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保险费是什么收益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包括哪些费用)




你朋友的观点:买保险一定是亏本的,保费(收入)>理赔(支出)。你觉得也有点道理,但又觉得疑惑,那我下面将告诉你,买保险不会亏本,是实现双赢的大慈善。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消费心理


从买保险出现的结果


从保险公司盈利模式


第一,从消费心理


你朋友的心理就是典型的利己主义,干什么自己都得占便宜,要不觉得不划算。去商店买东西,十块钱的进价,最好8块钱卖给你,最起码不能超过10块,因为超过10块,我亏本了。如果每个人都想着占便宜,那还有谁愿意付出劳动和提供服务。


但现实是,每个人或者机构付出劳动或提供服务都是要有成本和获得相应报酬的,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机构,肯定也是要赚钱的。其他的能赚钱,为什么保险公司不能赚钱。


我问过很多人,买车险一年几千上万,没出险却没觉得亏本了,他说车子经常在外面跑,万一出险了,就赔几千甚至几十万啊,我赔不起,上次路口掉头接电话撞上栏杆,修车将近花了2万,我觉得一下子就把前几年的保费赚回来了。


我问他那你人天天在外面跑,就不担心万一有事,他说不会的,你看我这么多年不也从来没事。所以他就是典型的觉得车险是刚需,人身险可以不买,抱着侥幸心理,实则是逃避现实。


第二,从买保险出险的结果


我们买保险最终一定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买了,出险了,赔了


另一种是买了,一辈子平平安安


我们买保险本来就是一种财务安排,风险规划,希望花更少的钱,来转移较大的风险,这也是保险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先看看第一种,案例,小李,男,30岁,12500元/年,交20年,50万重疾,9个月后出险了,赔了50万,”赚了”487500元,买保险,就是买理赔,这也正是风险转移的最直观的体现。


从经济角度来说是赚钱了,但身体却要遭受巨大的伤害,但反过来说,同样生大病,小李得到保险公司的一笔钱来补偿不是更好。雪中送炭,给予小李经济补偿,带来心里安慰,甚好。


再来说第二种,案例,钟女士,女,33岁,13500元/年,交20年,50万保额,保障终身,到钟女士54岁时,20年总共交满270000元,后面钟女士一直健康,直到89岁离世,保险赔付50万身故金给她的家人。


可能也有人抬杠说,钟女士花了27万,结果一辈子没生大病赔到钱,而身故赔的钱自己又没享受到,而且过了60多年,通货膨胀,钱也不值钱了。


那我要说的是,我们买保险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怕万一发生风险,难以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吗,一辈子平平安安,这不就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结果吗,买了保险一辈子平平安安,走后还能给家人留一笔钱,这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郑荣禄博士在一次演讲中也说过,保险是最大的慈善,保险公司是最大的慈善机构,很多人每年花很多钱去庙里烧香捐款,希望菩萨保佑自己平安,平安了觉得是菩萨在保佑,出事了就觉得自己心不够真诚,自认倒霉,而不会因为出事了,而去找庙里退款。


保险公司是最大的菩萨庙,平时没事就交点钱,没事当存了一点钱,出事了就赔一大笔钱,或者那天不高兴了还可以去退钱,不管出事没出事都能保佑你,是最讲信用的菩萨。


所以,从买保险出现的结果看,怎么都是不亏本的。


第三从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就是我们通常说三差,死差、利差、费差来盈利。


死差,是指被保险人实际的死亡率与预定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


例如,预定的死亡率是万分之五,而实际上理赔死亡率只有万分二,那这万分之三的人死差就是利润。


利差,是指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的年化收益率的差异。


比如某款分红险的预定利率是3.25%,但公司当年的实际投资年化收益率为5.2%,这其中的1.95%就是利差,对应的收益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


费差,是指保险公司每年的费用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


保险公司每年的预算费用支出包括佣金、房租、办公用品、其他经营费用等。比如本来当年预算10个亿,结果因为公司运营成本控制得当,剩余2亿,这2亿就是费差,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


以上就是我对有朋友说买保险是亏本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