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襄州区城市建设维护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税务局)

涪陵区是重庆市辖区之一,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 。


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滨,巴王之陵”。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巴国国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


1997年3月14日,原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


涪陵区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1115016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5.0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3%。


涪陵区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地下核工程、美心红酒小镇等。




历史沿革




夏商至春秋前期,区境为濮人居住地;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枳地,巴国先后在枳、江州、垫江(今合川)等地建都;战国中后期为楚国枳邑。 [2]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马错攻楚,占黔中地,枳邑归秦。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枳县属巴郡(治江州县,今重庆江北区)。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分枳县地置平都县(治今丰都名山街道)。


三国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分枳县地置汉平县(治今武隆鸭江镇),属涪陵郡(治涪陵县,今彭水)。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因涪陵故郡毁于战乱,于巴郡枳县侨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元熙二年(420年),废枳城郡,枳县复隶巴郡,还涪陵郡治于涪陵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撤枳县入巴县。保定四年(564年),废涪陵县,徙涪陵郡治至汉平县;同年,于故枳县地置涪陵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涪陵郡,徙汉平县治至涪陵镇;同年,存渝州废巴郡,汉平县改隶渝州。开皇十三年(594年),改汉平县为涪陵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涪陵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巴郡为渝州,又分渝州地置涪州,治涪陵县,辖涪陵县、乐温县(治今长寿东北)、武龙县(治今武隆羊角街道),属夔州都督府(治今奉节),后增辖隆化县(治今南川)、温山县(治今长寿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涪州属山南道(治襄州,今襄阳)。景云二年(711年),因山南道所辖区域阔远,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涪州属山南西道(治梁州,今汉中)。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郡置太守,故置涪陵郡。上元二年(761年),改隶山南东道(治襄州)。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涪州。元和三年(808年),改隶黔中道(治黔州,今彭水郁山镇)。


北宋,置涪州,建制同唐,属夔州路(治今奉节)。熙宁三年(1070年),撤温山县入涪陵县。熙宁八年(1075年),隆化县改隶南平军。


南宋,置涪州,仍属夔州路,辖涪陵县、乐温县、武龙县。


元代,置涪州,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重庆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县入州,州治所在地不再设县,故废涪陵县;同年,撤乐温县入涪州。


明代,置涪州,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洪武六年(1373年),分涪州地置长寿县,改隶重庆府辖。洪武十年(1377年),撤丰都县入涪州;同年,撤武龙县入彭水县,彭水县改隶涪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分涪州地复置酆都县,改隶忠州;同年,分彭水县地复置武隆县,仍隶涪州。


清代,置涪州,属重庆府,不领县。康熙元年(1662年),撤武隆县入涪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属四川省川东道(治巴县),次年改东川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东川道,涪陵县直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酉阳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因涪陵县第五区地广,划为武隆局。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武隆局自涪陵县分出,设武隆县。


1949年11月28日,涪陵解放,1950年1月,设涪陵专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砫、武隆、长寿、彭水七县,属川东行署区(行政公署驻北碚)。


1952年9月,川东行署区被撤,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涪陵专区改属四川省。





1952年12月,撤酉阳专区入涪陵专区,1953年3月,原大竹专区垫江县划入涪陵专区,涪陵专区增辖酉阳、黔江、秀山、垫江四县。1952年11月、1953年1月,长寿县先划入重庆市,后复归涪陵专区。1959年4月,长寿县再次划入重庆市。


1968年9月,撤涪陵专区,改设涪陵地区。1983年9月,撤涪陵县,改设涪陵市(县级)。


1988年5月,划出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6月,撤南川县,设南川市(县级),由涪陵地区代管。


1996年1月,撤涪陵市(县级),设枳城区、李渡区。枳城区辖5街道6镇8乡,区政府驻敦仁街道;李渡区辖12镇6乡,区政府驻李渡镇。


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辖枳城区、李渡区、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代管南川市。





1996年9月,涪陵市划归四川省计划单列市重庆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重庆直辖市成立,原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重庆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2002年4月,涪陵区将龙塘乡更名为武陵山乡。


