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在高考志愿上郑重地选择医学类国防生,成绩优异的陈波,此刻极有可能工作在一家地方三甲医院。“但我不羡慕,我有穿军装的骄傲,他们谁也体会不到。”陈波说。然而,好不容易挤过独木桥的基层军医们,军旅之初的“士兵突击”并不轻松。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军营观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救死扶伤的基层军医,他们的“痛”由谁来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手术正在紧张进行。湖南省益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外的等待,焦急而漫长。
一门之隔的手术室内,手术进行得异常艰难。
陈波一边用力稳住患者的身体,一边轻声说:“奶奶,相信我们,您的腿一定能治好。”就这样坚持了4个小时后,手术终于圆满结束。
走下手术台,这个“打羽毛球可以3个小时不歇气”的大男孩,累得几近虚脱。
这是陈波人生中参与的第一台手术。手术成功的那一刻,看到患者家属热泪盈眶的画面,作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四国防生陈波,更加憧憬一年后即将开始的军医生涯。
“加油,我心中的军医梦!”那天,他在QQ空间里写下这句“说说”。
2017年4月20日,时隔第一台手术5年之后,陈波回忆起这句话时,已是南部战区陆军某旅的一名基层军医。
然而,如愿当上军医的这4年来,陈波再也没有机会上手术台。他对手术的憧憬,也只能在一次次的梦境中实现。此刻,他坐在某雷达营卫生所里向外远眺,眼神里写满了无奈。
“理想与现实虽有差距,但军医梦不悔。”这个打心底里爱着军医事业的上尉军官,指着几本厚厚的诊疗登记本说,那些经他手治愈了的战友,尽管多是些感冒、肠炎、磕碰之类的小伤小病,却见证了他的奉献与价值。
透视一名基层军医的军旅样本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王 豪
不怕默默无闻,就怕被遗忘
他一个刚下来的“学生官”,我们对他的技术“不了解”,还不如直接找卫生员放心
如果不是在高考志愿上郑重地选择医学类国防生,成绩优异的陈波,此刻极有可能工作在一家地方三甲医院。
陈波的母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美誉,处在国内医学院的第一梯队。与他同批同专业毕业的大学同学,大多数都成了医院的骨干。
“但我不羡慕,我有穿军装的骄傲,他们谁也体会不到。”陈波说。
陈波的军旅情结,源自他成长的军人家庭。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给他心里埋下了从军的种子。与陈波一样有“军旅梦”的基层军医并不在少数。据该旅干部科长黄戊先介绍,近些年分配至该旅的60余名军医中,三分之二的人从小就向往着火热的军营。他们的高考分数大多高出当地重点本科线20分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好不容易挤过独木桥的基层军医们,军旅之初的“士兵突击”并不轻松。
与军校不同,由于前四年(或五年)是在地方大学或者军医大学培养,基层部队的一切对他们相当陌生。从最简单的一日生活制度到战斗体能、从军事常识到武器装备……这一道道“深深的沟壑”,需要陈波和他的基层军医同行们“竭尽全力地把它们填平”。
有形的沟壑可以靠汗水填平,但无形的沟壑却难住了陈波。与同批分配下连队的排长不同,直接分配至营部卫生所的陈波,形容自己处在“容易被遗忘的角落”。由于平时不直接参与营里的训练和一日生活,全营的官兵对他了解甚少,他的名字也基本上只出现在每晚营部组织的点名中。
“不怕默默无闻,就怕被遗忘。”很长一段时间内,患病的官兵来营卫生所看病,往往绕过身披“湘雅”光环的军医陈波,去找他手下的卫生员。问及缘由,官兵们说,他一个刚下来的“学生官”,我们对他的技术“不了解”,还不如直接找卫生员放心。
和陈波有相同境遇的,还有刘军医。药剂学专业毕业的他在军医大读书时是“拿奖专业户”,但坐诊营卫生所的第一天,就被一名来看病的班长一句话给“呛”住了:“你不是军医吗?居然连肠炎也不会看!”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官兵们口中多了一个“不会看病的刘军医”。
“被遗忘”还有另一种方式。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波得知,由于不直接参与大项任务以及受名额的限制,身处各营卫生所的军医战友们,已连续两年无人立功受奖。
军医陈波为一名列兵处置伤口。陈波平常面对的大多是像感冒、肠炎之类的小病,像这样能够“动手”的病例很多天都不见一回。辛臣摄
不怕麻雀小,就怕五脏不全
这些地方老百姓“宁愿下楼买药,不愿跑去医院”的常见病,却是陈波和基层军医们诊治的“主旋律”
每天,陈波都会在诊疗登记本上认真填写伤病信息。
数本砖头一般厚的诊疗登记本上,记录着一个个对陈波来说近乎“残酷”的数据: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病例中,感冒、肠炎、过敏等小病占到70%左右,仅靠吃药即可康复;跌打损伤病例大约有20%左右,陈波只需为战友们开出红花油、创可贴等。这些地方老百姓“宁愿下楼买药,不愿跑去医院”的常见病,却是陈波和基层军医们诊治的“主旋律”。
