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江苏车船税税率多少(江苏车船使用税按照排量收费标准)

#历史冷故事##民国那些事儿##抗日战争#


民国生活十:车辆的上牌费、车船税、通行费和附加费


在民国时期的交通费用是很高的,打一回出租车要四五块大洋,坐一次黄包车起步价要10个铜圆,公交车每站要5个铜圆,坐长途汽车的话,每五公里就要至少0.2块大洋。





而交通费之所以这么贵,除了当时购车费用很高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养车费用很高。那时候不仅油价和备件昂贵,而且还有杂七杂八的如上牌费、车船税、通行费和附加费。养一辆汽车的各种费用,每年都得上百块大洋。



一、汽车的上牌费和天价的特殊号码


汽车牌照这个东西其实出现的很早。早在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8月14日,法国就颁布了《巴黎警察条例》,率先规范了汽车牌照制度。那个时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规定所有汽车都必须挂上印有车主姓名、住址以及登记号码的金属牌照。


而汽车在清光绪27年(1901年)传入我国,当时,一位匈牙利商人将两辆美国奥兹莫比尔牌汽车运至上海公共租界。1902年1月30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召开会议,首次审议汽车牌照问题,规定汽车的征税方式按马车捐银,并批准了第一张特别临时执照。至清宣统3年(1911年)时,公共租界已有汽车217辆。





1.三位数牌照和天价的001号车牌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正式建立。为了便于管理日渐增多的汽车,1912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发行了最早的车牌,那时候的上海牌照是三位数,一共只有001-500号,黑底白字设计,采用顺序式发放,当时上海的车牌可是很贵的,工部局规定上牌需要缴纳的税金高达60两银子。而有些特殊车牌就更贵了,其中001号车牌(即民国第一张车牌)由一位丹麦医生购得。


关于这块001号车牌的故事,其实还有下文:房地产大王周湘云的弟弟周纯卿对"洋人的新玩意"很感兴趣,当听说那位丹麦医生准备回国时,便从对方手中把旧汽车连同“天字第一号”车牌都买了下来。当时光这块车牌就花了整整30两金子,几乎相当于一辆车的价钱了。


不过,周纯卿嫌车牌原件与汽车不搭,于是重新设计了一块铜质椭圆形牌照,上面是黑色的罗马数字"Ⅰ",下方还带有上海工部局的缩写"S.M.C"。当年上海的房地产大亨、号称“远东首富”的犹太商人哈同看中了这第一号车牌,出10万大洋重金求购,周拒不出售。为了防止出问题,平时不开001号汽车,而是另买一辆汽车代步。据称,这辆001号车最后一次使用是在1945年周纯卿的葬礼上。


2.四位数牌照和天价的吉祥号码





而到了1920年代,欧美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价格也大为降低,甚至出现了260美元的福特T型这样普通家庭都负担得起的廉价车。受这股潮流的影响,上海的汽车数量增长迅速,1920年为1899辆、1927年增长为5326辆。这个时候区区500个上海牌照就不敷使用了,于是这时候的上海汽车牌照变为4位数。


在继续采用顺序式发放的同时,一些连号或吉祥数字号牌也挂牌拍卖,陆续则被富甲名流花重金购得:3333号的车主是鄂森大律师,4444号的车主是"中国商父"盛宣怀的四公子盛恩颐,5555号的车主是银行家虞洽卿的女婿江一平大律师,这类车牌当时一般需要20、30两黄金才能到手。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教父"杜月笙的7777号车牌是别人赠送的,古语有云"七上八下",当时人们认为七有蒸蒸日上之意,是最好的兆头。那时候杜月笙的7777车在上海滩人人皆知,一看就知道是青帮老大来了。


3.五位数牌照和“跨越”牌照


到了30年代中期的时候,上海的汽车数量已突破万辆:1935年,根据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的自动车辆执照统计,上海已经有各种汽车10292辆。随后上海汽车牌照也相应地进行了升级,号码增至5位数。当时的车牌形式变为"国 5位登记号码 上牌地简称"。


当时沪上城区分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个区域,由各当局自行颁发机动车牌照,只能在各自的管辖区域内行驶。但是如此做法难免不便,于是三区域当局经过协商达成共识,推出领照费用高于寻常牌照的“大牌照”,挂“大牌照”的车辆可以在三区域任意通行。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种"跨越"车牌,这种车牌是可以跨市境行驶的。这种牌照由"上牌地简称 ××-××× 跨越"组成,这在当年是最贵的一种车牌。1947年起,车牌中去掉了上牌地简称(国 5位登记号码),可在全国各地通行。