2008年5月,涪陵区撤销李渡镇、龙桥镇、白涛镇、镇安镇、堡子镇、致韩镇、石龙乡、中峰乡、仁义乡、丛林乡、土地坡乡、天台乡、卷洞乡、山窝乡、梓里乡、酒店乡、惠民乡、太和乡、聚宝乡、新村乡、石和乡、两汇乡;设立李渡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调整崇义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义和镇、百胜镇、焦石镇、珍溪镇、清溪镇、马武镇、龙潭镇、新妙镇、石沱镇、蔺市镇、同乐乡的行政区域;将明家乡更名为大顺乡;保留南沱镇、青羊镇、增福乡、罗云乡、大木乡、武陵山乡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6年6月,涪陵区调整义和镇管辖范围、李渡街道管辖范围和办事处驻地,增设马鞍街道。调整后,义和镇辖16个村(社区),镇政府驻兴义南路88号(原址);李渡街道辖19个村(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致远路36号(原致韩镇政府驻地);马鞍街道辖20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鹤凤大道6号(原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办公楼)。


2019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场所由涪陵区兴华中路66号临时避险搬迁至涪陵新城区鹤凤大道38号。


2021年7月,涪陵区撤销义和镇、蔺市镇,设立义和街道、蔺市街道;调整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管辖范围。变更后,涪陵区辖11个街道、10个镇、6个乡。


2021年11月,涪陵区撤销同乐乡、大顺乡、增福乡、罗云乡,设立同乐镇、大顺镇、增福镇、罗云镇;将白涛街道乐道村划归武陵山乡管辖。变更后,涪陵区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


涪陵区现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1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03个村民委员会 [10] 。区人民政府现驻马鞍街道鹤凤大道38号。


一、街道


(1)敦仁街道(驻建涪路10号)辖17个社区


大东门社区·黔靖街社区·泗王庙社区·望栏桥社区·乌杨树社区·桅杆堡社区·南门山社区·何家堡社区·杨家湾社区·高笋塘社区·北门口社区·演武厅社区·较场坝社区·太平街社区·清溪沟社区·崩土坎社区·移民小区管理委员会社区


(2)崇义街道(驻双宝路15号)辖14个社区


龙王沱社区·皮家街社区·白鹤梁社区·蔡家坡社区·秋月门社区·青龙社区·红光社区·荔枝园社区·高山湾社区·天子殿社区·中慧社区·鸣羊嘴社区·双宝社区·崇义移民小区管理委员会社区


(3)荔枝街道(驻实验路38号)辖6个社区、12个村


顺江社区·建涪社区·大塘社区·望涪社区·稻香社区·黎明社区;鹅颈关村·乌江村·新大田村·蒿枝坝村·协合村·荷香村·小溪村·金竺村·百灵村·方坪村·东丰村·平安村


(4)江北街道(驻北山大道2号)辖5个社区、9个村


点易社区·碧水社区·黄旗社区·永柱社区·北坪社区;韩家村·松坪村·北雁村·来龙村·高家村·邓家村·二渡村·大渡村·李寺村


(5)江东街道(驻建陶一路86号)辖6个社区、15个村


群沱子社区·插旗社区·黄桷嘴社区·菜场社区·磨盘沟社区·群兴社区;文峰村·营盘村·朝阳村·稻庄村·凉水村·金桃村·七龙村·青云村·太阳村·天福村·御泉村·辣子村·新梨村·磨溪村·铁场村


(6)李渡街道(驻致远路36号)辖6个社区、13个村


致远社区·明家湾社区·桂花园社区·断桥社区·石龙社区·龙桥社区;石院村·水磨滩村·垭口村·云星村·百花村·岚马村·梨园村·堰桥村·龙塘村·两龙村·韩龙村·新龙村·山仑村


