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经济黑洞是什么意思(王者荣耀经济白洞什么意思)



南方经济比北方强多少?


正文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个小调查,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有33个城市的人均GDP在10万元以上。


其中只有6个在北方,剩下27个都在南方。


2019年中国福布斯十大富豪中,只有1.5个北方人,一个是恒大的许家印,来自河南周口。





半个是牧原股份的秦英林,来自河南南阳。南阳正好在秦岭以南,淮河以北,所以他算是半个北方人。


除了他俩以外,其他八个富豪都来自南方。


比如字节跳动的张一鸣,虽然公司在北京,但他是地道的福建人。




还有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5年前,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是BAT。


地理位置从北向南,依次是北京的百度,杭州的阿里和深圳的腾讯。


现在5年后,最先掉队的是位于北方的百度。


截止2020年5月,阿里市值5829亿美元,腾讯市值5500亿美元,百度市值仅为378亿美元。


在我们熟悉的手机行业,同样有类似的事情。




目前国内手机四家大厂,华为,oppo,vivo,小米。华为在深圳,oppo和vivo在东莞,小米白洞在北京。


从数据上看,最先掉队的仍然是北方的小米。



2018年第三季度,华为的市场占有率为23%,小米为13%。


一年过去,华为市场占有率飙升至40%,小米下滑到8%。


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由1300万下降到880万台。


各行业都有类似的数据,不仅仅是巧合这么简单。


在证券行业也是如此,中国有两家股票交易所,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在深圳。北京没有。


北京不是不想搞交易所。2012年,北京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也就是新三板。


此前的2009年,深圳已经推出创业板。2019年,上海的科创板也正式开板。




截至现在,上海的科创板一路红红火火,深圳的创业板早就是国内的主要市场之一。


而北京的新三板,大多数人已经忘了还有这么个市场。


在证券行业说的“北上”,不是上北京,而是到上海。


然而上海也在南方。证券行业的北上,最北也过不去长江。




大家现在看视频的网站。抖音、快手、B站。


前两家都是北京的公司,B站在上海。


当然这几家公司,现在还说不好哪个能笑到最后。


但是在你的心里,是不是更爱B站多一是什么点?而且,三家的老板可都是南方人。




说完这么多例子,难道北方真的是经济的黑洞吗?


北方在经济领域完全被南方碾压,到底是因为自己不行,还是南方太强?


很多荣耀人都会说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这种说法未免太脸谱化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自古以来南方地区都应该比北方富足才对。


可事实不是这样。




北方经济的辉煌过往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要把历史往回说2000多年。


早在先秦的时候,孔子编诗经,其中分成风雅颂三部分。


风也就是各国民歌。孔子收集了当时15国的民歌,有齐风、魏风、秦风、郑风,唯独没有南方的楚国民歌。


在当时来说,南方是蛮夷地区,被鄙视的存在。




后来南方有了自己的《楚辞》,有屈原和离骚。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北方的《诗经》,已经列入四书五经,相当于现意思在的核心价值观,站在整个鄙视链的最顶端。


一直到盛唐时期,李白写的南方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


白帝城位于今天的重庆,这时候还是原始森林,满山猴子。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公元75什么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北方开始被更北方的游牧民族频繁入侵。


北方的有钱人带着钱南迁,南方快速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北方在持续几百年的战乱下,迅速坠落。


最典型的就是南宋。《神雕侠侣》里的郭大侠镇守襄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襄阳。


这里已经是南宋最北边的边界了。







从古代诗词里边,我们也能看到北方衰落的路径。


比如长安曾经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唐朝的杜牧经济写: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片繁荣的景象。


等到了北宋,柳永写长安只剩下古道瘦马: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再到南宋的辛弃疾,只能写: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已经看不到长安,和长安一起消失的还有北方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很多人说北方经济衰退是从唐宋开始的。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在唐宋之后,北方经济至少还有两轮繁荣的周期。一是清朝的山西晋商,二是改革开放前的东北。


到了明清两代强势的政权,北方边患消除,经济重新开始繁荣,又超过南方。


其中的代表就是山西的商业资本迅速崛起,也就是晋商。





一开始,晋商发展主要是依靠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到明朝末年的时候,一部分山西商人开始往返关内外,为关外的满族政权输送物资。


比如当时清军出征的时候,都用随军票号,票号就像现在银行。


每人在票号有一个存折,领钱之后,记在存折上,等打完仗再去取。


就算有人战死沙场,最后他的存折也会送到家人手里,让人特别放心。


在随军出征的过程中,山西票号得到蓬勃发展。







晋商的崛起和清朝的繁荣密切相关。


因为海禁政策,清朝的贸易只能跟北方的蒙古和俄国进行。


晋商是官方授权的唯一指定进出口商。


就算和晋商齐名的徽商,也只能在南方沿海偷偷做一些走私生意,荣耀没办法跟晋商相比。


这是晋商最辉煌的时候。很多史学家把晋商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直到现在,百度的李彦宏和富士康的郭台铭,也都是晋商的代表。


