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果树的最低折旧年限(果树折旧年限多少)

肥水一体化技术已逐渐成熟,可以将经验提取为机器可识别的数据指标,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浇水量和浇水时间,使种植更加科学便捷


↑2020年10月19日,北京市昌平区天汇园,桃农应用“果园智慧管理”APP 管理果园


↑2020年11月15日,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无人割草机器人,在北京市昌平区天汇园现场作业


让80岁农民也能用


种桃见效快,对于农户来说,从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到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灌水,每家每户都可能遇到不同的技术难题,每个生产技术环节都需要得到保障才能够结出好果。


“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想让老年人学会应用数字化技术并不容易,我们要做的就是简化技术,让80岁农民也能用。”姜全说。


“肥水一体化技术逐渐成熟,可以将经验提取为机器可识别的数据指标,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浇水量和浇水时间,使种植更加科学便捷。”姜全说,对比以前,“袋装缓释肥”还需要用小锄头翻开地,如今机器识别,更精准高效。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应是“计算逆境临界值”,即什么时间,当肥降到什么程度,施肥的利用率最高。


“刚开始只要种出来,桃就有人要,但是慢慢人们就有更高要求了。研究栽培管理办法,种植更加科学便捷,劳动力解放了,桃的产量上去了,百姓更能挣到钱。”姜全说。


据了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平谷区成立了桃产业技术研究院,计划建立桃优新品种资源圃、育种基地、新技术全产业链高标准示范园、桃标准化苗木生产基地,开展桃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研发,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保持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台机器可替代二三十人


平谷大桃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约6亿斤,但是桃树很多都长在山上,人和机器都很难上去,打药就是一个大问题,既要保障人的安全,又要确保果品和土壤不受污染。


经过多年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带领团队研发了植保无人机、地面有人驾驶对靶喷药机、地面遥控对靶配药机等立体化变量精准施药技术,遥控的操作方式可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对施药量的精准控制也会保护果品和土壤。


据介绍,植保无人机每小时可作业180亩,地面对靶喷药机每小时28亩,较人工每人每小时约1.6亩的作业效率有极大提升,相当于一台机器可替代二三十人,同时还实现了均匀喷洒和上下双向无遗漏喷洒。


“技术发展要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赵春江说,平谷区22万亩桃园的数字化改造将成为“农业中关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赵春江说,建设“农业中关村”就是要把生物技术、信息科技和先进的工业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升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如今平谷大桃主产区的田间地头配备了智能机器人,储备了全国桃种植领域专家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能够通过语音实现与农民的对话交流。


赵春江团队通过数据整合、知识挖掘提取与加工处理,构建面向平谷区大桃产业技术问答知识库与图谱,知识容量超过50万条,以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智能问答机器人为载体,通过不同渠道实现知识服务,问题准确率超过90%。


目前,智能问答机器人已经在平谷区大华山村、后北宫村、胜利村、西峪村等150余个村推广,培训桃农15000余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介绍,落地实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一项重要任务,将成立专家智库团队,推进大桃产业提质增效,突出专家院士的带动作用,共建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高标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