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银行间ppn开户(ppn注册要在哪开户)

在股市、债市穿越牛熊周期之时,股票、基金上下翻滚的波幅牵动投资者的心,而银行理财明明已经净值化转型,却多数仍能维持原先的收益率,是不是显得有些奇怪?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成立当日规模几十亿,而某一天定开产品就赎回十几亿,那么流动性问题如何解决,为何不影响收益率?



一言以蔽之,很多理财产品并不是根据市场波动而形成净值表现的,而是像即将被淘汰的老产品一样,按照预期收益率来平摊每周、每日收益的,即成本法计价。但这与监管鼓励的净值化转型方向,显然是相悖的。


相比于市值法,买入成本法计价较为简单。比如,买入一只一年期4%收益率的债券,只要将其除以365天,就是每天的收益率,那么净值曲线会呈现为一条直线,为了实现这一条直线的收益率,就得持有到期,而非随市价买入卖出。相比之下,市价法复杂得多,需要每天研究债券价格波动,根据公开市场价格算出收益率。


上述部分产品可以采用成本法计价的依据是,资管新规给部分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留了余地,根据资管新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部分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一是产品封闭式运作,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产品封闭式运作,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因为私募债没有活跃交易市场,可以归类为第二种情况。



“体外资产池”的多重风险

由于能够给客户稳定收益预期,银行理财原本就偏好成本法计价,在上述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使用成本法计价。由于同一家银行的不同理财产品在申赎同一个信托资产池中的资产,比如某天有一个理财产品申购50亿元,另外一个理财产品赎回50亿元,就可以在同一个池子中匹配资产,调节了流动性,所以其流动性维持了表面上的平稳。


“很多理财产品80%配置私募债,甚至有的达到100%。”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但这种操作潜藏着负面影响,甚至隐匿大量风险。


其一,银行理财在一级市场大量买入PPN、非公开私募债,导致银行理财资产配置涌向私募债,使得同一主体相同期限的私募债和公募债的利差压缩到极低水平,很多情况下跌至20BP以内。但正常情况下,利差应当在50-60个BP左右。私募债在大量配置需求下,价格扭曲严重。


其二,超量匹配私募债,在期限匹配上存在合规问题。私募债大多数久期是2-3年,期限较长,也就是说上文所述信托池中多为长期限私募债,而且银行理财一般都是持有到期的策略。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定开产品,多为1个月、3个月期限的短期产品,申赎频繁,明显存在期限错配问题。


“在施行I9审计规则之后,也有会计师事务所不认可银行资管的这种行为,拒绝帮银行资管审计,可以说目前这种模式争议很大。”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这种模式与过去的银行资金池有何区别?在资管新规之前银行资管是如何调节不同产品之间的收益的?


过去银行理财不需要“三单管理”,就是为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而对外统一直开一个账户,这个户头下对应了内部的多个产品,每个产品对应一些债券资产,可以私下进行产品间的债券交易,定价内部协商,有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匀出一部分利润给没达到预期收益的产品,最终实现多个产品间的动态平衡。而由于没有“三单管理”,这些私下间的交易都游离在监管视野之外。


但在监管要求“三单管理”之后,每个理财产品必须单独开户,如果同一家银行或理财子公司的不同产品账户之间进行内部交易,很容易被监管识别为关联性交易。因此才有了信托通道这个“体外资产池”发挥作用的余地。


“体外资产池”蕴藏三层风险:


一是仅能在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张的周期内,实现不同时间段、不同产品的客户的目标收益。目前银行理财的整体规模还在稳定增长,因此未到期的、以成本法估值的底层资产,才能始终持有。一旦银行理财规模缩减或者出现大规模赎回,这些以成本法估值的资产在前期都是每天加一点净值兑付给客户的,那么最终持有的客户会面临净值萎缩的后果,对于后来者非常不公平,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是债市剧烈调整期或者出现大量浮亏的时候,由于底层债券是采用买入成本法估值,这个估值并不是市场公允价格,也会对投资者造成不公平,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是银行理财投资大量走通道,主要是信托通道,增加了通道成本(一般为7BP-10BP),并且导致风险在多个机构间传染。信托之所以愿意承接这类业务,也是业务转型推动,即可以包装成主动管理型产品,但本质上仍是非标通道业务。


四是对基金造成不公平,因为基金一旦成立之后需要去银行间和交易所开户,这2-3周的时间内只能做活期存款类资产,等到开户之后才能买卖债券,所以收益率、稳定性等跟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处于劣势。而资管新规当初出炉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将各种资产管理业态拉回同一起跑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