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2006年9月25日大事(2006年9月25日到现在过了多少天)




一、舜之葬地引发争议的原因




舜之葬地引发争议的原因,大致有一下四点:


(一)尧舜禹系传说


人们对尧舜禹存在无法通过科学考证的方法予以证实。后来人关于他们的任何叙述,都可能带有传说、想象的成分,都可能是“不真实”的。因此才会有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才会把神话中的古神全“人化”了,要一一剥离这些后生的附会还要打破把古代看成黄金世界的观念。古史辨派掀起的疑古思潮,大刀阔斧地对中国古史加以否定,日本学界白鸟库吉等人更是叫嚣“尧舜禹抹杀论”。




(二)榜样的力量


舜不仅是先祖,更重要的是他是名人,他是各阶层人民的榜样。


首先,他是官员的榜样。


舜是五帝之中最后一帝。舜出身贫寒,祖父几代“皆微为庶人。”(《史记·五帝本纪》) 舜以孝悌闻名,经过四岳的推举和“摄行天子政”的考察,得以继帝位。舜帝以民生为本,勤政爱民;任人惟贤,量才定职;制定律法,惩恶扬善;集思广益,推行民主;施行五教,淳朴民风ĚĚ。


其实,他也是贫苦者通过自身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者的榜样。


尤慎指出,正因为舜帝一生勤劳节俭,历尽艰辛,所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若非舜帝在家备受折磨,怎能成其孝名,树立起五典伦常? 若非舜帝流浪四方,百苦遍尝,众业皆为,怎能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又怎能遍入百官,百官时序? 所以孟子感慨良深地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所赞颂的著名代表,第一个就是“舜发于畎亩之中”ěě。可见,在艰难困苦之中,舜帝将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德发扬光大,对提高华夏人口精神素质,提高中华民族的意志和生命力,具有永恒的榜样激励作用。




(三)发展经济的需要


现在的人们注意名人效应,并借此来发展当地的经济。有多位学者曾经谈到过。


舜并非死于南巡途中,葬于南方苍梧,而是东巡至我市境内云台山一带(古称苍梧),死后即葬于此,且迄今我市境内仍能找到多处相关遗迹。舜帝陵开发,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山西运城在2003年10月16日,首届虞舜文化旅游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就在运城市鸣条岗举行。2006年9月25日,公祭虞帝大典仪式在盐湖区舜帝陵古柏广场开幕。


王田葵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注重人文精神,提高旅游景区文化品味和艺术品味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把九嶷山打造成文化产业。政府也开始加大投入,自1993年以来,湖南省各界先后投入3000万余元抢修舜帝陵。并且组织大规模的公祭活动。




(四)祭祖的需要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开创了中国德治的文明。出于对舜帝的敬仰,出于祭祖的需要,这样就导致不同地区在祭祀祖先时所设的陵、庙和祠,而有的人则误以为三者同一,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解读。


杨东晨做过相应的解释,他以为,帝舜时期创造了相当丰富的文化,现仅考述其诸陵墓文化载体的情况。因所有古帝陵都是后人据不同的传说而营筑的。古帝虞舜部族及其后裔迁徒广泛,古代王朝又不断修陵,各地百姓也不断修陵修庙祭祀,因而形成多故里、多陵墓的文化载体。


万里对舜陵、舜庙和舜祠做出过相对完美的解释。他认为,陵、庙、祠三者是绝对不能混淆的。祭祀舜帝,可以到舜陵,这是最为正宗而严肃的祭祀场所;可以到舜庙,这是古代王室将舜帝作为祖先进行祭祀的场所;也可以到舜祠,这是将舜帝作为祖宗或受崇敬的人进行祭祀的场所。舜陵决不能随意设置,当然也有极少根据需要而设置衣冠冢的情况;而后两者,即舜庙和舜祠,则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而设置,以方便祭祀和表达崇敬之意。明·宋濓《元史》卷七十六“祭祀五·古帝王廟”载:“尧帝庙在平阳。舜帝庙:河东、山东濟南、歴山、濮州、湖南道州皆有之。禹庙在河中龙門。”


可见,舜帝庙确实在许多地方都有设置。在几乎囊括了最基本之历史文献的整套《四库全书》中,有88次提到舜陵,419次提到舜庙,303次提到舜祠,当然其中有一些重复的内容。所有提到舜陵的记载,其实主要集中在三处地方,即湖南宁远之九疑山、山西运城之永济和广西梧州苍梧县。


关于后者,清《广西通志》卷十四“山川·梧州府苍梧县”载:“传舜陵在焉。”此说之由来当与史载舜帝卒于“苍梧”说有关。


前引之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四“道州·九疑山”所云:“按太史公曰:‘舜南狩行,死于苍梧之野,归葬于江南之九疑,是为零陵。’则是舜死于苍梧之野,归葬于零陵之九疑。……苍梧、九疑当是两处,后人误引舜死之地以为舜葬之所耳。”由此可见,舜帝归葬广西梧州府苍梧县之说不值得再予以讨论。这里仅就山西运城永济说之不实进行考辨。


《四库全书》所收之记载“舜陵”位于山西运城永济的历史文献,仅仅只有清雍正十二年所编纂的地方志《山西通志》一书,共有四处记载,分别是:卷二十四“山川八”:“鸣条冈在县南二十里,自安邑来,分条缭绕,土人传有舜陵。”卷二十七“山川十一”:“县志:舜陵在鸣条冈之阳。”卷一百七十一“寺观四”:“大云寺在鸣条冈虞舜陵侧,内有古柏,胥大可十余围。《志》称寺以守陵。”卷一百七十四“陵墓三”:“虞舜陵相传在县西二十里鸣条冈……有守陵大云寺。”从四处记载均提到“鸣条冈”,可知均据《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一说而来。而且,所载或为“土人传有舜陵”、“虞舜陵相传在县西二十里鸣条冈”等模棱未定之辞,或为转引“县志”、“《志》称”等语,并无一处为明确指实语。



































紫霞岩








九嶷山紫霞岩奇观





(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