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贵阳文网文办理资料(文网文办理条件)


文 / 人猿泰山



贵阳,充满魔幻的张力,这种张力透露的是贵阳在城市发展中的纠结、矛盾,换言之,是贵阳发展对现状破局的决心。


贵阳的名片不止有大数据,还有当代美学博物馆式的建筑,以及高消费及房价的任性。贵阳就像一个流浪歌手,为实现自身价值在地下通道哼着梦想的远方。



贵阳人的纠结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贵阳都默默无闻。2019年,贵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240元。但放眼中国,能与北上广深消费网文在同一水平线的城市,就有贵阳。网上充斥着本地人对贵阳消费之高的体验,拿着二贵阳线城市的工资过着一线城市的生活,其中一大部分花在“喝”上,啤酒只是垫底,奶茶店哪哪都是,尽管大家收入还是三四千。


夜生活不分工作休息日,三三两两聚起,吃顿干锅、豆米火锅,加份干炸五花肉,捞出来再糊辣椒沾水。比起喝酒蹦迪宵夜的夜生活,贵阳人眼里,麻将才是主业。


但这两年贵阳变化越来越大。


大数据产业进驻,经济迅速崛起,增速在所有省会排名前列,成为全中国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将其他城市发展几十年的步伐浓缩进短短几年,迅猛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迅速制造利益;“区块链创新发展中心”不远就是耕牛与农田,诸如此类成就贵阳的魔幻。


贵阳城市建设的速度很快,中国“铁公基”大潮之下的受益在贵阳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建筑、路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贵阳办理做不到。有个段子说:许知远站在贵阳一座尚未装修的摩天大楼顶层问工作(人员:“这是贵阳最高的楼么?”答:“是的,但半年后就不一定了”。



马云说:“我相信贵州和贵阳将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马云说话总是这么自信,也没有人怀疑他的眼光。但现状是很多外省人借着大数据东风而来,省内的人也进来安家,人口涌入导致房地产大兴,2017年下半年开始仅1年时间房价硬生生翻一倍,这个大山里面的省会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房地产狂欢,新区规模是老城区几倍,资产更多的有多套房的富人成为最大受益者。有篇网文《触目惊心,炒房团是怎么在短期内把三线城市房价炒高两三倍的》,其中就讲到了贵阳的花果园。贵阳市常住人口497万,受限于政府投资,人口居住密度,全国之最,花果园更是香港的两倍,居住密度之高,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写这些,只是想说,贵阳很难用一个词去描述,大多用魔幻这种不着边际却又有点神秘的词去形容。


娱乐既丰富又匮乏,交通既拥堵又便利,美食既多元又单一,城市既落后又充满现代化气息。中国城市改造的初级阶段在这里集中再现,为发展,有磕撞,但也不能否认它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存在的合理性。但无论怎么说,唯一肯定的是,贵阳越来越像个大都市。



产业纠结:是大数据机房还是高端产业

目前BAT,微软、惠普、甲骨文、戴尔、IBM等都纷纷在贵阳建设数据中心节点。贵阳打造的“全球呼叫贵阳服务”品牌,跃升为继北上广苏之后的第五大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产业聚集地;去年3月,富士康在中国内陆第三个服务器生产基地在贵阳正式投产,贵阳由此实现服务器制造零突破。


贵阳远离主要消费市场,交通基础设文网文施较差,为什么大佬们贵阳偏偏对贵阳情有独钟?


很简单,因为贵阳得天独厚的环境,号称“爽爽的贵阳”。贵阳搞大数据产业,把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高耗能、高致热是数据中心面临的两大难题。大数据产业,最关键的要有自己的大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这方面对自然环境是有要求的。另外,大数据中心对电能稳定性要求较高,贵州水电发达,电价低,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天然机房”!


