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公务用车台账是什么意思(公务用车车辆管理台账)

高平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这是今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材料。不过,考生们大概不会写,“车来车往”有时也会暗藏腐败。


私家车“揩”公家油,最多1300元,最少343元……日前,南昌西湖区点名道姓通报了8起“私车公养”违纪案例。相关公职人员为此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或行政警告处分,并向单位补交了违纪资金。


又是与“车”有关的违纪行为。过去,说到这个问题,大多数公众都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公车私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公职人员“公车私用”成为习惯,造成极大浪费、滋生严重的“四风”问题,社会影响极坏,被视为“车轮上的腐败”。最近几年,中央坚定不移实施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有力有序推进公车改革。层层“紧箍咒”下,“公车私用”这一顽疾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就像病毒会变异一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车轮上的腐败”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新变种。“私车公养”,便是典型表现。


如果不是被曝光,外人可能还无法知晓其中“奥妙”:有人“私油公供”,正如南昌西湖区通报的问题那样;有人“私车公修”,将私车冒充公车开进定点维修厂,维修费用签字挂账;有人“私票公报”,将私车私用产生的加油发票、保险发票、过路过桥费发票等混入其他报销发票一起报账;更有人“私车公洗”,一点点日常洗车费用也要想着法子让单位“消化”……


虽然“私车公养”与“公车私用”的表现不同,但问题实质却无异。说到底,两者都是一些公职人员公权私用、公私不分的特权思想在“作怪”,都是利用职务便利的贪污腐败行为。


为何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车轮上的腐败”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与相关制度存在漏洞、监督管理存在盲区有关。


“私车公养”的关键是私车“揩”了公家的“油”,而这与“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与执行直接相关。按理说,公车改革后,“三公经费”预算应得到合理削减。“私车公养”有空可钻,说明“三公经费”中仍有水分,需要进一步合理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并予以严格执行。同时要加大审计力度,对不合理、不正常支出一查到底。


此外,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有的放矢地扎紧制度笼子。针对“私车公养”的主要表现,建立完善公务用车台账制度,将油耗与车辆行驶里程相挂钩,将公务用车费用与途经地点、过收费路桥情况等相挂钩;同时建立完善公务车辆维修保养档案,对公务车辆事故、维修、装潢等情况予以详细记载,防止各种钻漏洞和“揩油”行为。


相比“公车私用”的明目张胆、招摇过市,“私车公养”暗度陈仓、隐蔽性强。为此,责任部门更要将“私车公养”列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清单,加强有针对性的查纠,同时加大曝光力度和追责问责力度。要重点查纠党政机关、执法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将公务加油卡用于私车加油的行为; 查纠违规用公款报销私车维修保养费、装饰费、路桥费、停车费、违章罚款等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以儆效尤、加强警示。


要像查处“公车私用”一样,查处“私车公养”。对待前一种“车轮上的腐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以零容忍的决心和行动狠抓严处,成效有目共睹。对待后一种“车轮上的腐败”,以同样的决心和行动,持之以恒,一刹到底,又怎会刹不住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