(7)龙桥街道(驻龙飞路85号)辖7个社区、6个村


南岸浦社区·北拱社区·石塔社区·双桂社区·沙溪社区·荣桂社区·袁家社区;汤家院村·牌坊村·麻磊村·龙安村·齐心村·八一村


(8)白涛街道(驻兴政路71号)辖5个社区、12个村


白涛社区·油坊社区·小田溪社区·官桥社区·建峰社区;三门子村·麦子坪村·高峰寺村·柏林村·联农村·谷花村·水源村·哨楼村·崇山村·石门村·天星村·新立村


(9)马鞍街道(驻银滩路22号附46号)辖20个社区


马鞍社区·杨二坪社区·和平社区·太乙门社区·大石庙社区·高岩口社区·石马社区·玉屏社区·两桂社区·红星社区·双河口社区·盘龙社区·双溪社区·大鹅社区·人和社区·均安社区·新阳社区·倪峰社区·金银社区·鹤凤社区


(10)义和街道(驻兴义南路88号)辖4个社区、12个村


宏义社区·建新社区·镇安社区·大柏社区;华东村·松柏村·机房村·高峰村·鸭子村·朱砂村·石岭村·庄子村·临江村·黄草村·石堡村·红春村


(11)蔺市街道(驻凤阳大道8号)辖7个社区、17个村


龙门桥社区·川祖庙社区·红旗社区·大桥社区·梨香社区·金竹社区·凤阳社区;双井村·桃园村·万松村·铜鼓村·飞水村·松荫村·五四村·清水塘村·新桥村·连二村·泡桐村·白玉村·长冲村·五尧村·四坪村·龙泉村·青龙村


二、镇


(1)南沱镇(驻南府路45号)辖1个社区、11个村


王家湾社区;龙驹村·秀山村·红碑村·金鸡村·关东村·连丰村·南沱村·治坪村·睦和村·焦岩村·石佛村


(2)青羊镇(驻奋进路6号)辖2个社区、9个村


安镇社区·平一社区;兴安村·吴家村·三合村·青羊村·群英村·工农村·兴元村·山大村·迎龙村


(3)百胜镇(驻兴百路25号)辖1个社区、19个村


百胜社区;葛亮村·齐曲村·太平市村·大石村·隆兴村·红花村·八卦村·紫竹村·新河村·广福村·三台村·双河场村·观音村·花庙村·紫微村·中心村·回龙村·桂花村·百兴村


(4)珍溪镇(驻裕民路5号)辖3个社区、25个村


兴盛社区·中峰社区·仁义社区;东桥村·西桥村·石牛村·卷洞村·三角村·斗力村·永义村·中乐村·大兴村·梨坪村·杉树湾村·洪湖村·河口村·滴水村·新湾村·渠溪村·水口村·坪水村·学堂村·观将村·斑竹村·万灵村·百汇村·莲花村·大林村


(5)清溪镇(驻安民路131号)辖1个社区、9个村


祥和社区;四合村·石坝村·青龙村·双龙村·平原村·全心村·建设村·丰收村·胜利村


(6)焦石镇(驻焦石大道229号)辖3个社区、11个村


悦来社区·东泉社区·新井社区;楠木村·永丰村·板栗村·瓦窑村·大溪村·光华村·向阳村·龙石村·坛中村·龙井村·白鹿村


(7)马武镇(驻桦榕街183号)辖2个社区、17个村


桦榕社区·惠民社区;均田村·保安村·民协村·红专村·蒲江村·平桥村·外坝村·碑记村·白果村·石干村·小坝村·林口村·板桥村·文观村·兴隆村·方碑村·石朝门村


(8)龙潭镇(驻建设西路11号)辖2个社区、20个村


龙腾社区·金龙社区;万寿村·大同村·义和村·五显村·铜岩村·万众村·新义村·石垭村·团田村·星光村·新乐村·民主村·德胜村·涪南村·群星村·双河村·和睦村·大寨村·先锋村·人民村


(9)新妙镇(驻行政路8号)辖1个社区、22个村


群护社区;普陀村·适园村·白鹤村·郑家村·行政村·弋阳村·北门村·开平村·小坪村·平政村·岔河村·同协村·庆林村·互助村·玉泉村·鹅岭村·游江村·十字村·德新村·中观村·大岭村·金凤村


