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包头钢铁厂生产许可证号(包头钢铁厂有多少职工)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我们将成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


草原晨曲


玛拉沁夫1959年作词作曲创作的《草原晨曲》,曲目悦耳动听,歌词铿锵有力,让包钢人骄傲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歌声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60多年前。那一年,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为了一个气势恢宏的钢铁梦汇聚于此,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60多年后,一鼎多民族、几代人用血汗托起的国之重器——特大型钢铁稀土企业集团——包钢矗立在世人面前。


-1-包钢,是全国人民的包钢


1954年国庆节前夕,正在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学习的 刘浏 接到通知,他将同系里的7名同学远赴塞外包头参加钢铁公司的建设。当时,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空前高涨,每一位有志向的青年都希望在这片埋臧宝藏的草原上创造奇迹,让自己的人生在神山圣土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国庆节后,刘浏与同学们踏上火车。从长沙经北京转乘到包头的火车,窗外的风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江南景色精致典雅,而塞外则是苍茫一片。火车终于在包头东站停了下来。


从此,迎接刘浏他们的不仅仅是梦寐以求的白云鄂博矿山,还有弥漫的风沙、肆虐的严寒。但他们一到目的地,就安营扎寨,为开工做好准备。


刘浏他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白云鄂博大草原上,衣服的厚重几乎使抬起胳膊都极为费劲。在工具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挖水井、盘炕砌灶。他们一口口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相遇后,迅速在眉毛、眼睫毛、胡须上结成霜。


他们的汗水不断涌出,一阵凉一阵热,大家都不敢脱掉外衣,一旦寒风刺骨后,便会生一场大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541地质工作人员除了完成在阿木山的勘探外还完成了白云鄂博西矿9号10号矿体补充勘查工作,解决包头了包钢炼铁厂用的溶剂石灰石料。


1958年又在勘探工程出矿体地表加密探槽外,定向钻孔设计,按矿体倾斜角,适钢铁厂当布置斜孔钻进,减少了钻探工程量,提高钻孔精确度。


1959年包钢1号高炉出铁时,刘浏被授予先进生产者,奖给他具有1号高炉出铁图案的旌旗一面。


在包钢建设时期,“全国支援包钢”的响亮口号,传遍祖国大地,传遍神州山山水水。在筹建高峰时,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这些材料和设备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


鞍钢 除发运钢材外,还支援干部、工人7000多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带着几名技师也来到包钢支援建设,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沈阳、唐山、合肥、大连 等地的企业日夜赶制设备;北京军区、空军和民航 派出汽车和飞机,为包钢运送物资和设备。


马克思说过,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当时,祖国百废待兴,人才,尤其是工科方面的人才奇缺,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程技术人员就是包钢的台柱子。唐嗣孝,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1927年,唐嗣孝 出身生产在四川南江。195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四川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大学读书期间,她心中就有了一个远大的理想,要做一个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毕业后不久,只身来到东北鞍钢,在化工厂当了一名焦炉调火技术员。很快,这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以出色的劳动享誉鞍钢。1953年,唐嗣孝成长为我国第一个女炼焦车间主任。

职工

1957年,为响应援建包钢的号召,她由鞍钢风尘仆仆地来到包钢,包头成为焦化厂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包钢焦炉投产后,用煤大部分要从外省运进,内蒙古煤只占10%。


当时,一种外国炼焦技术理论禁锢人们的思想。这种理论认为,炼焦必须以焦煤为主,焦煤、气煤、肥煤、瘦煤都应保持固定的比例,不能加以改变。当时,内蒙古的煤多是气煤和肥煤,且质量不好。


身为焦化厂副总工程师的唐嗣孝和大家决心改变这个比例,既要降低焦煤成本,还要缓解铁路运输鸭梨,也要利于内蒙古煤矿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很快,在她手上,一个大量采用内蒙古炼焦的配煤方案搞成了,实验的成功,解决了包钢无米之炊的后顾之忧。


为表彰这一科学成果,《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宣传,并发表了题为《在科学实验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论包钢焦化厂在炼焦煤配比中技术革命的新成就》的社论。唐嗣孝,一位柔美的江南女子,却在与雄浑的焦炉相守了26个春秋。


从1957年到1983年间,不离不弃。“奋战焦炉数十年”这是时任中央领导的方毅在1980年视察包钢时,亲笔书写、赠与唐嗣孝的。仅仅7个字,高度概括了唐嗣孝一心扑在焦炉事业的奉献情怀,讴歌了她为我国炼焦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


-2-太遗憾了,周总理剪彩我不在!


