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财报|扒开资产负债表看一眼「生产资产」

资产的分类


书接上回,在财报|资产负债表一眼看穿企业家底我提到,


企业存在的天然使命是为了赚取利润,从利润贡献方式的视角看资产,资产可以分为「生产资产」、「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


「生产资产」是指与企业日常的生产制造直接相关的各类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



今天我们逐个把「生产资产」掰开了、揉碎了看一眼


固定资产


从名字可以直接推测出,大部分的固定资产都是“大块头”,很难到处移动,所以才“固定”。


在会计上,固定资产的定义如下: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定义中的关键词有3个:

1)为生产经营而持有

2)使用时间长(超过1年)

3)价值较大

记住这3个关键词,就掌握了固定资产定义的精髓。


固定资产定义中的举例有3个:

1)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运输工具

记住了这3类具体的例子,就掌握了固定资产大部分的形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物质,都有其从生到亡的生命周期,固定资产也是一样。


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被不断地磨损,从而带来损耗,这个损耗叫做“折旧”,折旧视为生产经营中的成本。


通常情况下,每项固定资产都有预期使用寿命,当企业购买或者自建一项固定资产后,并不会全部归入当年的经营成本,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这笔购买或自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分摊在预期使用寿命的每年中。这个分摊动作叫做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的规则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度总和法。通常来讲,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度总和法,会带来加速折旧,进而前期成本增加,导致前期账面利润减少,利润减少自然前期纳税金额也减少,好处在于推迟纳税,相当于手里多了一笔无息贷款,坏处在于报表利润减少,利润表不太好。



到底选哪种折旧规则,由企业自主决定就好,我个人相对更喜欢那些加速折旧的企业,首先证明企业不差钱,其次推迟纳税对企业更实惠。


有人可能要问,是不是固定资产到了预期使用寿命后,就不能再用了?也就是一直折旧下去,有一天资产价值“折旧”到0的时候怎么办?


很简单啊,企业完全可以继续用这项固定资产,此时就不用再继续折旧了,此后由于企业少了一笔折旧成本,进而会带来利润的增加,进而很可能推高上市企业的股价或者市值。


所以研究对比固定资产实际寿命和折旧规则间的关系,进而推测出由折旧规则带来的未来利润增长幅度,是我们预测企业利润增长的关注点之一。


除了折旧之外,固定资产每年年底还要做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是假设把固定资产在市场上出售,卖出去的价格是否会低于财务报表上记录的价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会不会低于账面价值,如果低于,则在财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改为可变现价值,减少的金额也就是差额记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假如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后的某一年,企业发现当年的减值测试算错了,或者市场环境变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涨了,能不能把当年的计提减值再转回去呢?


答案是:不可以!


这是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可逆,减了就减了,一摸黑要走到底。



在建工程


同样的,从名字可以直接推测出,在建工程指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这些工程往往指固定资产建设的工程,当这些在建设中的工程某一天建设完成后,就会转成固定资产。


由于在建工程还在建设期,还没有投入使用,所以不存在折旧或者减值测试。


有些企业会利用这一点,进行“推迟转固”。“推迟转固”是指固定资产实际已经建好,但是企业仍然将其留在“在建工程”项目中,推迟转入“固定资产”项目。


“推迟转固”行为既使企业可以使用固定资产,又可以不用计提折旧,从而增加利润,所以在阅读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要留意是否存在此类现象。



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可以视为为在建工程所准备的物资或原材料,通常是“在建工程”使用“工程物资”进行建设,最终转化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可以理解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正好和固定资产相对应。


典型的无形资产有:企业专利、企业商标、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这里重点说一下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技术研发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归入“管理费用”项目中,开发阶段的支出,到底计入无形资产还是费用,企业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资本化处理,归入无形资产中,也可以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


我们可以认为,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企业,其利润的含金量更高,因为通常情况下,研发是一件高风险高收益的事项,如果将大部分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如果有一天研发失败,企业的资产可能会遭到重大损失。


所以才说,我个人更喜欢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厚道不差钱的企业。



土地在很多国家是固定资产,但是在中国,由于土地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和个人,所以土地使用权就在国内成为无形资产


但是如果在土地上面盖了厂房,就可以归入固定资产,在土地上面盖了准备出售的房产,就可以归入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存货(只有房地产开发公司视为存货)。


最后,和固定资产一样,无形资产也需要计提折旧,不过对无形资产而言,不叫“折旧”,而叫做“摊销”,本质上是一回事。


同样的,无形资产年底也要做减值测试,减值确定后,同样不能转回,这些方面,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规则是一样一样的。


商誉


只有企业发生并购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商誉项目才可能会有数字,否则商誉为0。企业在并购时,如果并购价格超过了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记录为商誉。


商誉属于高风险资产,一家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商誉越高,意味着并购方更高的获利期望,一旦落空,无疑形成对资产的重大利空,所以商誉占总资产比重高的企业尽量回避


不同于固定资产的是,商誉没有到期日,所以不用进行摊销,但是需要每年做减值测试,必要时要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记录的是企业已经花掉的支出,但是可以在一年以上进行摊销处理。长期待摊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其他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从名字看,这个项目的奇怪之处是以“费用”结尾,说明其本质是已经花掉的费用,之所以放入资产类别,是因为其可以在多年摊销掉,进而能够减少当期费用,从而增加当期利润,也仅仅能起到这点作用。


所以即使勉强将其列入资产类别,也会导致企业的资产质量下降,所以如果一家企业有大量的长期待摊费用,往往需要小心


持有待售资产


持有待售资产是企业计划一年内完成出售的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生产类资产或者子公司股权


一旦将生产类资产归入持有待售资产,那么就不用再计提折旧,可能导致当期利润增加。


一旦将子公司股权归入持有待售资产,那么之后子公司的盈亏都不再计入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也就是不再影响合并利润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