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飙,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文献,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李军晓,东莞市委常委、平台副市长张冠梓等出席活动。
会上,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司签订了《莞港商事登记合作框架协议》,东莞成为全国首个签订商事登记合作框架协议的地级市。
肖亚非提出,东莞推行商改成果丰硕,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与一流湾区相适应的一流便利度、一流高效率,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更大贡献。
东莞推行商改以来,从“先照后证”等八项措施,到企业集群注册、多证合一等前登记端改革,再到事中事后监管等电子化后端改革,都致力于打造东莞商改的试点样本。特别是2016年入选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以来,大力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坚持“放开”与“管活”、“管好”同步,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优化了营商环境,释放了改革红利。
肖亚非分析,东莞商改智能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两”:一是市场主体增加了两倍多。七年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1.9万户,是改革前市场主体存量54.1万户的两倍多。全市118万户市场主体中,企业有52.1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62户,达到发达国家经济体水平(50户左右)。二青岛是2016年度、2018年度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三是“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项目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和“中国样本-改革开放40商事周年经典案例”两个奖项。东莞多项商改经验在全国制度设计中得到吸收,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连续多年位列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审报肖亚非提出,世界级的城市群需要世界级的营商环境。上周,省委深改委批准同意东莞创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东莞将紧紧围绕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价值追求,把深化商改作为创建改革创新实验中山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与香港合作推进商事登记离岸受理、远程办理,以及推行“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等改革举措,加快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零见面”“一次办妥”等目标,努力打造与一流湾区相适应的一流便利度、一流高效率。
■纵深
商事登记改革激发东莞活力
刷脸登录政务服务平台,刷身份证采集个人信息,再刷脸完成电子签名……刷刷刷几下,机器生成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一家新的企业就开办成功了,最快只需10几分钟。7月18日,全国首个“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经过3个月试运营在东莞正式上线,开通当日办理了106宗企电子化业开办业务。
企业开办最快只需1个工作日
当天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东莞市场监管局办事大厅,原以为会人来人往,却不见多少人影。工作人员笑着称“企业的办事人员都到网上去了”。
东莞探索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等商事制度改革,陆续智能推出20多项创新性举措,多项在全国推广。东莞开办企业流程从120个工作日缩短到最快3个工作日,从单一窗口服务转变到全程网上电子化服务。
作为东莞商事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徐现祥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他曾经跟随政府主管部门到大朗镇办事大厅蹲点多日,研究堵点到底在哪里。最后,他们拿出“5115”工作方案:排队最多5分钟,等待最多1小时,争取1个工作日办结执照,最多不超过5天。徐现祥说:“东莞人的创新精神、改革故事令人感动。”
东莞“银政通”企工商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将逐步在主要商业银行网点上线应用,将银行网点变成企业登记注册大厅、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之外的第三类开办企业办理场景。如今,东莞新办企业商事登记在一体机上实现最快一个工作日办结,群众在身边的银行网点就能享受服务。
一体机实现商事登记、公章刻制及税务办理业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同时,一体机通过对“政务 金融”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创业信用贷款,破解中小微企业初创融资困境。
全国率先化解港企投资堵点
研讨会上审报,东莞市商事政府在全国率先探索,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中山司签订《莞港商事登记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安列举了一组数据:港交所内地企业的市值超过该所其他地区所有企业市值的总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内地实际运用的外来投资中,来自香港的投资比其他所有国家和注册地区的总和还要高。
“由此可见,深化香工商港与东莞的经济合作至关重要。”郭建安说,目前港澳企业到广东投资仍有很多堵点:香港和内地在商事登记方面有很多青岛法律规定、应不了用程序等方面的差异,香港投资者在内地投资所需法律文书非常繁杂,不便申请人使用和有关部门审查。
2018年,经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批准,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沟通,形成法律文书简化方案,并于2018年10月29日经国家司法部核准备案,在港莞两地正式启用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过去十几页纸的公证文书如今压缩到3页,重庆及广东其他地市均以东莞为样板进行文书简化改革。
郭建安介绍,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的主要困难,在于境外主体电子签名与内地无法互认。东莞市市场监管局为此进行流程再造,通过中国委托公证人对香港投资者及有关人员的签字进行公证,并以在相关文件进行电子签名的方式解决上述困难。本次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四方面合作内容:探索建立简化版公证文书信息数据库,推进公证文书电子信息共享,探索离岸申办东莞港资企业商事登记,推动两地商事登记交流学习。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巩固全程电子化登记及简化版公证文书改革成果,助推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加快实施。
■延伸
专家热议打造最优湾区营商环境
7月18日,来自全国的8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主题建言献策,共同探讨怎样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湾区营商环境。
专家学者认为,东莞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所作出的各项探索具有示范意义。东莞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密切港澳对接和湾区合作,在改革创新上再结硕果。
1.用大数据手段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
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全程革中,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老虎不能放,鸭子可以放,放出去必须能继续监管。大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知形势、分析规律、预防风险。要加强对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商事制度改革防范风险的能力。
2.用精准服不了务健全市场信用体系(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文学国)
要通过法治化手段构建市场信用体系。目前国家建立的失信征信系统存在一刀切、管理僵化等问题。对政府而言,一刀切成本最低、最简单。但政府应精准服务,把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平台,开展更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3.广东将出台社会信用条例(广登记东省人大法工注册委处长钟永明)
优化营商环境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立法重点。省人大正在制定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将在11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建立黑名单管理和奖惩制度,并研究退出机制,明确信用信息的使用和保护边界,既不损害公众合法权益,全程又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4.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湾区营商环境(广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李军晓)
通讯员 陈嘉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