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海产贸易公司经营范围相关问答(科技公司三大经营范围)

云澳渔港是南澳鲜活海产品的主产地,渔业产业早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农业支柱产业。


8月中旬,随着伏季休渔期结束,汕头各个渔港的渔民纷纷驾船出海,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的生活。在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的云澳国家中心渔港(下称“云澳渔港”),数百艘渔船进进出出;满载而归的大船上,健硕黝黑的渔民三五成群地卸着鱼获,一派繁忙热闹的收获景象。


云澳镇位于南澳县东南部,依山面海,南宋皇帝赵昺曾徙驻于此,现留有太子楼、宋井等古建。云澳渔港背靠云澳镇,西临云澳湾,湾内东南、东北均为良好的天然避风屏障,环境优美。而渔业产业早已成为云澳名副其实的农业支柱产业,云澳渔港也是南澳鲜活海产品的主产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渔业的粗放低效生产模式逐渐制约着南澳海洋渔业的发展。为了带动渔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南澳以发展现代渔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渔业转型升级、渔村焕发生机的新路子,还积极谋划建设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带动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


“转港”现象折射渔业生产局限性


从汕头市中心城区出发,沿东海岸大道穿过东海岸新城,跨过南澳大桥进入南澳岛,继续沿着南澳岛南海岸线前行,约1.5小时车程即可抵达云澳渔港。


对许多云澳人来说,云澳渔港是他们小时候常去玩耍的地方,渔船摇曳的身影、海浪击打堤岸的声音、海风吹来的咸腥味等成为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存在。


“记得小时候渔港面积不大,停泊的渔船数量也不多。每当有渔民赶海回来,我经常跟小伙伴跑过去看热闹。”回忆起小时候的时光,南澳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朱锦成感慨道。


朱锦成是云澳本地人,从小吃着当地渔港的海产品长大,对渔港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说,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海岛生活生产条件落后,渔民们讨海的渔船都是木船,体积和功率都小,因此大家也只能在近海捕捞。每到鱼获时节,朱锦成总爱往云澳渔港跑,光是卸货、分类、晒制鱼干的场景就能看上一整天,“那时候的渔港充满浓浓的人情味,至今想来甚是怀念。”


云澳镇向海,自然少不了台风的影响,每有台风来袭,渔港难免遭遇风浪。对当地渔民来说,“转港”成为了台风来临前的渔民们的口头语。在他的记忆中,每当从收音机收听到台风要来的消息,渔民们互相见面时通常会这样打招呼——“准备开船去哪里?”“台风要来了,得‘转港’了。”


“‘转港’就是台风来临前两天,云澳渔港的渔船就开始转移到别的渔港停靠,距离较近的渔港有潮州饶平港、潮阳海门港和汕头港,较远的要到福建东山的渔港,要等台风过境后才开回来继续捕捞作业。”朱锦成说。


令他比较有印象的是1999年到2000年,这两年的台风数量非常多,按照他的话来说,“几乎是每到周六日就有台风”。而2006年的强台风“珍珠”更让他难以忘记。据他介绍,当年的台风“珍珠”重创粤东,对南澳影响较大,强台风过境后带来的强降雨把渔港的码头都淹了,海平面上涨,海水涌向陆地把路也给淹了。


那些年,台风的影响、渔民的损失,朱锦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希望这个渔港能够有所改变,能够有效抵御台风,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渔民正常的生活生产。事实上,从“转港”这一现象,折射了当时云澳渔港渔业发展的局限性——面积小、吨位浅、防灾设施配套不足、捕捞业粗放低效等,这些短板正制约着南澳海洋渔业的发展。


小渔港升级变身国家中心渔港


如何补齐短板,促进南澳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一直是南澳县面临的重要课题。于2009年获批的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使南澳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迎来重大转机。


“项目于2009年5月8日经国家农业部门批准立项,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也于2010年1月获批。2015年,南澳县云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组初步验收,完成了该渔港最终迈向国家中心渔港的所有条件。”看到项目从前期申报、获批立项,再到落地实施、顺利通过验收,朱锦成高兴了好久。


他介绍,当时,云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是南澳县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县”后,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县”建设工作着重抓好的十大项目之一。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南防波堤705米、西防波堤380米、渔业码头250米、护岸342米、港池航道疏浚14.5万立方米、执法办证中心1000平方米(三层结构)、灯塔2座及供电照明、给排水及消防、环保工程和通讯导航等配套设施。


“2011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至2013年10月提前4个月建成,在我省同类渔港建设速度中算是最快的。”朱锦成说,2013年竣工后的云澳国家中心渔港避风水域面积达60万平方米,可容纳大、中型渔船1000多艘,能同时为该县及粤东、闽南地区部分渔船提供停泊、避风、补给。


改造升级后的渔港究竟带来哪些利好,渔民的感受最直观,他们也最有发言权。云澳渔民陈耀惠今年62岁,从事捕捞业10多年来,他见证了云澳渔港的发展与变迁。他回忆说:“10多年前,我开始捕鱼的时候自己买了一艘小型木制渔船,马力只有20多匹,遇到台风天也得到周边地区的渔港避避风,一去一回都要花不少钱。”


陈耀惠还介绍,刚开始那几年的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自从云澳渔港改造升级成为国家中心渔港后,大马力钢壳渔船在码头渐渐多了起来,传统的木制渔船逐渐被淘汰。陈耀惠的生产方式迎来升级,目前他受雇于一家捕捞公司,随钢壳渔船进行远洋捕捞作业也有几个年头了,光是参与捕捞作业的年收入就有5万多元,“渔获越来越丰,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节能高效的新渔船适应了深水、外海渔业作业,渔民到深海外海作业积极性也高涨起来。在云澳镇委书记黄诗瀚看来,云澳国家中心渔港建成以后,每年为海岛渔民节省超过300万元的因“转港”避风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进一步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地区水产加工、贸易、现代物流、渔船修造等二三产业发展。