二、民国车船使用税每年上百大洋


而除了按照号码不同,费用也不同的上牌费以外,民国时候的汽车还需要缴纳“车捐”——大概相当于车船税的意思。不过这民国的车船税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按月缴纳,而且每月的费用还不低。





在民国19年(1930年)7月22日,江苏省政府委员会核准公布《江苏省汽车纳捐暂行章程》中规定:


凡在江苏省境内行驶的各种汽车,均须向所在地建设局缴捐领照,分项为自用汽车、营业汽车、公共汽车、长途汽车、机器脚踏车和拖车等。营业汽车和公共汽车按月纳捐,其余按季纳捐。江苏省公路管理部门征收的汽车捐捐率自民国19年7月至民国25年6月有5次变更,对自备、营业的大、小汽车、公共汽车、运货车、机器脚踏车和挂车等,分别制订了按月、按季征收的捐额。


那时候家庭自备的4人座小汽车,民国19年的每年车船税(汽车捐)就是60块大洋,如果用于营运,则是翻番的120块大洋。到了民国21年,则分别涨到了80块大洋和160块大洋。而7人座以上的大汽车就更贵了,1922年是每年160块大洋,每多一人则需要多缴纳12块大洋。


概算下来,家养一辆四人座小汽车,这每年光车船税就要花上60-80大洋。如果是像现在比较普遍的五人座小汽车,那每年就至少需要100大洋。光这个钱,就超过很多普通人的全年总收入了。这民国时候养车,可真的是一个烧钱的活儿。


而且这民国收税都是各地收各地的,如果有车辆需要跨地区使用,比如你一个杭州的车想在上海开,那就要拿两份税:


凡行驶本县市境内的营业汽车长期行驶其他县市境者,应向经过各该县建设局呈验原照,缴纳该县捐额之一半,领取长期通行捐照。商业长途汽车还应按营业收入10%缴纳专营捐。


而一辆车如果想要跨省开,那更是要“雁过拔毛”,只要是途径的省份那是人人有份,各自都要收自己的一分钱。


民国21年(1932年)12月,江苏省修订汽车纳捐章程,汽车一律按季缴纳车捐。苏浙皖京沪五省市互通的长途汽车,根据跨越两省市以上者按所经省市的多少,各按5至8折缴纳季捐。


林林总总加起来,这收的车船税就高了去了。在民国想做一个有车一族,那可是相当的不容易啊。



三、全面抗战爆发后的车船税


而到了日伪统治时期,‧这各种车捐杂费就更多了。民国27年(1938)至民国30年,日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和日伪南京市政府,曾经先后4次公布《征收车捐简章》,从汽车到脚踏车共分了14项,按自用或营业分别按季或按月征捐。其间还屡次调整捐额,从每月伪币(下同)0.2元到每季120元不等。





比如在民国33年(1944年)8月,日伪江苏省建设总工程处改订汽车每季捐额:自备小汽车为90、120、150、和180元4等;营业小汽车为135、180、225和270元4等;自备大汽车为240、255、270和285元4等(每再增加一吨增加15元);营业大汽车为450、480、510和540元4等(每再增加一吨增加30元);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为180、195、210、225元4等(每再增加一吨增加15元);自备运货车为180、240和300元3等,营业运货车为300、390和480元3等


——


注意这是每季度的,也就是说家里自备一辆五座小汽车,每年光车捐(车船税)就得600元!养一辆货车,每年就得掏1200元!


抗战胜利后通货膨胀,这车船税更是涨到没有谱儿,那税率是几个月一变。民国37(1948年)年1月,江苏省再次调整税率。9月14日,江苏省政府更是直接下达训令,一次性将使用牌照税税率提高了60倍,而且不收法币,直接以金圆券计征。12月2日,江苏省政府财政厅公布《民国38年上半年征收使用牌照税最低税率表》,再次加税。民国38年3月,又依照总统府修正使用牌照税法条文,再一次改订了最低税率。当然了,那时候的金圆券已经不如纸,这好多个零的收税金额,其实也就是个数字符号而已。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苛捐杂税很多,交警查车捐也很严,但是那个时候开车的都是达官贵人,这民国交警自然不敢随便拦车查税。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就想了一个在车牌上安装税牌的办法。那时候你交了税以后,人家就会给你车牌上方加个小铁片,上写“某年某季”。这交警不用拦车,远远一看车牌,就知道该车是否欠费啦。



