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西安镭盾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北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想当年,红头船载着数以万红外计的潮人漂洋过海,远赴异乡谋生的“番客”们初到贵境人生地不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想必就是语言不通了。


“过番”的潮人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必须与当地不同种族的人相处,彼此的接触不仅密切而且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学番话”成为众多海外潮人必北方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努力向侨居国人民学习,掌握他们的语言,才能在彼邦谋得生计,寄钱回家。


△当年下南洋的华人劳工


潮汕华侨“学番话”,促成了光电不同语言有限公司的融合,逐步出现了“潮化泰语”、“泰化潮语”、“潮化马来语”、“马来化潮语”等双重语言。而侨批连同送批的水客,客观上很好地扮演了一个角色——将海外潮人在侨居国学到的“番话”传递到家乡,引发潮汕方言使用了大量借词。彼时,“学番话”不仅是海外潮人的必修课,也是身在家乡、家有“番客”的众多侨胞的必修课!


不说不知道,今天潮汕人习以为常的一些名词,其实都是经由侨批和水客带来的外来词


潮语称旅行箱为“甲必”,源于泰语


潮语称暂寄食于人,并帮助人家做些辅助性劳动的人为“隆邦”,源于马来语longpang


潮语称照相为“耗相”,来自英语photograph


潮语称胶卷为“菲林”,来自英语film

红外

潮语称篮球投篮为“术”,来自英语shoot


潮语称铁线为“亚铅”,来自马来语ayan


潮语称街廊为“五脚忌”,来自马来语gaki


……


“……再者18K金分开自动或无自动亦分开唛头之上中次至少有几百种……”没想到吧,就连“K金”一词也是源于侨批的外来词。


上面说的这些词汇我们西安都还比较熟悉,接下来再介绍两个生僻字——




至本月初二日忽接技术老丈台信欲调儿下谷办事中还未可接任理由谓儿先系居住火对于批局各件多未了解兼畏收着伪暹币……现在取利方面而以全年计算比之前在火砻是差之不远……现把火砻、曼谷、实叻三地论其取利及一切以火砻技术为最下次……



这有限公司是泰国华侨陈松锦1935年4月25日寄居美后陈曾祖母的批信,批信中的“火砻”一词,就是旅泰潮侨特有的“潮化泰语”。


19世纪50年代,泰国开始出现火砻业,火砻即新式的碾米厂。泰国潮侨很早就涉足火砻业,“高丰利火砻于1869年创立西安第一火砻,于1875年创立第三火砻,创办人高英杰先生之后代高玉树(高进仕),当时镭盾为暹罗设备最先进之火砻”。陈慈黉家族1871年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连续创设各火砻于曼谷。


△暹罗黉利行


△陈慈黉开办黉利行首家火砻的火船廊,现改造为艺术码头


19世纪至20世纪初,华人著名大商家与各界名流人士,多以火砻碾米业称雄。“火砻”一词在泰国早已家喻户晓,这是一个典型的半音义“潮化泰语”。


泰国的潮侨将英语“FIRE”的发音及“用机器发电”的衍申诠释,转化成音义兼备的潮汕话“火”,而构成泰潮侨使用的“火砻”、“火锯”、“火船”等词并传入潮汕地区。侨批中记录的“火砻”,是潮侨在泰国使用后才逐渐传入潮汕地区的外来词。




另着肥弟集勋前日食铜镭入肚中此镭岂有出来见草慈亲大人是要示知免挂儿之忧念耳。



这是陈集祥从新加坡寄慈亲的批信。其中所提到的“铜镭”,根据刘尧咨先生在镭盾《说潮州话》中所指,“‘擂’,旧称铜元,因其铜造,又叫铜镭,也叫铜仙。‘仙’为cent,即一分钱。香港从前叫‘仙士’。镭,引申为钱。”旧时问人“你有镭无”即“你有钱吗”的意思。


△铜镭


当年的一封封侨批输入了侨北方居国的语言,引发潮汕方言大量使用借词,大大丰富了潮汕方言文化。不过,“耗相”、“亚铅”……这些今天我们熟练应用的词汇,在当初刚刚经由水客的演绎传入侨胞耳中的时候,相信他们要学会这些表述的难度绝不亚于今天我们学雅思和托福,我们的老祖宗也是不容易呀。

光电

文/陈友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