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工科:申购代码,发行价格3.55元/股,发行市盈率14.88倍。可比公司:乐惠国际。
匠心家居:申购代码,发行价格72.69元/股,发行市盈率29.40倍。可比公司:顾家家居。
上海谊众:申购代码,发行价格38.10元/股,发行市盈率-倍。可比公司:泽璟制药。
博拓生物:申购代码,发行价格34.55元/股,发行市盈率8.58倍。可比公司:奥泰生物。
核心判断
1、国资云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去年年底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方案加快国有企业的数字转型包括基础设施、生产应用等。四川、重庆、浙江、天津基本已经落地国资云的基础设施平台。
第二个原因,基于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需要依托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搭建好总平台,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已陆续接入。因此国资云落地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国资云基础设施平台,包括Iaas、Paas和Saas;另一个是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各地政策落地方向各有不同,四川今年年初是由四川省国资委下属的四川能投联合四川电信公司来落实四川的国资云,使用了阿里云体系产品进行部署,发布以后服务于四川国资体系下的国有企业的基础建设。天津8月12号发布的方案通知要求加大力度推进,要求国资委下属企业在2022年9月30日前将部署在公有云平台上的系统迁移到天津市的国资云。天津去年年底开始部署,由天津市全资的国资云子公司主导运营。3月份的时候,当地国有企业例如交通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已经入驻国资云。
2、国资云与政务云落地情况对比
国资云的初衷是保障国有企业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确保安全上云。通知发出之前,阿里云就出现了数据泄漏,因此政府从“数据不出省”、“数据自主可靠”的方向建立国资云。国资云的出现与几年前各省级的政务云相似,实现数据安全从政府到企业的切换,未来将逐步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是与政务云相得益彰的一项工程。政务云落地相比国资云落地更容易。政务云落地主要用户是各省各市的委办厅局,落地信息化预算主要依赖财政预算。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整体预算控制力度较松,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在部分信息化预算较高、已经拥有自主私有云的国有企业中推广国资云阻力较大,对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国有企业会更好协调。
3、国资云对公有云厂商的影响
对公有云的头部厂商,比如阿里、华为、腾讯,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有很大冲击。阿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份额不大;腾讯云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游戏上下游的产业链;华为本身是卖硬件产品,有自己对应的自有客户。因此国资云扩张发展对公有云市场影响不大。同时,这几家企业在面对国有企业,可以转型提供产品服务。例如在四川国资云建设中,四川能投和四川电信负责整体建设运营,但他们主要是依托阿里云的平台做基础设施平台的基座,四川能投主要负责后期运营。在建设初期,几大头部厂商可以输出自己的产品,因为基本上国有企业都是通过购买互联网巨头的云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运营。总的来讲,国资云的发展对科技厂商有一定益处:首先就是作为云设备的厂商,国有企业需要几大厂商的硬件支持,包括服务器、储存器等;其次,国内云厂商通过业内竞争能向国有企业输出运维服务;第三,国资云的运营商也将受益。现阶段国资云整体模式一致,基本让国资委下属的公司来主导运营,该类企业在当地将处于垄断地位,具体例子有天津的国资云科技、重庆的大数据智能科技等。
二、交流环节
Q:国资云建设的经费由谁提供?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率如何?
A:国资云项目一般是运营商先行投资建设。初期按现有客户规模做规划,一般来说体量不大。云是弹性扩展、可伸缩的,随着客户规模增大、应用增多能进行横向扩展,收入肯定会覆盖成本。运营模式而言,与公有云、政务云一致,国有企业在云上部署应用会有相应的服务器、存储等需求,按运营商的价格付款。国资云和政务云的单价水平一般是公有云的1.2-1.5倍,运营效率、回报率的关键在于项目当地的国资委对国企上云的推动力度。
Q:国资云建设的初衷是安全性,但与公有云龙头相比是否真的具有安全性优势?
