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落实纳税服务规范的措施(纳税服务措施落实方面)

构建“信用 市外建安企业”联动机制 建安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的有益探索


新春伊始,不少建筑安装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纷纷开始项目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建设来说,建安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不过要想做好大型建安企业的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却并不简单。


现象:


企业业务模式对税收征管质效有影响


在调研分析中,笔者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企业数量与税收贡献不匹配的情况,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外建安企业的特点及运营模式。


总体来看,市外建安企业的建筑资质较高,多以总承包方的身份承包大型工程项目。在实际开展业务过程中,这些企业很多时候会将工程项目再次分包,分包层级多、跨区域广,涉及的纳税人往往既有重庆本地建安企业,又有市外建安企业,业务链条较长。部分大型市外建安企业还会出现跨区域的多个工程项目同时施工的情形。再加上相关企业既有预缴税款环节,又有正常申报缴纳税款环节,还有的大型市外建安企业既有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项目,又有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项目,成本核算项目多、工作量大。这一系列特点导致相关企业的涉税管理与服务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以市外建安企业的两种典型业务模式——BT模式和PPP模式为例,从具体业务开展过程看,BT模式下,发包方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大型市外建安企业,约定设立项目公司进行投融资,设立项目部作为总承包方进行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方按照合同约定分批回购并负责后续运营,项目公司开具发票并取得回购款后完成设立使命。而PPP模式下,发包方、市外建安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运营公司,负责融资、设计、建设管理等,同时设立项目部作为总承包方进行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由运营公司进行后期运营,并通过使用者付费、政府补助等获得投资回报。运营公司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运营后,将项目移交给发包方。


这两种模式在项目建设阶段,税务部门采取的管理举措较为类似,但在项目运营阶段,不同模式下相关企业的涉税处理不同,税务部门采取的管理与服务举措也不同。BT模式下,市外建安企业由于与项目运营无关,没有纳税义务;而PPP模式下,市外建安企业参与投资的运营公司负责项目后期的运营与维护,因此市外建安企业需要就后续运营收入及政府补助收入等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实践中,部分市外建安企业由于业务较为复杂,对这两种模式的特点不加区别,可能出现政策适用错误;而税务部门在进行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也由于内外部数据缺乏等原因面临不少困难。这些因素从总体上影响了税收征管与服务质效,造成企业数量与税收贡献不匹配的情况。


分析:


市外建安企业服务与管理难在哪儿


那么,税务部门对市外建安企业进行管理与服务时,具体面临哪些挑战呢?


一方面,内外部数据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是一大挑战。数据是税收治理的基础。市外建安企业缴纳税款是否准确,需要结合中标合同、竣工决算、发票开具等内外部数据来综合分析判断,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相关数据缺失、延时、失实等问题,不利于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


内部数据方面,营改增后,市外建安企业在注册地自行开具发票,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无法在市外建安企业开具发票时同步征收税款,只能依靠企业自行在项目所在地报验登记和预缴申报。而市外建安企业主要通过电子税务局等途径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缴纳、核销报验等事项,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来源和监管手段,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务人员对市外建安企业往往处于“见不到、管不着”的情况。


外部数据方面,由于目前税务部门与招投标管理、住建等外部各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较难掌握中标合同、竣工决算信息中的重要涉税数据,而通过公开渠道查询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往往不全,且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受限于相关政策规定,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对市外建安企业的管理质效难以提升。


比如,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建安行业纳税人《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从180天延长至项目合同期限,也就是说其《外管证》的有效期没有限制,在此情况下,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只能对市外建安企业实行报验登记管理,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申报数据等重要涉税信息。而就委托代征而言,《委托代征管理办法》没有对代征税种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由于企业所得税涉及完工进度,核算较为复杂,市外建安企业往往不愿代征企业所得税。虽然增值税依据开票金额代征,但在“以票管税”模式下,若出现未收到工程款项、长时间不开票等情况,则会导致增值税代征滞后甚至难以代征。


实践:


构建“信用 市外建安企业”联动机制


建安企业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大型市外建安企业增强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水平,不仅能够帮助相关企业及时化解涉税风险,促使其提升税法遵从度,而且有助于提升征管质效,改善本地税源结构,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在对市外建安企业加强管理与服务方面,省(市)级大企业税收部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一方面,省(市)级大企业税收部门与税务总局大企业司、其他省(市)大企业税收部门等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和渠道,掌握千户集团及成员企业的涉税信息,对大型市外建安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业务情况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省(市)级大企业税收部门分行业建立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可以发挥分行业精准施策的业务经验,更深入地结合建安行业的特点,实施风险管理和开展涉税服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与服务质效。


实践中,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与重庆市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通力合作,立足行业特点采取针对性举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系统为依托,建立“信用 市外建安企业”联动机制,提升了对市外建安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质效。


探索更富针对性的信用打分机制。在现有14类风险分析识别的基础上,将市外建安企业日常管理中各环节常见的风险点,如应登记未登记、应申报未申报、申报缴纳不足、申报资料不齐、发票开具不规范、冒用身份信息等纳入信用指标体系,相关企业出现涉税风险、收到风险提醒后的自我修正等情况也被纳入信用打分评价中,并将信用得分反馈给其总机构管理单位,作为来年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参考。通过该举措有效促使相关企业主动提升税法遵从度。


形成内外合力。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发改、财政、住建、房管、交通等部门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合作,尽可能多地获取市外建安大企业的相关涉税信息和数据,同时持续加强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主动将相关信用数据与财政、招投标管理等部门共享,通过信用结果更广泛地运用,进一步规范相关企业的纳税行为;另一方面,与招投标管理部门、住建部门等加强业务合作,例如在对总承包方招投标时,税务部门参与其中,提前向市外建安企业告知相关税收政策、征管流程、风险管理等事项,为后续管理与服务更好开展奠定基础。


通过强化税收服务与管理措施,2021年重庆市外建安企业的数量和税收贡献占比基本匹配。下一步,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完善“信用 市外建安企业”联动机制建设,帮助市外建安企业更好地防控潜在风险,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