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道尔顿小学
“合同作业”:构建培养自主学习者的作业新体系
乐清市智仁乡小学
减中思、减中行、减中增——从“双减”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乐清市智仁乡小学从学情到课堂,从课堂到作业,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多角度集中指向“双减”精神。一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增效,落实乐清市“一进一联”项目,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结构,开拓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二是指向思维发展的重构作业,整合单元作业,丰富作业类型,控制作业时间,作业内容更多地指向思维训练。三是指向合作共赢的家校携手,通过班级群学习、家长沟通日等方式,让“双减”从学校走进家庭。同时,增加学生的综合实践、阅读、体美劳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第二小学
五育融合下的周末时间作业初探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第二小学开展“五育融合”下的周末实践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产生主题。作业设计通过多学科感知主题元素,让学生在感知主题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在观察中学会探究、思考、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项目实施阶段从多角度出发,以“五育融合”为导向,创建主题周末作业安排表;以“主题作业单”为载体,落实能力培养的关键点;以“多元化的评价”为手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多样展示”为平台,人人参与,激发学生自信潜能。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课后托管:“1 2 N”模式的新实践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以学业整理为基础,坚持阅读与运动,在多元化个性课程和社团中培养爱好和发展特长,构建了“1 2 N”(1指学业整理,2指阅读与运动+N指多元课程、缤纷社团)课后托管模式。“1”阶段,教师设置多层次作业供学生选择;“2”阶段,全面开放阅读、运动场所,学生自主前往指定场所进行阅读、运动打卡,学校“数字大脑”清晰记录学生参与情况;“3”阶段,学校开设了“N”社团课程,供体艺、科技特长生学习,“周三无作业日”开设100多门拓展课程,供全体学生自主选择、走班选课。
温州市上戍小学
“五心”服务:基于农村实际的课后服务探索
温州市上戍小学遵循课后服务“愿留尽留”和“零拒绝”原则,实施“弹性接送”服务和免费延时服务,以解决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家长的接送顾虑。推行“大先生(任课教师) 小先生”双重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推行“限时作业”公示模式和“加油包”作业提高学习的质量,其中“加油包”作业主题涉及强身健体、学习增智、母慈子孝及美的艺术。此外,学校还为师生设置了多项暖心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永嘉县界坑乡学校
五育赋能 打好“双减”攻坚战 ——融创“1 2 N X”课后服务模式
永嘉县界坑乡学校结合乡村校情,通过多方联动,推出“1 2 N X”分段式课后服务模式。“1”夯实学科基础,指全校统一作业答疑时段,学生完成分层作业,教师精准分层辅导。“2”引领文体并进,指根据当天班级是否安排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和阅读二选一。“N”促进个性发展,指与乡村少年宫、社区学校形成联动,共享课程资源,构建社团体系,每逢节日举行主题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X”自主弹性学习,指教师上传微课等优质网络资源,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缺陷。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
三时三合三策:“双减”下的学校课后服务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重新规划和创新课后服务活动,以“三时、三合、三策”推进课后服务。“三时”是指以时间为度,规划三时段课后服务项目。早上朗读时间开展集体朗读和个人展示,中午阅读时间引导学生知识梳理和自主阅读,下午活动时间开设课后服务活动实践。“三合”是指以融合为范,探索校内外资源的三种串联、穿插和融合模式。“三策”是指以质量为基,研制课后服务的三项管理方案:指向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三维目标”,指向查备课稿、研常态课、听随堂课的“三环巡课”,指向课堂评价、阶段评价和展示评价的“三阶评价”。
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明势·求是·谋事:从“双减”走向“双赢”
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作为城区优质学校在“双减”中以课程为载体,构建“指向未来”的教育系统工程。学校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与迭代,借助项目化学习思维,设计“学会学习”课程,实施“学习力生长时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形式设计指向SSES(社会情感能力)的五育融合的TOP成长课程,实施“个性生长时光”,培育学生“大五人格”;利用晚自习服务实施“静心整理时光”,培养学生自主安排能力以及学科整理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一步构建学校教育新生态。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
优化托管“供给侧” 落实“双减”守初心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以学生和家长为“需求侧”,课后托管为“供给侧”,采用“二类三段”模式优化托管服务。“二类”指的是实施“基本服务 拓展服务”两种类型。“三段”指的是把课后服务时间分成三个时间段:自主作业60分钟,体育劳动20分钟,温馨自主30分钟。采用三个“一”式作业重构,即用“一表”控制作业量,用“一单”优化教师的作业设计,用“一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校用合作之态、学习之心、关爱之举三个锦囊,达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
多样态课程:学生课余生活指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