(10)石沱镇(驻宛平路128号)辖1个社区、13个村


团结社区;梧桐村·三窍村·千秋村·酒井村·光明村·歇凉村·烈火村·天府村·青春村·富广村·长益村·大山村·太和村


(11)同乐镇(驻与时路127号)辖1个社区、13个村


同建社区;七一村·同乐村·雪峰村·实胜村·解放村·寿坝村·莲池村·长青村·仁寿村·聚宝村·前进村·联兴村·齐丰村


(12)大顺镇(驻大顺路66号)辖1个社区、10个村


明家社区;林和村·兴农村·明月村·柏坪村·天宝寺村·新兴村·大田村·大顺村·石墙村·清风村


(13)增福镇(驻福兴路9号)辖9个村


延寿村·永宁村·黄龙村·河坝村·鸿鹤村·永红村·小湾村·群力村·同心村


(14)罗云镇(驻光明路36号)辖1个社区、8个村


罗云坝社区;文昌宫村·鱼亭子村·铜矿山村·干龙坝村·池沱坝村·狮子梁村·老龙洞村·石笋梁村


三、乡


(1)大木乡(驻花乡大道19号)辖1个社区、5个村


迎新社区;双江村·土井村·雨台村·宣王村·武陵村


(2)武陵山乡(驻武陵路13号)辖1个社区、6个村


茶园坝社区;百花桥村·石夹沟村·武陵山村·金子山村·角帮寨村·乐道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 ′,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珍溪镇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 ,南北长70.8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沿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朝天门,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溯乌江而上可达武隆、彭水直至渝湘边界及黔北黔东各地。


地势地貌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在200-800米之间,最低处南沱镇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 [4] 境内地势多为河谷丘陵、低山,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3公里。地势大致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 [11]


境内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共占54.4%),其次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坝(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条岭状的背斜低山与宽缓的向斜谷地相间有序排列,被长江、乌江河谷横断为江东、江北、江南三大片。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碳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区境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很难准确区分,但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仍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3个一级区,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后山低山槽谷带坝、后山低中山4个二级区。


气候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不足,季风影响突出,灾害性天气频繁,光、热、水资源同步等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


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


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水系


境内长江流程77公里,乌江流程33公里。汇入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乌江、梨香溪、小溪、麻溪河等10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涪陵区土地总面积(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2020年末耕地面积8.4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4.68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2.09万公顷。


矿产资源


涪陵区主要矿产有煤、石灰石、常规天然气、铁、铝土矿、页岩气等。


原煤储量3071万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常规天然气储量17亿立方米,铁矿储量2249万吨,铝土矿储量54万吨。


涪陵页岩气田埋深小于4500米的有利区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可采资源量2.1万亿立方米。 [


生物资源

动物


境内有无脊椎动物30余种,主要有水蚂蝗、水螺蛳、蜗牛、卷叶螟、稻飞虱、瓢虫等;鱼类有7目12科52种,主要有青鲤、鲫鱼、草鱼等;两栖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黑斑蛙等6种;爬行动物有乌龟、鳖、乌梢蛇等11种;鸟类有苍鹰、白鹭、赤麻鸭、红腹锦鸡、鹰鹃等30余种;哺乳动物有蝙蝠、黄鼠狼、鼬獾等30余种。其中,保护动物主要有金钱豹、云豹、华南虎、箭鱼、长江鲟、苏门羚、胭脂鱼、豪猪、太阳鸟等。


植物


境内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30余科、1500余属、4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0余科100余属500余种;裸子植物有7科18属26种;被子植物有180余科1100余属3000余种。木本类主要有杉、柏、桉树、千丈、泡桐等;草本类主要有红苕、玉米、小米、花生、芝麻、豆类、瓜类等;菌类主要有蘑菇、黑木耳等栽培食用菌。


人口和民族

人口

2020年末涪陵区公安户籍户数44.88万户,户籍人口114.17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50.93万人,乡村人口63.2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6%。按性别分,男性人口58.01万人,女性人口56.16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3。全年出生人口0.82万人,死亡人口0.9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


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5万人,比上年增长4.8%。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546人。全年外出务工人员29.87万人,其中市外务工人员10.19万人,市内务工人员19.68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涪陵区常住人口111501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6714人相比,增加48302人,增长4.53%,年平均增长率为0.44%。