“不少官兵来卫生所既不看病、也不拿药,就逮着我给他们做理疗、拔罐。”陈波说,“只有诊治那些不到10%的病例,才能体现出我的医术。”
大学时,陈波曾因手术刀操作细腻、稳健,被同学们誉为“黄金右手”。但担任军医后,由于营卫生所并不配备手术的基本设备器材,陈波与手术刀无缘。那些“不到10%”的患病官兵,陈波有心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依规转诊至旅卫生队或者驻地体系医院。
“不怕麻雀小,就怕五脏不全。”旅卫生队长李向阳告诉记者,靠实践积累经验、靠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身处基层的军医群体,服务对象单一,接触到的病种病例较少,再加之医疗设备缺乏,他们很难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技能。
陈波和他的军医同行们也因此受了不少委屈。由于受诊疗条件限制,官兵们去营卫生所要么是看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要么是看大一点的病开转诊单,因此军医们与基层官兵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按时吃药,多喝热水”。于是,一些对此不理解的官兵甚至调侃陈波他们是“热水军医”,“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了”。
除去无奈,为了让医术不致荒废,读医书成了陈波入伍之后最大的爱好。一段时间里,直呼“手痒痒”的陈波还专门买来手术刀,练习用手术刀给葡萄或者生鸡蛋剥皮。
过硬的医术最终让陈波在营里站住了脚。那天,炊事班长史春风在搬运炊事器材时不慎被砸伤,造成左腿胫骨断裂,腓骨粉碎性骨折。听闻消息的陈波飞奔而来,查明伤情后迅速为史班长用夹板固定左腿。后来,体系医院的医生看到史春风后告诉他,“如果初步处置稍有不慎,恐怕会落下终生遗憾。你得好好感谢你们的军医啊!”
之后,陈波收获了官兵们的信任。连队有战士过生日,会邀请陈波一起热闹一下;有啥开心事,战友们也愿意与他分享;就连演习前医疗物资装车,都有不少战友主动前来帮助他。
基层军医普遍反映,卫生所的药品种类单一诊疗设备缺乏。辛臣摄
不怕舞台小,就怕一眼望到头
由于上升途径少、路径窄,考研考博和进修培训,成为基层军医“改变命运”的唯一选项
陈波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和妻子的婚纱照,男才女貌,让人羡慕。
妻子万欣怡得知陈波每天平淡的工作后,忍不住劝陈波:“你是湘雅毕业的,地方上哪个医院不欢迎?基层部队的舞台太小,你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不如我们回家开个小诊所,一家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
“我是一颗型号特殊的螺丝钉。”陈波耐心地向妻子解释,基层军医为一线官兵提供着健康的第一道保险,不可或缺,特别是像他一样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军医更是急缺。
陈波脑海里经常浮现一次演习时的画面。那时营连都驻扎在西北大漠的各个角落,四处荒无人烟。他告诉记者,六营一名班长演习中突然中暑,手下的战士完全手足无措。“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缓缓地对妻子说,“要不是随行保障的龙军医及时赶到现场处置,那名班长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他那可爱的女儿了。”
尽管回绝了妻子的提议,可陈波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基层军医群体面临的不仅仅是舞台小,囿于政策和体制的矛盾,他们与指挥类干部多样性的晋升渠道不同,自己的上升途径少、路径窄,未来的路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尽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部队各级围绕卫生干部培养使用和选调交流制定了一些制度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没有完全解决内在矛盾。由于医院环境氛围好、福利待遇高、实践机会多,很多基层卫生干部都想方设法往体系医院调,造成了当前医院超、部队缺的现象。
于是,考研考博和进修培训成为基层军医群体“改变命运”的唯一选项。该旅机关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让基层军医“沉下心”,他们努力把卫生队建成军医们成长进步的“孵化园”。专家授课、集体会诊、集中培训、手术跟学见学……在卫生队提供的“成长套餐”中,陈波和他的军医战友们渐渐有了医术上的获得感。
如今,陈波大学时期两名关系最要好的同学,一名考上解放军总医院的博士生并留了下来,一名改行当了指导员。
陈波说:“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可我在部队既圆了军旅梦,又从事着最热爱的医疗事业,当一颗型号特殊的螺丝钉,挺好的!”