A:从技术层面看,以四川为例,国资云的技术后台支持实际与阿里的公有云一致,会有相同的安全性。从其他方面看,国资云更有安全性:第一,公有云在全世界都有节点,数据存储地不明晰,产生数据泄露后在追责、索赔方面会有困难,而省份国资云的服务器、数据的存储地都是已知信息,可控性更强;第二,各政府单位对国资云运营公司的掌控力更强,一般由下属、合资控股企业来主导,更有保障。
Q:公有云厂商在国资云的建设模式中只能提供产品,是否会压缩其市场空间?
A:国资云模式下厂商有持续的建设收益。随着云平台规模的扩展,厂商可以持续售卖产品和技术。国企选定厂商后,后续的扩展都需要与该厂商继续合作。以阿里为例,如果能拿到省级国资云建设,无论是前期的建设收入还是后期的扩容收入都会远远超过原本的运营服务。因此,能否拿下省市订单是关键。
Q:省市在建云时,会选择倾向于有国资背景的厂商吗?
A:云上游厂商头部企业中有国资背景的是浪潮和中科曙光,强项都在服务器层面,对服务器层面有要求的国企会考虑买。就云平台核心产品而言,第一梯队还是阿里、腾讯、华为。每个省都有不同考虑,需要云技术领先的会选择阿里等,有些省则有地方企业保护性而选择当地的供应商。因此,国资背景的倾向不会特别明显。
Q:国资云的市场空间有多大。省市云建设的架构、投入如何?
A:每个省份依自己的需要对云的投入都不同,比如四川全省统建,则省属的上云国企都会成为客户群体,其他省份更多也将采用统建来运营。各地国资委的上云强制程度与国企上云意愿决定了市场规模。只要客户需求持续增加,云就能无限横向扩展。从现阶段看,收入一定能覆盖成本。
Q:国资云建设分期,比如四川、天津一期的投入数字在多少?
A:推测来看也不会太大。云建设以初期预估的使用群体大小来确认规模。以四川为例,是四川能投与四川电信共建,按前期规模看只要支撑10-20家企业,估计3000-5000万就可以搞定,这是一种模式;天津的运营公司体量较小,可能选择与硬件厂商如阿里、腾讯合作,搭建平台后按比例分成,这是另一种模式。
Q:未来国资云在各地扩散的确定性怎么样?
A:国资云的源头来自国资委发布的数字化转型通知。现阶段,相对有些地区比较积极,比如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已经有所推动,而有些省份则相对较慢。总体前景还是看国资委对转型的推动力,但确实比较难判断是否会形成全国性的建设浪潮。
Q:有一些国企已经上了阿里的私有云,如果想转型,会付费迁移到成立的国资云运营公司吗?
A:是的。比如天津一家国有企业把OA部署在阿里云上,现阶段需要转型,成立的国资云公司会帮助企业进行完整的迁移,并收取一次性的数据迁移费。
Q:在国资云转型中,公有云厂商单纯成为技术提供者,不参与后续运营,商业模式会发生变化吗?
A:其实云厂商除了产品授权也会有配套运营,因为有些国企没有足够技术来运营云。而现阶段云厂商更多参与在技术支持层面。
Q:现阶段国企上云的意愿如何?省委省政府有推动型、强制性的措施来加快上云节奏吗?
A:不同的地区会有差别。在一些地区存在国企上云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全面推动上云,而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系统上云。政府方面,天津的力度是非常突出的。
Q:企业私有云建设比较完善的国企大概在什么比例?
A:现阶段大概在30%,有些国企信息化程度很低,可能只上了财务系统。
Q:国资云的收费为什么比公有云更高?
Q:中国电信是和华为并列的第三大云服务厂商,这一次的建设浪潮会利好中国电信吗?
A: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电信原有的云产品也是基于华为的架构来做的。如果电信未来要建设国资云,从两个层面看:第一,可以仿效四川国资云模式,作为合作企业发挥运营商优势;第二,从产品看,电信与头部的企业相比没有特殊优势。如果电信寻求国资云发展,最好能发挥第一点优势。
Q:国资云是否会集采?
A:国资云应该不会有集采的情况。各国有企业的需求不一样,要按自己的需求去和厂商谈合同,订单也以招标方式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