四、公路通行费


当年的汽车除了上牌费、车船税,还有一个大项支出是公路通行费或者说过路费。不过这过路费一开始不是交给国家的,而是交给设卡的公路主人的。那时候可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这早期的公路,还真的大多数都不是国家掏钱,而是私人自己修的。





如1919年上海宝山县交通事务局修筑从上海到浏河的公路时,因为没有筑路资金,就从沪太长途汽车公司那里借了42万银圆。三年以后,公路修成了,这笔钱得还啊,宝山县还不起,只好把那条路交给沪太长途汽车公司“代管”三十年——就是允许沪太公司在公路上设立收费站,向一切过往车辆收费来还借款。其后1921年的时候,南阳兄弟烟草公司要用汽车从事蚌埠到刘府间的烟叶运输,也是先修了汽车路。


一来二去的, 在南京国府成立以前,江浙地区就有超半数公路都是“商办”的。这修路的商人就在路上设卡收费,商人有权决定哪种车辆可以通行,哪种车辆不能上路,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收费——这过路费也自然就随性得很,没个统一标准。但是千言万语有一条,这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这赔钱的买卖没人干。这商人花钱修路可不是搞慈善,这切卡收费自然是要收回成本、再加利息、还要利润的,这一来二回的,自然“买路钱”就很高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为了对公路进行统一管理,逐渐从商人手里回收路权,由国家来修路。而修路的主要费用,一个主要办法是靠增加农业税,让农民多出钱。比如1930年安徽省建设厅修筑从安庆到六安的公路,全省田赋“带征一成”,就是往常种一亩地交100斤公粮,现在因为国家修路,种一亩地农民就要交110斤啦。







而另一个集资途径是发行公债,从老百姓手里“借钱”。从1928年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所有省份都发行过“修路公债”,摊派给大家购买。那时候的各种形式公债多如牛毛,可以说没有公债就没有公路,没有公债就没有国民党治下的所谓的“黄金十年”。


而路修成以后,自然就需要“收费还债”啦。1930年南京国府颁布了《五省公路征收汽车通行费办法》,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凡是在浙江、江苏、安徽、上海、南京(当时上海是特别市,南京是首都,均为行直辖市,和浙、苏、皖三省并列)等五地公路行驶的汽车,均按统一标准缴纳过路费。


当时的汽车开上公路,要先后经过两个检查站,在经过第一个检查站的时候需要拿票,在经过第二个检查站的时候再计算缴费,就跟咱们现在开车上高速公路的缴费方式一模一样。而且当时也是按里程收费的,小汽车每10公里大洋0.3块,七座以上大汽车每10公里0.6元,14座以上每10公里大洋0.9块。


要注意那一块大洋可不是一块钱,那可是一千多块钱!这一个大洋相当于128-140枚“当十”铜圆,每个当十铜圆等于10文钱。也就是一个大洋其实大概相当于当时的1300多块钱!这就好比日元中有10000日元的面额,你不能把10000日元说成是一块钱一样,这银圆也是一种大面额货币,它下面还有各级别辅币呢。





而如果这还不够直观的话,就让我们换算一下:当时你开一辆家用五座小汽车上路跑100公里,需要缴纳大洋3块,或者说是“当十铜圆”400元。这百公里小汽车过路费400块,你觉得是便宜还是贵呢?


而货车过检查站当然也要缴费,其计费方式分两种,一是按载重收费,每吨每公里0.07大洋;一是按货运单据收费,收运价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你拉上10吨货走100公里,需要付过路费70块大洋,大概相当于9000多个铜元的过路费!这样算下来,你就知道在民国时期运输成本,究竟有多贵了吧?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过路费收到手以后,其实大部分都被挪用于其他地方,最后并没有还老百姓的借款。这国府是个寅吃卯粮的欠债大户,截至1936年1月底,包括修路公债在内,仅南京国府发行和认可的内国公债、库券、凭证等就多达30余种,负债总额146000多万元,每月应付本息1500多万元,这财政根本已经无力支付。所谓的“黄金十年”,其实是“借债十年”,靠发行空头债券度日而已。





然后等全面抗战一爆发,这所有的债自然就赖掉了。而随着货币急剧贬值,这债务也不值一提了——看看大洋彼岸那个欠债如山的国家吧,真的要警惕它赖账不还啊,这种事其实早有先例的。



参考资料:


《江苏省汽车纳捐暂行章程》


《黔滇川旅行记》


《中国近代生活史》


《北洋军阀轶事》


《上海轶事大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论》


《中国近代兵工史》


《阎锡山画传》


《上海工人阶级运动史》


《民国中产阶级账本》


《银元时代生活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