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用户的IP属地。图源@微博管理员。
(左)使用他人账号来查看本人的微博资料页面。(右)自行查看本人的资料页面则看不到IP属地。
国家网信办官网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版行业本首次提出“网络实名制”,即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相较于2015年的版本,去年10类别月的《征求意见稿》新增有关IP属地的相关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类别当以显著方式,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境内互联网用户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省(区、市),境外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国家(地区)。”
在目前《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施行的前提下,微博上线此功能是否与其有关?3月26日上午,记者联系了新浪微博方面。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在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看来,如果《征求意见稿如何》已经生效,微博为了履行国家网信办的规定而不征求用户同意公开用户个人信息可能是为了“履行法定义务”,但目前《征求意见稿》尚未生效,“这就很难说微博以履行法定义务为主要理由而公开微博IP地址,但也不排除监管部门已下达明确指令的可能性,现在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左晓栋则认为,“微博大概率是为了落实《征求意见稿》做准备。但这个文件毕竟没有正式实施,最终的情况需要观察。”他提到,在履行个人同意环节,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了个人选择权,“但原则上,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对同意例外,即不经用推广户同意而处理个人信息,且不得选择。”
具体来说,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是为履行法定职责或法定义务所必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等情形,不需要取得个人同意。
“如果没有文件规定,确实应该给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公开IP属更改地的权利。但如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则从其规定。如《征求意见稿》生效,公开IP属地是强制要求,那用户的确也没有选择权。”左晓栋说道。
IP属地有必要精确到省吗?
针对网友质疑的核心问题——公开IP属地是否侵犯隐私,首先要厘清IP属地是否属于个人信息或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标准《信更改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将IP地址认定为个人信息,但具有更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规暂并无直接定义。而IP属地比IP地址覆盖的地理范围更广。
“对于IP地址是否属于个人信息,这个问行业题一开始是有争议的,因为IP地址可以假冒,而且那一串数字未必有清晰含义。普通人看推广到了IP地址信息,可能无所谓。但在电信运营商那里,由于其拥有技术条件,IP地址便与个人实际所处的物理位置没有企业本质区别,那当然是很敏感的个人信息。” 左晓栋说道。
他认为,IP地址是敏感个人信息,肯定不能直接公开,但在此事中,微博公开的是IP属地,并没有IP地址那么详细,“在肯定其公共利益和风控取向的前提下,这种处理也是适当的,而且《征求意见稿》的确也规定的是省一级。”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在许可看来,无论是否为了履行法定义务而公开IP属地,都没有必要详细到省一级,只显示国内或国外就足以实现公共监管的微博目标,“这个已经超过了我们必要的处理范围。”
“发布人位于国内和国外是有管辖意义的,至于你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其实在法律上没有差异。”他指出,由于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每位网民都可能被精确追溯企业——这也意味着,倘若出现问题,可通过事后行政层面的监管手段来采取措施,而无需事前公开地理位置。
但左晓栋认为,公布IP属地实际上还要考虑是否为了用户自身之外其他主体的利如何益以及是何种利益。
“即使公布IP属地有合理性,那么是否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说到底,这是个平衡的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从微博这件事来看,公布IP属地有防范诈骗(例如境外犯罪分子伪装公检法机关与用户联络)、便于用户识别虚假信息(例如境内用户伪装在境外人士发表言论)等合理需求,可以说有公共利益的考量,也有企业的风控考量,这是合理的。当然,即使合理也必须征得用户同意,除非是履行法定义务。”
他还指出,微博在公开用户信息的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系统的告知程序和救济程序,包括告知用户何时公开IP属地、公开到何种程度以及公开后出现问题时可采取哪些救济措施等。
新晚报综合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