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夏季是蚊虫什么的季节(春夏秋冬哪个季节蚊子最多)


结合天气预报准确率,“蚊虫叮咬指数”预报时间定为三天


近年来,全球蚊媒传染病(即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区域不断扩展,流行频度不断增强。2019年7月,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利用监测大数据建立模型,结合多学科专家会商,形成了预测预报机制。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江介绍,“蚊虫叮咬指数”基于疾控中心的蚊虫监测数据、气象服务中心研发的基于气象因素的蚊虫叮咬指数预报模型得出。


据悉,蚊虫密度与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积温、温雨指数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预报将蚊虫密度从“主动监测”向“及时预报”转变,把未来3天蚊虫密度分5级进行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5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蚊虫密度:≤0.5、0.5~1.0、1.0~2.5、2.6~5.0、≥5.1,单位为(只/灯·小时)。也就是说,当一小时内,某地区监测到平均一盏诱蚊灯可吸引2.6-5只蚊子时,即可判定叮咬指数为四级,叮咬风险较高。


该指数发布范围为北京市16个区,发布时段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在发布时段内,每天都会更新未来三天的“蚊虫叮咬指数”预报。“预报时间定为三天,是考虑到未来三天内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比较高。”姜江说。


蚊虫叮咬指数与人们实际的感受之间如何挂钩?姜江解释,“蚊虫叮咬指数”是一个区域代表性的结果,但根据人体体质不同,还是会有不同感受,“比如蚊虫偏爱呼吸快、爱出汗、新陈代谢快的人群。这类人群会明显觉得被蚊虫叮咬较多。”


北京常见蚊子有4种,活跃时间不同


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8月3日,北京地区平均蚊虫叮咬指数为四级,叮咬风险较高。近几天,北京雨水频繁,蚊子活动活跃,建议居民在室外久留或长时间活动时,为避免蚊虫叮咬,尽量选择长袖长裤,也可选用驱蚊剂涂抹于裸露的皮肤,可每隔3天检查一次居家周边环境,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此外,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如果居住地出现洪涝情况,房屋位于积水或死水的地方,应使用驱蚊剂并按照标签上的说明将其涂在衣服或皮肤上;睡觉时穿长衣长裤,使用蚊帐。


北京地区的蚊子有哪几种?什么时候是“叮人高峰期”?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北京市最常见的4种蚊子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活动高峰期集中在6月至8月。


根据2013-2017年北京市蚊指数调查数据,淡色库蚊是北京数量最多的蚊种(90.61%),同时也是市区人居环境中最常见的蚊种。这种蚊子体形中等,翅透明,体色棕黄色或淡褐色,身体没有明显白色条纹。属于污水型媒介蚊类,主要孳生于中度污染的各类水中,如污水池、臭水沟、雨水积水、下水道积水等。它晚上叮咬吸血,飞行能力较强。


每年7月至8月,淡色库蚊达到成虫全年成蚊高峰期,开始大规模出动叮人。冬天成蚊在地下室、地下车库、花房、防空洞等场所过冬,第二年春天可以直接飞出来叮人吸血。这也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传播蚊种。


白纹伊蚊是北京数量排名第二位的蚊种,俗称“花蚊子”。其形态为小型到中型,身体的多数部位为黑色或深褐色,分布有若干白色条纹,胸部背面中央有一道显著银白纵条。白纹伊蚊是容器型媒介蚊类,幼虫喜好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如家居废弃的盆、桶、室内的插花瓶、花盆托中。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在北京的叮人高峰期为上午6-8点、下午5-7点,以下午为主,是我国常见的能传播登革热的蚊种。


“花蚊子”在所有的蚊种中咬人最狠,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的主要媒介。


与上述两种主要出现在城区的蚊子不同,三带喙库蚊是稻田型媒介蚊类,主要分布在北京郊区及少数城区公园环境内。这是一种中小体型蚊虫,翅长一般2-3毫米,身体呈淡棕色至淡灰色。近年来,三带喙库蚊已经“进城”,由郊区逐渐向中心城区扩散。


三带喙库蚊是典型的黄昏型活动蚊种,一般只在日落后一小时叮人,是北京乙型脑炎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人们喜欢叫中华按蚊为“尖嘴蚊子”,其成虫为灰褐色或棕褐色中型蚊虫,翅大(3-5个毫米)有斑。幼虫多孳生苇塘、莲塘、灌溉沟、稻田、秧田等处。它是黄昏活动吸血型,日落后1-2小时之间是刺叮高峰。


在北京地区,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峰一般出现在6-7月。它是我国大陆部分平原,特别是水稻种植区疟疾传播者,也能传播马来丝虫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