1959年9月26日,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提前一年建成了当时我国最大的容量为1513立方米的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从此结束了草原上寸铁不产的历史。


1959年10月15日


敬爱的周总理亲手为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给草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当时刘志祥却十分遗憾,总理剪彩当头,他正在呼和浩特参加全区先进工作者表彰会,听说总理已经到包钢,很是着急。但是,因为有他的一个发言,他只好留在了呼市。虽然没能见到周总理,刘志祥却激动了很长一段时间。


1955年,刘志祥 从沈阳来到包钢工作。1号高炉投产后,就碰到了巨大的难题,风口大量破损。据统计,开炉后的8个月里,风口累计损坏就达到1700多个,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损坏24个风口。频繁的风口损坏,造成高炉频繁休风,一旦休风,就要多少影响生产。


谁是攻克风口的能手呢?


和包钢的领导想到了革新能手刘志祥。但是,因为不在高炉工作,缺乏高炉生产经验,对于高炉环境又不了解,攻克风口又谈何容易。面对困难,刘志祥没有退缩。


在高炉上,刘志祥等人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他们和高炉的干部职工同吃同住,观察了解高炉风口烧穿损坏情况。同时,他又先后走访了包钢科学研究所、包头钢铁学院、包钢冶金设计院、包头市耐火材料厂、金属结构公司、包头市科委等37个单位,向数百人请教了解相关知识。


他们先后用169种具有各种不同性质的新材料,用这些新材料制作了169个不同规格质量的风口、渣口,通过20多次试验,终于配置成功三种具有耐酸、抗氧化、导热等性能的新材料,用这些新材质制成的风口、渣口,损坏率显著降低。用这些新材质制作的风口,使用寿命平均比以前提高了11陪。其中,两个风口,安装后使用了612个小时。由于这一系列优异成绩,包头市委、包钢党委授予刘志祥为“包钢一号高炉荣誉炉长”称号。


在包钢的历史长河中,像刘志祥这样的虽普通,但不平凡的劳动者灿若繁星。他们是那个钢铁年代的缩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伟业,但从他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建设者对包钢对这片土地的忠诚和无怨无悔的人生境界。可以说他们代表了整整一代人。不管岁月怎么流逝,包钢没有忘记他们,祖国没有忘记他们。有


-3-圈圈赤子心悠悠钢铁情


公元2017年6月1日16时55分,一个中国钢铁事业的“功臣”钢铁厂驾鹤西去。“功臣”虽作别人世,但是留给后人的是一座永不消逝、愈久弥新的精神丰碑。


黄墨滨,这个名字对包钢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使得包钢由乱到治的功臣,而且他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享誉全国。说陌生,是因为他在包钢工作的时间仅短短的四年。


1977年3月


黄墨滨从太钢调包钢工作,任包头钢铁公司经理,成为包钢掌舵人。时值刚刚粉碎“四人帮”,包钢与其他企业一样,十年动乱造成后遗症是——管理混乱、设备老化、亏损严重、人心涣散……


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黄墨滨过人之处和超常的才能立刻显现出来,他重科研、抓管理、转机制,夙兴夜寐,马不停蹄,为包钢恢复秩序提高生产水平开了首功。


1978年6月


他在包钢任职的第二个年头,包钢就结束了连续11年亏损(1967至1977年亏损)的历史,包钢打了一个漂亮的扭亏翻身仗,从此,包钢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为了推广包钢扭亏经验,原冶金工业部在1978年9月在包钢组织召开了全国钢铁企业扭亏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黄墨滨作报告。会议认为,在生产经营的客观条件都很差的包钢能够做到扭亏,那么,别的企业就更应该努力做到。于是,包钢的名气在钢铁行业迅速传播开来。


1979年


包钢钢产量迅速突破100万吨。在此之前,包钢曾提出的口号是突破60万吨,而早在“文革”期间,包钢的喊出的目标也仅为20万吨。


包钢因白云鄂博矿的特殊性,包钢投产以来最大的生产瓶颈是“三口一瘤”一直为高炉铁口、风口、渣口易损坏和高炉炉膛易结瘤的问题所困扰。在仔细研判后,黄墨滨没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开出整治包钢生产的药方:以人才为突破口,打通任督二脉。具体说,就是组织人才进行科技攻关。


