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咨询公司资质北京(管理咨询公司资质要求)

近日,某知名美发美容公司被曝因存在诱导消费者大额消费、拒退预付卡内余额和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引发热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其立案调查。除了上述问题,消费者在接受美容美发服务时,经常会遭遇美容机构缺乏资质医疗资质而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或者美容美发机构利用“产品 服务”模式规避预付费卡监管。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区分医美和生活美容?遭遇“套路服务”时,又能否主张退费呢?


1、无资质提供医美服务收费全退


3、将医美包装成生活美容或担刑责


普通的美容并不具有治疗效果,如果美容美发机构“跨界”将医疗美容包装成生活美容,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首先是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美容美发机构的员工如果在明知自身不具备医疗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仍承诺提供的美容服务具有医疗效果,致使消费者购买并接受了服务,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该美容美发机构会被认定为构成民事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消费者可以在主张经营者赔偿人身、财产损失的同时,要求经营者基于欺诈承担“退一赔三”的赔偿。实践中,对于消费者主张损害赔偿的,应要求消费者就损害结果、损害与服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管理行举证。


其次是刑事责任。小秦到一家美容美发店咨询吸脂手术一事,经员工小张讲解后,她同意办理会员卡,当场转账16800元后进行吸脂手术。小张等三名员工将手术所需用品、麻药“利多卡因”等准备好后,对小秦实施注射。期间,她身体突发抽搐,后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期间,员工小张等三人对美容店现场进行了清理并销毁相关手术物品,同时指使所有员工离开该店、删除监控录像记录。经查,该门店的经营范围是美容服务、批发和零售业,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营人是小张,所有员工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不具备从事医疗美容项目的资格。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涉及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属处方药,必须有医师资格的人才能开具相应处方使用。小张等三人违反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危害公共卫生秩序,在无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医疗活动,致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三人的行为依法均构成非法行医罪,均应追究刑事责任,且属共同犯罪。最后法院判决三名员工犯非法行医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分别判处12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依法追缴三人的赔偿款49万元以及经营人小张的非法所得16800元发还小秦的法定继承人。


美容机构通常将医疗美容包装成生活美容,员工常涉嫌触犯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罪规定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中,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要求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还有行政责任。某地卫健委查明,一家美容美发公司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未曾因此受过处罚,并执业时间在3个月以上,非法所得近百万元。该美容美发公司因违反了相关行政法律规定,卫生部门最终决定对该公司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1万元。


对于美容院将医疗美容包装成生活美容的行政法律责任,通常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以及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4、套餐销售也可以主张退还余额


今年6月,北京市商务局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了美容美发行业预付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其中设置了经营者承诺、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履约保证保险、银行保函等履约保障措施。


为了躲避预付费卡监管,很多美容美发机构开始以“高价产品 无偿服务”的销售模式进行市场推广。货已卖出,消费者还能主张退款吗咨询公司?


小李到一家美容机构做身体护理,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一种保健药物,称该产品配合按摩手法,经过10次治疗会达到最佳效果。此后,在工作人员的多次推销下,管理小李累计花费29.4万元购买此药物,包含各类系列套盒等。小李曾6次到该美容机构接受按摩等治疗,发现并未取得满意的效果。随后她以存在强迫消费、宣传误导、价格不合理为由,起诉要求该美容机构返还29.4万元。美容院不同意小李的诉讼请求,称双方合同真实有效,不存在欺诈北京。案涉产品是全国统一价,在各地都有销售。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法律关系来看,本案更符合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的特征,服务合同具有人身专属性。现小李明确表示不再继续接受服务,本案合同关系已经事实上不能继续履行,小李要求退还已支付款项具有合理性,但其已经认可消费的部分应予扣除。经核算,小李已消费金额共计10万元,美容院应将剩余款项19.4万元予以退还。


在“产品 服务”的套餐销售模式中,产品本身涵盖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的劳务行为依赖特定的产品或物,商品是为服务提供手段或条件,服务者为了完成服务使用商品,合同的本质仍为服务关系。因此,美容美发服务合同具有协作性及人身专属性,应允许消费者单方解除合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提醒——


做好三点,远离“套路服务”


首先,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于大额充值的预付费服务北京和产品要谨慎对待,对于具有返利性质的预付费充值,谨防商家圈钱跑路。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留好凭证,记录下经营者和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身份信息,防止美容美发机构频繁更名后维权时无法确认诉讼主体导致败诉。


最后,科学监管,提高处罚力度,资质让“套路服务”无处遁形。2021年11月,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各地也纷纷出台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容美发行业处理消费纠纷暂行规定,并成立了美容美发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然而细数之下不难发现,行政处罚力度低、行业自律标准低等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对于滥用医疗仪器进行美容的违规行为,罚款力度只有1万元,这与动辄数十万的美容费相比毫无威慑力。因此,加强行业自律水平,提高行政处罚标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是主管部门未来保障消费者远离“套路服务”的行咨询公司动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