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建筑业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建筑业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的账务处理)

如今每家建筑央企的年报基本上都公布完了,看了年报,给我们的感觉就如同行业里的一句话: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净利润比较低




那么到底有多低呢?来看下各家2020年的数据:







从上面可以看到,中国交建在几家建筑央企里面利润率是最高的,这也印证了中国交建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5连A”的辉煌战绩!




众所周知,建筑业属于低利润行业,一般建筑企业的净利润率在1%—3%之间,即使利润率低于1%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从这里看,建筑央企的净利润率普遍在2%-3%之间,已经算是不错的啦。之前就有很多粉丝留言,像房地产行业净利润率可以达到15%、甚至是20%以上;再比如受全民追捧的互联网行业净利润率可以高达50%以上。那么营收规模那么大的建筑央企,净利润率为什么这么低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客观、实事求是的深度分析。即:行业现状和企业自身管理/模式能力






行业方面



1、建筑业是一个产能过剩、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完全充分的行业。产能过剩造成业主方压价、建企之间恶性竞争。生产方式落后指在整个产业链中,被业主、设计方等利润分割太多,留给施工单位太少了(都是骨头)竞争充分指的是建筑业几乎低门槛式的不断的涌入新的企业,让本来就利润见底/杀的血红的行业更加残酷。




2、每次谈及建筑行业,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低价中标,以及材料/人工的不断上涨。虽然房地产企业从政府拿地的价格不能固定,地价有时也会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人工/材料等也同样面临的上涨。但是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因为房地产企业的议价能力要远高于建筑企业。比如你地价、建材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房价也可以有相应的涨幅。所以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可以实现间接的的转嫁,而建筑企业(路、桥、隧道)却不行建筑企业不仅不行,由于竞争的激烈,材料/人工的不断上涨,你的报价却永远只能越来越低




3、建筑央企同其他行业央企比如军工/电信/石油/银行的最大不同,本身没有垄断的保护,是处在最完全的竞争中。这也是建筑央企和其他行业类央企唯一一个不同点




4、那几年随着PPP业务高速发展,PPP业务是投入在前,回款在后,业务大爆发同时意味着现分公司金在大流出。可能前期看起来利润增加了,但是那都是账面利润,说不定最后就是一堆烂账,占用了资金,使处理得建筑央企的利润率更加的摊薄。




5、基建容的易的都干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类似云贵高原修路、解决青藏高原冻土、高寒高海拔难题这样的啃骨头项目,这类项目能保本就非常不错了。






建筑央企自身方面



1 技术实力再强也无法转换成利润




我们拿中国建筑即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公认的管理体比较完善的企业来分析。中国建筑是当之无愧的建筑龙头,是中国建筑行业的世界名片。实际上几大建筑央企在技术实力、科技实力方面都差不多。建筑行业利润低,并不一定是因为建筑企业不善于进行成本管理,中国建筑业务可以分成房建、基建和房地产开发三大块,其中房建、基建是营收的大头,而占比最低的房地产开发则占据利润大头




这里我们通过中国建筑的年报数据案例来看下:





中国建筑16150亿的营收,实现449.4亿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不到3%。就这么少的利润,还有一大部分来自房地产业务。房地产业务以中国建筑约16.63%的营收,却贡献了41.71%的毛利(见下图)。



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房地产业务抛开,中国建筑的房建和基建业务以大约1.34万亿的营收,创造261亿的利润,利润率仅仅2%(低的可怜)。再其从毛利率看,房建和基建的毛利率也仅有6.7%和8.5%也可以得到印证当然了,其他几家建筑央企也都差不多,这里我们就不一家家的例举了





作为建筑央企,每家的绝对技术实力都差不多,并且可以说建筑央企是在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上面说了建筑央企同其他行业央企比如军工/电信/石油/银行的最大不同,本身没有垄断的保护,是处在最完全的竞争中,其竞争优势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然而在如今这个追求低成本而不追求质量的市场,技术实力是无法转化为商业利润的。国内各行各业都存在较强的重成本而不追求质量的处理特点,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即使你拥有很强的技术水准,建筑央企也只能靠建筑业低成本去抢项目、抢合同,这也是导致低利润率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2 业务模式分割了利润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建筑行业的分包模式,业务模式分解下去账务主要是因为建筑行业的分包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分包企业也是从事建筑业务的企业,整个行业利润率低,接受分包业务的企业也不能幸免。当然,你说一点都不分包也不现实,关于为什么不现实,基建通之前的文章已经阐述的非常明白了,这里不赘述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当前的行业困境主要是企业长期以来在落后的经营理念、长期定额计价方式滞后和计划经济思维影响下,导致企业自身想变革和提升管理都很难




3 研发投入在逐年加大







上图是中国建筑的研发费用图表,可以看到研发费用这块最近几年增长很快,2017年时还只有28亿,到了2020年就高达255亿了。当然了,研发支出也是应该的,未来还是要拼科技实力。




实际上上面谈的产能过剩其实只是表象,由于行业长期利润低下的背景下还出现产能过剩,其深层原因,即国内建筑企业长期不注重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导致行业门槛过低,新进入者可以很容易且风险较低的参与竞争




4 管理方式落后






考虑到建筑央企规模之庞大,下属公司数量众多且分散,各个工程公司分别核算,而且往往工程项目本身也会单独核算。因此如果由各项目汇总上来,很可能导致总公司利润完全无法把握。所以,目前建筑央企的核算方法是从管理上先预设一个基本的毛利率目标,再倒推收入和成本确认,是更为方便、高效和有把握的方式。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建筑央企的净利润平稳增长,而经营现金流却出现大幅波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企业总部本身只承担“税务局”的角色,收点管理费然后进行统计核算,而各工程公司负责全部的责任(独立核算投标经营、质量、安全、进度、垫资)。这样一来,你就账务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可能出现企业总部利润低,而项目上可能利润不低,因为利润可能留在了项目上了




由于国内建企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落后,无法进行集约化经营,大多数建筑企业(包括民营建企和越来越多的大型国企)采取项目承包制的模式作为项目管理(数量和地域扩展)的主要手段。实际上80%的基建项目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跟10年前相比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由于方案不合理、生产调度不科学、资源闲置浪费等粗放管理导致的工期延误、成本浪费等问题仍然非分公司常严峻。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企业最终的结果就是可能大量利润留存在项目上,企业建筑业总部每个项目总共才收取1-5个点不等的管理费,管理费开支完,有的项目还要帮忙揩屁股(项目亏损了,弄不好总部可能还要倒贴),在这样的情况下,总部出现低利润就是正常的了。




当然了,可能还有一部分是企业总部利润低、项目利独立核算润也低,这也是企业管理能力不强的典型现象之一,企业的各级单位都没挣到钱,这种状况在国有大型建企中更为普遍。项目上到处跑冒滴漏,利润漏洞很多,总部和项目部都对成本管控乏力,在总部管控无力的情况下,造成项目亏损。




您还知道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欢迎留言补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