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白姐
非知名非专业人士懂先生这两天深陷焦虑之中。
懂先生原本不姓懂,因为他凡事都懂一些,而且口头禅是:这事儿我懂,我能平掉,大家就叫他懂先生,当然,更知情的人也叫他董事先生,因为他正儿八经是好几个有点知名度公司的董事。
你说懂先生他真懂么?也不见得,大专毕业的他无论从工作、从阅历、从专业能力而言,都不算真懂。你说他不懂吧,也不对,反正一个企业发展遇到的基本的大事,只要钱给到,懂先生总能找到懂的人。
往高里说,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的专业团队他能找到,往低一些说,电商直播销售培训类的人他也认识一堆;往玄里说,皇室后裔蒙古贵族在大四合院里能倒卖古玩珍品的人他也能牵上线,务实一点,几十上百万的过桥贷款资金拆借,只要谈好条件,他当天也能约到金主。
所以历经风雨见过猪跑的懂先生,就算不是威风八面吧,多少也有点江湖名声。他身边的人呢,也知道懂先生的资源网络和报价方式,想办事先谈钱,谈成了价码分成才好谈,所以也愿意和懂先生一起攒局。
就这样,懂先生从前些年的咨询、顾问,慢慢地,随着盘子越大他的活儿也越多事儿也就越大了,尤其他曾经帮助过的不少小企业,或者最初还没成气候的人,但是和他却是多年交情,对方慢慢成了气候之后,懂先生也水涨船高。
最近这几天传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出了事儿,好几个董事跟着承担连带责任,动不动就上亿元的金额,懂先生一开始还当着八卦听的,和大家一起哈哈哈乐。
可是到了下半夜,他忽然就觉得不太对劲,作为一个耳听八方的人,懂先生明白,所有的大震荡可能就从很小的信号开始,如果真让他吐出一个亿,那是万万不太可能的。这不,懂先生半夜从被窝里爬起来,用天眼查查自己的名字,看看自己到底和多少家企业有法律上的关系。
懂先生查的目的倒也不是为了和这些企业断了关系,但是起码也可以稍微筛选一下,做一下区分。毕竟如果他从一个企业拿过100万,吐回去20万,是可以接受的额度;如果只拿20万,却要吐出100万,那就是赔本买卖;当然最可怕的是,有的企业用了他的名号,公司高管信息上挂了他的名字,但是却没有给他任何的好处,对于这一类的企业,万一出现连带责任,懂先生不仅不愿意,而且也太冤大头了。
所以,半夜里他一个个查,然后对应一些信息,做了一干清单,准备第二天起来一个个的重新聊一下,当然也顺便看看自己到底收了多少钱,以便做到心里有数。
一查他还真吓了一跳,这些年光忙着倒腾,自己竟然是七八家企业的董事,重点是,其中有一半以上,他并没有收钱,还有一家已经2年没去开董事会了,有一家虽然是董事,虽然也开董事会,但是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已经一年没支付他薪水了。
这下,懂先生感觉到自己的身边充满了不确定的风险,第二天一早就找几个熟人一起商量,该退出的退出,该清理的清理。
熟人听他的想法,固然有人认为可以退出大部分,但是大部分的意见却是:就算不给钱,这董事也得继续当。原因也是非常中肯:
1, 就算企业始终没给钱,董事本身是一种社会身份和关系的链接,只要社会身份在,就可以找机会找点事儿做,做事要钱比一锤子买卖更明智。
2,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且不说从企业真列个费用没那么难,退一万步说,那企业不赚钱,董事也该发挥作用了。
3, 以后别人攒别的局的时候,一看履历,那么多各方面企业的董事,本身就是一种背书,至于那些企业的经营情况,给不给钱,反而不是董事身份最需要考量的部分。
4, 企业出事董事连带责任的事儿太少,和坠机概率差不多,人不能因噎废食。江湖上行走,还是该乘船乘船该搭飞机搭飞机。
懂先生一听,每一条都在理,哈哈一乐:那懂事就继续做董事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