再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天时地利人和,贵阳不做大数据中心还有谁?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我不要你们什么优惠政策,放在贵州本身,建成运行后一年大概可以节约上亿的电费。”


这倒不是夸张,同样一度电,在北京可能要1块钱,在贵州却只需要4毛,这其中可以为企业节省多少成本!


但“大数据中心”的政策红利固然可以帮助贵阳产业起势,但不同于电商,建一个大数据中心能够产生的协同效应需要相应的产业基础和生态,否则很难带动产业联合发展。



大数据产业链的上游是创新,下游才是数据的管理。


虽然很多互联网大佬落地贵阳,但贵阳没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本,他们的核心研发团队,仍然是会留在北上深杭。


那么,贵阳很大程度上只能充当全国“大数据机房”。


但贵阳从开始确立大数据中心的战略时,就不是想只做机房,根据《2020年贵阳市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显示:2020年,贵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要突破200亿,打造5个10亿级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基地,软件外包服务收入突破90亿元,培育100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大数据产业引领企业,力争建成数博大道核心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等。


新一轮产业升级浪潮时,抓住数据这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贵阳是想要弯道超车了。


当下,贵阳市引入了IT制造业端的富士康,也引入了商业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的灾备中心,以及华为、苹果的数据服务中心,并与半导体IC行业的高通合作进行ARM服务器芯片的研发。基本完成模具组装、半导体IC、数据中心的全产业链布局。虽然目前来看,总体规模不算大,但是贵在全面。为贵阳市IT行业的后续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整个贵阳城市的未来提供丰富的想象力。


2019年,贵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增长69.9%,电子元件产品数量更是增长307.9%,贵阳近些年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发展大数据方面的努力,正在收获回报。


数网文据中心从表面看,仅仅在于人才需求量较少的运维环节。抛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所拉动的就业,数据中心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清洗、挖掘其实也是一个蕴含了巨大价值的产业,而贵资料阳市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就是为了从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上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化总体思路,是条件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拉动上下游产业、投资,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动作用。


贵阳市能否保持投资和IT产业政策的连续,不间断的持续进行投入和扶持是关键。但人才始终是贵阳最大的掣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贵阳的各类产业政策。


资源纠结:高端产业下的人才缺乏

做高端产业,但自身人才培育基因却很差。贵阳近几年发展饱受争议的不外乎是:自文身教育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人才。产业政策宣传过度,市场有泡沫化倾向。大数据产业政策面临周边成、渝等二线城市的竞争。总结起来就是人才缺失。


伴随《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以及连续举办的数博会,推动贵阳的大数据产业走向全国的舞台,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中心集聚区等概念破茧而出,由此,贵阳市IT行业逐步进入到一个较新的发展阶段。



贵阳人才、科研、产业集群都不占优势,即使与西部其它省份和城市比较,贵阳也缺乏像成都、重庆、西安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不具备相对较好的产业基础铺垫。贵阳能以大数据发展异军突起,并位居中西部第一,的确让人意外。


这显然与贵阳一把手的决心有直接关系。贵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刚,2013年7月,从中关村调任贵阳市委书记时,开始收紧贵阳过剩的土地供应,在着力推动数据中心建设,稳定贵阳楼市危险局面的同时,为后续的人口导入、招商引资、IT产业发展及推动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办理奠定了基础。


2014年,媒体采访陈刚时,他说:“我到贵阳工作以后,大概一个月时间,我回北京见了柳传志和王小兰。当时我就提出来:贵阳发展需要科技要素,我想在贵阳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你知道他们怎么说吗?脑袋没有发热吧?他们认为这么高端的东西和你这么落后的贵阳有什么关联?在当时我确实是磨破了嘴皮子。”


贵阳这几年在全国经济文总量排名中上升非常快,这和敢于去做高端是有关系的,只是贵阳经济的体量实在太小,2019年常驻人口才497.14万,这样人口级别的城市在全国到处都是,即使这几年高速发展,但本身基数比较低,2019年在全国也只是56名水平。