等到了什么清朝末年,南方沿海省经济份新的民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崛起,北方的晋商开始没落。


南方经济再次超过北方。


民国政府定都南京之后,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


几十年前的东北地区也是类似的例子。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作为全国核心重工业经济区,东北一直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一直到1980年,全国最重要的三个工业省份还是上海、辽宁和四川。


但是到了90年代之后,南方经济开始起飞,东北经济却一路下滑。


一直到今天,东北振兴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一直也没振兴起来。




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清末资产阶级兴起,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此之前,我们国家一直是农业社会。财富积累要靠农业和农产品贸易。


从地理条件看,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

王者

在农业社会里边,北方经济要比南方有先天优势。


这个阶段的南方经济更像是北方的备胎。


只有北方遭遇战乱的时候,南方经济才能超过北方。


明清之后,中国和整个世界都从农业经济进入商业经济模式。


在商业经济中,南方就比北方有更大的优势。


在南方有更发达的水运系统,可以更方便的联接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国家。


这之后北方就变成了南方经济的备胎。


只有南方的港口被封闭以后,北方经济才能超过南方。





比如清朝时期的海禁政策,晋商快速崛起。


后来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5个口岸,最南边的是广州,最北边的是上海。


全都是南方口岸,没有一个在北方。


在这些开放口岸的基础上,南方的民族资本发展起来,开始主导中国是什么经济。


在商业社会,南方耕地少的劣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甚至可以算是一种优势。因为耕地少,南方人只能背井离乡,出门做生意。


福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黑洞




在福建,有88%的地区都是山区和丘陵,平原只有12%。


如果是农业社会,这种地形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


正是因为农业不够发达,福建人一边唱着“爱拼才会赢”,一边把沙县小吃和莆田系医院开遍全国。


根据2019年的数据,福建全省,包括城市和农村,人均GDP超过10万元,排名全国第五。


在马来西亚、印尼、 新加坡和菲律宾的福布斯十大富豪榜单中,都有7到8成来自中国福建。


南北方协作模式的差别


南方经济强过北方,除了前边讲的历史和地理因素外,还有人的因素。


在人和人相处的模式中,北方人更加独立,南方人更加团结。这是经历上千年农耕文明积累起来的天赋。


在古老的农业社会,北方人多数种植小麦,南方人多数种植水稻。


水稻种植的时候需要持续供水,农民需要相互意思协作建设灌溉系统。


同时也要协作各家各户之间的用水日程。


所以在种植水稻的农业社会,农民之间更倾向于建立互惠互利的紧密联系。


相比之下,北方种植的小麦就要简单一些,不需要精细化灌溉系统,也不需要与周围的人有太多联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王者理解,为什么东北和内蒙人往往给人更加独立的印象。


当年的游牧生活就是这么潇洒不羁,不涉及到太多跟人协作生产的场景。


这种记忆被不自觉地继承了下来。


因为耕作模式不同,来自水稻种植区的南方人要比小麦种植区的北方人协作意识更强。


有西方经济学家曾经做过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日本人、欧洲人和美国人。


其中日本人和我们的南方同胞一样,主要种植水稻。欧美人主要种植小麦。


他们做了一个社会关系测试,让被试者画出自己的社交网络。网络中的自己和他人都用圆圈表示。





最后结果是美国人画的关系图中,用来表示自己的圆圈比其他人的圆圈平均大6毫米。


欧洲人画的自己的圆圈比其他人大了3.5毫米。


而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日本人画的自己比其他人小0.03毫米。





也就是说,小麦种植区的人更容易膨胀。水稻种植区的人会更加谦逊。




现在,就算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但这种文化基因还在影响大家。


而且在如今的商业社会,这种协作基因的优势更加体现出来。


北方的百度和小米,都在各自的竞争中纷纷掉队,说不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南北方发展给个人的启示


最后,阿牛做这期节目不是为了地域黑。


在南北方经济差距的客观事实下,我们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现在来看,原因有偶然也有必然。


农业社会里恶劣的地理条件,却成为商业社会中南方经济发展的先天白洞优势。


南方协作至上的生产模式,在分工高度发展的全球化经济中如鱼得水。


北方人的优势则更容易在一些其他领域表现出来。


比如在科研领域,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一直在北方。


估计几十年内,还没有其他学校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


在文化领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黑洞言是北方人。


当然,随着历史的不断推演,只要我们的国家还在不断蓬勃发展,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发生在北方或者西部,下一个获得诺奖的作家出自南方,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中国有很多成语形容南北差异的。


比如南拳北腿、南腔北调、南甜北咸。


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