大力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


行走在云澳镇的渔村,很多村里建起了文体广场,公路硬底化、家园净化、村庄绿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映入眼帘,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这几年,云澳镇渔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在当地渔业公司的带动下,不少渔民还独立作业,当起了船老板。目前云澳渔港拥有约300艘马力大的钢制渔船。


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带动了大批渔民增收致富,但南澳县深耕渔港经济的步伐未止于此。


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要求,积极推动南澳县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和渔港经济区的创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南澳县积极谋划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南澳争取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并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南澳岛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南澳岛渔港经济区还被列入全省重点支持的五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之一,并将作为第一批申报项目向农业农村部推荐。


今年3月,南澳县成立了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及渔港核查工作方案》,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渔港经济区规划、科学谋划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5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专家评审会,对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估。与会代表和专家通过实地察看渔港现场、听取规划编制单位对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经讨论形成了评审意见。


评审会认为,《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分析了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渔港经济区发展形势,提出打造“区域渔业综合性产业区、文旅休闲区、渔业特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其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基本符合南澳岛渔业经济发展的实际。《规划》提出了渔港经济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有较强的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根据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未来南澳岛将以渔港为龙头,以渔业为基础,融合优质的旅游资源,推动南澳岛云澳渔港综合产业区、后江渔港综合产业区、吴平寨渔港产业区建设,通过孵化环岛旅游带、海上生态休闲带,逐步形成“一岛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实现南澳岛港镇协同共进、生态环境优良、渔业产业结构清晰、宜业宜旅游的发展新格局。


朱锦成介绍,南澳岛环境优美,经过20多年的不断建设升级,渔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为该地区及福建、台湾等地的渔船装卸、靠泊、避风、补给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交易。凭借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以渔为主,全面发展商贸、水产品加工、滨海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在政策的利好下,南澳岛依托渔业生产资源,重点打造集滨海旅游综合服务、渔业生产、商贸、水产品加工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形成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线人物


上班族回乡创办海产品加工企业


“让更多人吃到南澳海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澳镇基本形成了“公司 渔港 渔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云澳渔港也成为南澳鲜活海产品的主产地,产业化经营促进了渔区群众就业。此外,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新鲜生猛的海产品更是积极“触电”,通过电商、物流发往全国各地。“这几年,不少在外发展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创业,成为推介云澳渔港海产品的主力军。”黄诗瀚说。


陈家成就是推介云澳渔港海产品的主力军之一。今年30岁出头的他,跟许多同龄人一样,读完书就到外地发展。他说,自己曾在深圳工作7年、在广州工作3年,在这10年间,数不清有多少次吃到家人邮寄的海产品,每次能够尝到鲜甜的云澳海鲜就觉得幸福满满。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家乡有这么优质的资源,何不好好统筹利用起来,让更多人吃到南澳海产品。”陈家成说。2014年底,他从深圳返回汕头南澳,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与几个要好的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水产公司,主营海产品速冻加工,通过打包委托物流发往外地。


由于当时南澳大桥还未开通,陈家成的水产公司加工后的海产品只能通过船只运输出去。2015年1月1日,南澳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后的大桥不仅带旺海岛旅游业,也带动了海岛电商业的发展。每到捕捞季节,一批批新鲜的鱿鱼、带鱼、鲳鱼等海产品经过速冻处理被打包装箱,跨过南澳大桥发往全国各地。陈家成收购的海鲜都是来自云澳渔港渔民捕捞的鱼获。有人上门收购,渔民们都很高兴,捕捞的热情也高涨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陈家成的水产公司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如今已经能够向100多家超市稳定供应速冻海产品。回忆这些年的经历,他表示自己是幸运的,“南澳岛没有工业污染,云澳渔港又是国家中心渔港,这里的海产品品质优良,很多人来南澳旅游少不了尝尝这里的海鲜。能够回来向外推介自己家乡的特产,我觉得非常荣幸。”


8月开渔以来已有半个月时间,陈家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从鱼获出海上岸到加工成速冻品,每个环节他都要严格把关。他说,这几年像他一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时不时聚在一起分享创业经验,言语间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对未来的向往。南澳——这个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也因这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而越来越有活力。


记者观察


发展渔港经济区


南澳大有可为


南澳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素有“粤东海上明珠”之称。近年来,凭借南澳大桥通车的东风,南澳岛旅游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滨海旅游、乡村生态游等亲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目前,旅游产值已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7%,成为南澳县第三产业的支柱。


事实上,除了旅游业,渔业经济同样是南澳的重头戏。南澳拥有后江渔港、云澳渔港,吴平寨码头三大渔港和码头,具有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多,人们对水产品、海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近海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衰退、渔业产业链水平低下,发展后继乏力,渔民减船转产压力巨大的现状也越发凸显,这意味着,加快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势在必行。


到2030年,南澳县将形成港城的发展格局,建成海洋文旅休闲特色岛,成为粤东片区海洋产业的重要港区,南澳渔港经济区可实现年总产值约73.7亿元,南澳各渔港的卸鱼量24.46万吨,年游客接待规模达900万人次。


海洋兴则南澳兴,海洋强则南澳强。南澳县有关负责人认为,南澳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渔港基础设施条件成为8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之一,意义重大。南澳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将有利于推动全岛现代渔业继续发展壮大,带动滨海旅游、商贸、水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布局南澳就是布局未来。南澳建设渔港经济区,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