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人们的思想逐渐从僵化守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百废待兴的包钢也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发展和进步。改革需要人才,发展更需要人才,包钢求贤若渴。


在黄生产墨滨的带领下,包钢在1978年恢复了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包钢开始设立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二级厂矿设立主任工程师、技术员,这样,在包钢自上而下的每个层面,都有了工程技术人员。在待遇上,无论是工资、分房、入党等,贡献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优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在包钢落地后,极大地激发了包钢科职工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在他们的努力下,包钢“三口”(高炉铁口、风口、渣口易损坏问题)到1978年基本解决,但结瘤问题依然很突出,严重影响着炼铁生产的正常进行。


1980年


在黄墨滨的奔走呼吁下,冶金工业部开始关注包钢炉膛结瘤问题,于是,冶金工业部和包钢共同组成解决炉瘤问题攻关组集中力量破解这一难题。时任炼铁厂副厂长的毕群作为攻关组组长参加了这一重要工作。


1980年4月


毕群带领科技人员在原包钢有色二厂55立方米高炉上夜以继日地进行冶炼试验,反复研究结瘤原因并积极寻找防止结瘤的有效办法。经过5个月的努力,炉膛结瘤问题基本解决,包钢前进道路上的又一只“拦路虎”被制服。


黄墨滨既心系工程技术人员,又注重操作人员技能的提高。他倡导鼓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夜校,以提高工人们的操作技术水平,并要求开各厂定期召开表彰会,表彰奖励优秀班组长。当时们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包钢推广“优选法”,他全力组织配合,一度使“华罗庚的优选法”在包钢家喻户晓,并在车间、班组得到重视和应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包钢的科技水平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端。在1978年全国首届科学技术大会上,包钢申报的9项科技成果一炮打响,全部获奖。黄墨滨载誉归来之后,迅速召开会议,传达大会精神,落实包钢科技发展路径,很快,在包钢形成了人人重视知识,崇尚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4-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


包钢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包钢人认识到一直延用着的前苏联设备工艺太落伍了,于是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包钢展开,直到今天,包钢技术改造的步伐从未停歇。


从1993年到1997年包钢人勒紧裤带先后筹资80多亿元,新建了一批项目,使包钢的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1997包钢的年产钢达400多万吨。


2000年之后,包钢选择突出稀土优化钢铁的战略,将稀土和许可证号钢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展,形成包钢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如今包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创造了中国钢铁业和稀土业的多个有第一,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包钢许可证号人那种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和铸就百年辉煌的光荣使命。


2017年2月17日


从包钢稀土钢板材厂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稀土钢板材厂连续退火2号生产线首次实现连续一周达到设计产能。


时间追多少溯到2016年12月8日,以投产仪式为标志,包钢稀土钢板材厂6条生产线全线贯通。包钢由此结束了不产高端家电板、高端汽车板等高附加值板材的历史。


而在2016年8月底,包钢开始全面拆除2号高炉。这是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钢铁行业拆除的最大一座高炉,可压减炼铁产能133万吨


边破边立,腾笼换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包钢正走在凤凰涅槃、转型升级的大路上。从2016年开始,包钢加快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提出了“做强做大稀土、做优做特钢铁”的战略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新实力,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征程,留下了一行不平凡的足迹。


包钢集团在过去的3年里面临了最严峻的考验,连年巨额亏损,巨额刚性兑付、资金链几度欲断、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2017年,包钢集团确立了打好翻身仗、实现扭亏为盈的总目标。


2017年4月26日


捷报传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自治区转型发展步伐的蹄疾步稳,长期受困于巨额亏损等重重困难的包钢集团在锲而不舍地拼搏中突围成功: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0.2亿元,同比增利14.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加68.36亿元,增长98.76%。


2017年5月7日


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进行联调联试,创造了草原铁路“第一速度”纪录,而这条客运专线所用高速钢轨全部来自包钢。


去年年底,全线贯通、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汽车板空白的高附加值项目——包钢稀土钢板材厂冷轧项目,一举创造了产品销量超年计划15.6万吨的佳绩。


包钢,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已经全面打响!


2017年,包钢加快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提出了“做强做大稀土、做优做特钢铁”的战略目标,并以减亏治亏、提质增效、瘦身健体为切入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新实力。从此,包钢又开启了钢铁人一段不寻常的新征程。


点赞伟大的钢铁先驱!点赞为包头钢铁做出卓越贡献的所有人!


2020年6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