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的税法,实习、兼职等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收入被计入“劳务报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照规定,如果学子在公司实习或做兼职,由公司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如果学子是给私人企业打工,可以自己去税务局纳税。俞敏洪计算到:以大学生平均实习费1500/月为标准计算,大学生承担的税负为140元,而对很多需要勤工俭学的贫困大学生来说,这笔钱完全够其7天的生活费。在俞敏洪看来,这个数额“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偏高。”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份调查指出:“大学生们获得一份理想工作的关键是先在其希望就业的公司做实习生,大约1/3的工作岗位最后会被有过这样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获得。”而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来说,毕业生是否有“实习经验”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与否的一个重要参考。每当暑期,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实习、打工。这个被很多人形容为具有“大到无法估算”的价值的旅程中也伴随着“隐痛”,对不少实习生来说,路费、饭费、甚至住宿费都是不小的负担。“实习也要扣税?”;“不是起征点3500元吗?”类似疑问困扰着不少学子,对于“超过800元部分要交20%个税”这个现状,让有些学子吐槽“这点钱完全活不下去”。
对如何更好的在学校与企业间衔接“大学生实习”这一环,俞敏洪表示:“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方面,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和改革相对滞后。”而在他看来,改变这一切需要“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联动,共同打造良好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机制。”
“实习”作为不少学子的“必修课”,少则一两周,多则数月,带来“期待”、“经验”、也让梦想“起航”。“提高学生实习或兼职收入个税起征点”;“对于实习生培养和安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以适当的财政补贴或奖励”;这两个由俞敏洪带来的两会提案,能否通过尚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纵然“实习经历”苦乐自在人心,纵然依旧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焦虑,但众多学子的“实习”之路依然在大踏步的前进着,在北京的街头,仍然有很多稚嫩的身影奔波着,他们穿着稍显成熟的西装,满脸探求、新奇的目光,行进在高楼大厦之间,行走在让梦想“开花”的路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