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咸丰道路运输许可证代办(咸丰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大太监安得海


慈禧


丁宝桢


安得海之死


在小安子被擒拿之后,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如何应对,给了无数文人以想象的空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丁宝桢的奏折送到时,慈禧正在生病,奕许可证訢与慈安联手,不将奏折送给慈禧,瞒着她联道路运输手做掉了小安子。但这却不是历史的真相。作为曾国藩的幕僚、丁宝桢的密友,薛福成在日记中对此事有详实的记述。


八月初二,丁保桢奏折到了宫中。当日慈禧却丰县不将奏折发下,而是留在宫日。这给外界的观感是,慈禧尚在回护安得海,醇亲王奕譞建议严肃处理安得海。其实,慈禧所考虑的不是如何回护安得海,而是如道路运输何挽回安得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八咸丰月初三,两宫皇太后召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商量如何处理此事。在场的众大臣,都认为“罪不可赦”。慈安皇太后却帮小安子说情:“姑念其侍候西太后多年,贷以不死可乎?”慈安说话之后,众大臣都暂时沉默。慈安性格娴静,对于权力与政治缺乏兴趣,但从法理上来讲,她的地位却凌驾于慈禧之上。也正由于她恬淡的性格,母仪天下的态势,在朝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强大的政治感染力。“然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孝贞(慈安)偶行一事,人皆额手称颂。”她要么不开口,不干涉政治,一旦她开口,则谁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不料慈禧此时突然开口道:“然则就地正法可乎?”


慈禧想要小安子死丰县,这是为何?


丁宝桢奏折到京之后,照程序是先送给两宫皇太后过目,再转发军机处拟旨。一般情况之下,两宫皇太后很少会关注奏折内容,往往会发给军机处处理。但此次涉及贴身太监,慈禧得仔细阅读奏折。


慈禧看到丁宝桢奏折上所列的安得海“种种不法之事”,大为震怒。安得海一直坚称自己是慈禧派出宫的,而事实确实如此。这让她如何面对群臣,面对舆论,面对天下?盛怒之下,慈禧只想立刻将安得海灭口。看着慈禧不想留小安许可证子一条命,军机大臣们都暗自欣喜,叩首而出,等着上谕发布之后,立刻处死小安子。


小安子被抓后,同治也不甘寂寞,命叔叔奕訢带了内务府大臣过来报告此事。有大臣帮安得海说情,同治却道:“此曹如此,该杀之至。”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同治的意见决定了安得海的死活。同治此时尚未亲政,只有话语权,而无决定权。


在诛杀安得海一事上,朝野内外,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醇亲王奕譞、倭仁、李鸿藻等保守派人物,虽在政坛上屡屡阻击改革派奕訢,这次也全力支持诛杀安得海。丁宝桢的奏折递上后,依照程序,两宫皇太后在召见军机大臣之后,要将奏折发给军机处拟定谕旨,然后再发给丁宝桢处理。


八月初四日,谕旨正式发出。军机处所拟的谕旨极称慈禧心意,一方面,谕旨中称,安得海是“咸丰捏称钦差”,“擅自远出”,将其与慈禧撇清关系。另一方面,又令丁宝桢“无庸审讯”,“不准任其狡饰”,以免安得海继续咬住慈禧不放,下令丁宝桢立刻将安得海处死,“勿庸再行请旨”。安得海出宫时,慈禧并未给他任何证明身份的凭据,也没有经过任何程序。处死安得海之后,慈禧为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非但没有处罚丁宝桢,反而将他提拔为四代办川总督。


安管理所得海去江南采办物件,尚未出京已被传得沸沸扬扬,翁同龢在日记中就认为这是异事。如果安得海是擅自外出,早在他未曾出京之前就可以加以擒拿了,何必等他一路招摇,走到山东?


八月七日,丁宝桢遵照谕旨颁布文告, 从大牢中提出安得海,验明正身,指认确实,即刻正法。安得海被处死后,随同他出行的六名太监也都被绞死。安得海死后,所留下的衣物等项,因为是宫中用品,留在山东也不合适,军机处在所发廷寄中也指示,“即由该抚派员解交内务府查收,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安得海死后,被曝尸三日,极其悲惨。一个月之后,太监王添福被交给刑部,即行处死,理由是他帮安得海“经管家务,种种不法”。真实的原因则是,王添福在背后发出哀叹,安得海是帮慈禧太后出去办差,结果却被当作卒子丢了,实在是让人心寒。


安得海被杀,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的正义与邪恶之争。太监专权导致一个王朝衰亡的先例,屡屡可见于历史。安得海不过得了慈禧的一点儿宠信,就嚣张如是,被朝野上下痛恨。安得海被杀后,薛福成评论道:“其难如平一剧寇,功尤高。”李鸿章看到诛杀安得海的邸抄后,突然站起,招呼幕僚,狂呼:“稚璜(丁宝桢字)成名矣!”曾国藩此时眼睛不好,数月不能睁眼,听了此事后,竟然夸张到眼睛也为之一开,并狂赞:“稚璜豪杰士也。”可杀了一个安得海,只要他的主子还在,那么安得海二世、三世,仍然会出现。


安得海被处理掉了,朝野内外舆论一片欢呼。但军机处中对此事的内幕看得明白,军机章京朱学勤在给薛福成的信中谈道:“安得海被杀之事,诚为大快。惟彼此之见犹存,悔恨之心弥甚,怒及旁侧侍御,疑及贵近诸公,至今未能浑化,亦事之可忧者也。”安得海一案,军机处虽然尽力帮慈禧开脱,但她心中深有不快。依着慈禧睚眦必报的性格,早晚会反扑。


安得海之死,在于他主子慈禧过于自大,没有依照程序派遣太监。对于慈禧来说,程序无足轻重。不想民间久积的怨言、丁宝桢的较真、朝野上下的一心,却让她颜面扫地。事后为了代办弥补,慈禧完全按照程序处理此案,丢掉小卒子安得海。然而,程序并不管理所是她头上的紧箍咒,在以后的历史中,她又继续打破程序,主持并干涉大清的国政,却没有任何人或程序能制约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