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开票按要求加了税号,财务人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可别高兴得太早,噩梦才刚刚开始……
叮铃铃~某公司财务一大早就接到了税务局打来的电话:
税官:喂~你们公司有不少发票需要作废,赶紧处理一下。
财务:怎么会这样的呢?我们明明都按要求填写了税号呀!
税官:我发你邮箱了,自己去看吧。嘟嘟嘟……
最近,不少公司的财务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即使填写了正确的税号,被要求作废的发票仍然多达上百张!!
原来,这些被作废的发票,大部分都是由于商品编码选择错误。
其实,去年税务总局就已经编写了《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与编码(试行)》,只不过刚开始使用编码的时候,只要税率不出错,选择相近了商品编码也能够通过。
但在发票新规实施以后,各地对于商品编码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于是就出现了各种“选择错误”、“作废重开”的情况。。。
税务局规定,公司财务人员在开局发票时,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编码选择:
① 要按照实际业务准确选择;
② 要与发票票面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相匹配;
③ 在进行细类划分时,无法清楚界定、归类的,货物类可以按照商品的材料或用途选择最近似的编码;劳务或服务类按照交易实质选择最近似编码;
④ 附清单开具汇总发票的,清单所列项目也需按商品编码选择。
① 税率错误
商品编码本身有一定的规律:“1”开头是货物 “2”开头是劳务 “3”开头是销售服务。
“2”开头的编码一般适用税率为17%,而“3”开头的编码一般税率为11%、6%、5%、3%,几乎没有17%,如果出现编码与税率不相符,则很有可能是发票税率开错了。
② 税率正确,但商品编码不够详细
很多财务人员在开具发票的时候,商品编码只选择到了大类,但如果大类下面还有细分,就必须对应选择到更细的编码。
比如,如果出售的是“腰果”,就不能只选“食用坚果”这个大类,要选择到下面细分的“腰果”项。
我们都知道,营改增实施后,增值税发票大部分纳入了国家防伪税控系统,而按照编码开具发票,就是要让每一张发票的品名内容,以唯一标识进入数据库,方便进行进消项的风险比对。
换句话说,通过抓取数据,对比分析,税务局可以掌握一家公司卖了什么,买了什么,分别是多少,还剩多少,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又卖了多少钱…
如此以来,别说是虚开发票了,连两套账、账外收入,大概要交多少所得税,人家都一清二楚。
这样就不难理解前段时间流传的:某公司老板自己买了一张婴儿床开公司名称进行抵扣,后被税务机关风险提示发现。
因为开票就输入了商品编码,抵扣通过勾选抵扣后数据进入数据库,分析判断出这并非一家商贸企业,为什么购买婴儿床?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敲!黑!板!
在此提醒各位财务,各位老板加以重视!还没转变观念,还沉浸在以往的随意税收意识中的企业,这发票背后的风险变化一定要认真对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