不破不立,工业长期欠发达的贵阳只能瞄准龙头逐步解决,至于泡沫,宏观经济学上有一个观点认为:适当资料的泡沫对于经济体的发展是有益的,该观点借鉴到大数据政策上有其合理性。


对于贵州来说,根本的还是发展与人才的问题。目前我国处于中高端产业在第一级体系扩散时期,也就是主)要在四十多个大城市内部扩散,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不断被中高端产业吸引并向大城市集中。


贵阳属于典型的消费型城市,自身产业匮乏带来的)影响,就是高素质人才的持续性流出,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城市化进程缺乏产业支撑,城市氛围和品味无法有质的改善,吸引不了人才落地,更加无法吸引优质的企业。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培育过程,贵阳地处西南一隅,基础设施薄弱。一个城市的高校,潜移默化继承着这个城市的性格。贵阳高校当中整体的理工科学习氛围,在前些年是严重缺失的。贵阳在教育、人才流入方面存在的现实短板短期内还难以弥补,但是现实的变化依然还是能够看到。随着大数据的定位,对人才的培育、挖掘,贵州及贵阳开始买单。目前只要在贵州服务一定年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将获得100万元的购房补贴。贵州本地高校也阳文专门开辟了一些与大数据相关的专业,例如贵州财经大学的大数据金融学院、贵州大学的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省也作出明确批示,希望省内各高校为全省大数据战略行动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方面的诸多投入将会在人才供给侧,助推贵州IT的产业化进程。


空间纠结:自身局限还是区域撕扯

伴随渝黔快速铁路、成贵高铁的逐步开通运营,通过贵广高铁无缝对接珠三角城市群,同时串联成渝经济圈,贵阳西南高铁枢纽的地位逐步兑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竞合格局。



贵阳面临空间纠结不仅有自身发展空间文网文矛盾,还有外部竞合空间压力。


2015年数博会上,马云说,如果大家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


但无数历史事实也在证明,走到前面的,未必是最大的赢家。


不只是贵阳,西部几个主要城市,重庆(、成都、西安等近几年在大数据阳文产业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


重庆在2013年就出台了《大数据行动计划》,其地理位置,决定了作数据中心的气质与潜力。西安动手也比较早,2015年8月,“西咸新区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而内蒙古也入选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自治区),凭借能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正在建“草原云谷”——内蒙古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基地。


整体上,除北上广等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之外,各地对大数据产业的布局,正由“讲故事”向落实产业转变。贵阳先声夺人,但贵州本属于西部贫困地区的人口流出地之一,整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压力显而易见。



同时,贵阳作为山地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发展和保护矛盾较为突出,拥堵等大城市病逐步凸显。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地形之复杂多样,堪称世所罕见。“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到处都是绵延不绝的山,贵阳和安顺已经是属于贵州最平坦的地区,可想而知贵阳“山中条件有城,城中有山”的局面。


现在,贵阳以老城区为中心,空间发展策略是“北拓、南延、西连、东扩”。在生态上,贵阳将构建“一屏、一环、六楔、多点”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在《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2020—2035)》中,提出构建“组团”式发展空间格局。以主城区为服务核心,整合龙场、扎佐、久长和新场,围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 ”、“ 科技 ”类产业,打造全覆盖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生产示范基地。协同联动经开、双龙、永乐、孟关、二戈寨片区,推动四个开放平台扩容提质、六个省级开发区差异化发展。加速人民大道、数博大道、同城大道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2020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贵阳将建设以花溪区、清镇市为依托的贵阳贵安联动发展区,打造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样板区。


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一东一西将贵阳骨架拉开。但贵阳城市扩张一直很困难,山地过多,北部、东部几乎全是山,就连三环内的乌当区也饱受多山的困扰,城市建设不能大规模铺开,只能组团呈破碎状开发,东部的龙里也是如此,能大规模利用的土地只有清镇到贵安新区这一带,远期还会延伸,但也是山多!


贵阳的地形将长期考验贵阳的运营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