这是一份来自全军2228名基层军医的网络调查,透过这组数据我们看到什么——
基层军医之“痛”谁来医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王豪
4月下旬以来,我们以“关于基层军医,你怎么看”为主题,依托“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项网络匿名调查。截至5月3日,短短一周时间,全军共有2228名基层军医填写调查问卷,还有不少军医网友踊跃留言。
因为匿名,所以真实。调查结果显示,95.5%的军医身处营连卫生所或师旅团级卫生队,91.1%的军医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8年以下,84.78%的军医为本科学历,13%的军医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数据也许枯燥,但数据最有说服力。透过这组数据,我们看到了基层军医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酸楚。
图表制作:汤文元
痛点一:被边缘化
——78%的基层军医认为自己不受重视
舞台再小,亦可演绎精彩,哪怕是营连卫生所,但不少基层军医却在为“没人看病”而烦恼。
在提问“你在部队是否受到重视”中,78%的基层军医认为自己“不受重视”,仅有1%的基层军医选择“受到重视”。
为何“不受重视”?24.2%的基层军医选择“立功受奖从没有份”,40.6%的军医选择“上级关心不够”,27.2%的军医认为“基层官兵对我爱搭不理”。一名军医留言:“只能看小病,领导不重视,开会专业户,想走走不了。”
基层军医的角色定位是“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可他们在工作中不得不面对“被边缘化”这一现实,59.1%的军医认为自己的岗位在部队“完全没必要”。一名军医留言:“我在连队,下面一两公里就是小镇,有医院,连队根本没有必要设置军医,可以社会化保障。”
一名军医的匿名留言让人心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生活里充满了等待,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甚至两年,或许更久。可是,等着等着就老了,等着等着梦就破了,等着等着路也看不见了。曾经,我骄傲地考入军医大学,认真学习,积极科研。这4年的时光,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如果这是病,或许我能治,可如果这是命呢。我是一名军医,如果需要我,请好好待我;如果不需要我,请放我离开……”
痛点二:“武功”渐失
——88%的基层军医认为自己的医术下降明显
医术,是医生的立身之本,军医也不例外。
问卷调查显示,88%的基层军医认为,自从当上军医后,自己的医术“下降很多”,仅有7%的基层军医认为“下降了一点”。毕业后本该有更加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两者加起来共有将近95%的基层军医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事实:自己安身立命的医术不升反降!
由于部队基层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材,科班出身的军医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之基层官兵的病种病例较为单一,这一定程度上让基层军医很难在基层一线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名军医留言:“我是基层军医,硕士学历,被分配至基层多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希望高层能把我们军医编制收拢至医院一级,集中管理,轮流派驻保障,实现个人和集体价值最大化。”
在地方医院,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经验的积累,一名科班出身的医生在院校所学知识逐渐向实践转化、沉淀,5至7年就可以成为科室骨干,可以说“越老越值钱”。
可在部队基层,由于难以接触新知识、难有动手机会,基层军医们的手只会更加生疏、脑子只会更加“空白”,“武功”渐失,甚至尽失。
痛点三:前程难期
——75.2%的基层军医打算通过考研考博“改变命运”
不可否认,不少军医选择军营,也曾激情满怀,“理想高于天”。但现实的残酷,击碎了他们的梦。
由于对自己的前途“一眼望到头”,调查中,94.3%的基层军医有过转业、交流的打算。在部队待遇显著提升和前程更加可期的大背景下,这一比例,远远高出部队基层其他岗位和群体。这一数据,让人深思。
与眼前艰难无望的困境相比,其实军医们更加害怕“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未来。当前,研究生以下学历的医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是分配到师以下基层部队,由于从基层到医院的路逐渐被堵死,基层军医的军旅轨迹只能在一线岗位“一直打转转”。无望中,75.2%的基层军医不得不打算通过考研考博“改变命运”。
军医之“痛”谁来医?留言中,一名军医网友的建议得到不少人点赞:“军医最好实行二次分配,首次分配全部下基层,基层工作满5年(5年正好是一个本科医学生的培训周期,而不会导致基层断档)调到上级医院,给军医职业一个希望,让所有军医的技术都能有提高。”
资料图
基层军医岗位到底是否可有可无?请听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部下士周鹏飞的口述——
方军医,我欠你一声“对不起”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军医在我们基层连队是个闲差,也没啥多大作用,所以对他说话的语气总是略带嘲讽。
直到一年前那次巡逻,让我对军医刮目相看。那天,要不是方军医提着药箱跟着我们一起巡逻,我可能就永远倒在了那条最熟悉的巡逻路上。
一上巡逻车,我还跟方军医调侃:“军医,今天是太闲了,想出来走一走?”
“这两天一直阴雨,今天巡逻的路线徒步较多,我担心山林里蛇虫出没会比较频繁,大家一定要注意树梢和脚下。”方军医并没跟我一般见识。
巡逻到最后一块界碑后,大家像往常一样,警戒、清扫界碑。突然,我感到左脚脚踝一阵钻心地疼痛,低头一看,一条毒蛇从脚下窜过。听到我的喊声,方军医冲了过来,把我扶到界碑旁坐下,并叫大家在四周驱赶蛇虫。
“看到什么蛇了吗?”方军医一边拿出止血带在我伤口上方结扎,一边询问。
“好像是青色的小蛇。”我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方军医,声音里满是恐慌。
“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为了方便清理伤口,方军医迅速脱掉我的鞋袜,在伤口局部清洗蛇毒,随后用小刀划破两个毒蛇毒牙痕间的皮肤。接下来,没想到方军医竟不顾脚臭对着伤口一顿猛吸……
回去的路上,方军医和几名战友轮流背着我回到巡逻车。为了使我保持清醒,方军医不断提高嗓门跟我说话,就这样一路把我“喊”进了驻地医院。
从那之后,军医在我们战士心中有了分量。每次遇到他,我都想冲过去为当初的嘲讽说声“对不起”。这句话我在心中憋了一年,却始终没有勇气说出口。
(牛利、彭友泽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