民族

涪陵区是以汉族为主的聚集区,零星散居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等15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0年涪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25.0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3%,居重庆市各区县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20亿元,可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79.01亿元,可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462.87亿元,可比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8:55.4:37.8。民营经济增加值746.91亿元,可比增长6.7%,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1.0%。


农林牧渔业

202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4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83.2亿元,可比增长4.8%。


202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7.44万亩,较上年增长0.01%。蔬菜播种面积117.98万亩,增长0.5%,其中青菜头面积72.95万亩,增长0.3%,涪陵青菜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水果种植面积33.54万亩,增长0.5%。中药材种植面积3.16万亩,增长6.8%。


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4.22万吨,比上年增长0.7%。蔬菜产量237.02万吨,增长1.7%,其中青菜头产量162.59万吨,增长1.1%。水果产量19.36万吨,增长13.3%。中药材产量2.58万吨,增长15.6%。


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60.42万头,比上年增长1.3%;猪肉产量4.57万吨,增长1.4%。涪陵黑猪、增福土鸡等畜产品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71万吨,比上年下降11.2%。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涪陵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现已形成以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工业园区为承载,以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



2020年全年工业增加值517.00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6.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2%。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7户,其中50亿级以上企业7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47户。9户企业入选重庆制造业企业100强,9户企业认定为首批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1742.2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6.5%。


2020年全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611.3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6.5%。其中,清洁能源产业285.27亿元,下降4.0%;新材料产业582.27亿元,增长14.0%;装备制造业350.45亿元,增长19.3%;食品医药产业349.54亿元,下降6.1%;信息技术产业43.85亿元,增长8.3%。


2020年进入“三园四地”园区统计的规上企业1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623.7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0.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2%。


2020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注册企业170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89.1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2.0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7%,占GDP的13.2%。


服务业




2020年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2.8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4.91亿元,可比增长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20亿元,下降5.3%;金融业增加值41.03亿元,增长5.7%;房地产业增加值68.31亿元,增长1.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86.84亿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7.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9.63亿元,比上年下降7.6%。


交通运输业

2020年全年公路、水上运输实现货运量7170万吨,比上年下降7.3%,实现货运周转量527.86亿吨公里,下降23.9%;完成公路客运量1289万人次,下降42.9%,客运周转量47321万人公里,下降41.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562万吨,比上年下降18.0%(铁路货运、客运未纳入本区统计,据成都铁路局反馈,2020年我区铁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20.9%)。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企业78户,实现营业收入41.6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下降3.1%。


2020年末全区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100%,境内公路里程达到64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5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07公里。全区2020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7.67万辆,比上年增长8.2%,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15.88万辆,比上年增长8.1%。在民用汽车保有量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08万辆,增长8.7%。民用轿车保有量15.72万辆,增长8.2%,其中私人轿车15.06万辆,增长8.8%。


邮电通信业

2020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3.42万件,特快专递43.79万件。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1.6%。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联通、电信)20.4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6部/百户(按户籍户数计算)。20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联通、电信、移动)124.93万户,增长1.9%。移动电话普及率109部/百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39.36万户,增长9.3%,互联网普及率为87.7户/百户。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5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2.62亿元,增长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92亿元,增长3.6%。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851.70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4%;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9.70亿元,下降2.8%。2020年末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266户。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0户,其中5亿元以上的有18户,10亿元以上的有12户。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94.29亿元,增长2.5%;金银珠宝类77.33亿元,下降11.2%;石油及制品类65.79亿元,增长7.3%;汽车类60.77亿元,下降5.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58.92亿元,增长36.5%。限上法人单位全年网上销售额33.3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3.9%,占批零销售额的3.9%。2020年末有各类市场53个,市场总面积41.97万平方米。2020年全年城乡集贸市场贸易成交额达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420.50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9.15亿元,下降0.4%,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1.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2.81亿元,增长33.4%,占投资总额的60.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0.0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77.9%;第二产业投资184.69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投资225.81亿元,增长7.2%。


2020年全年“三园四地”园区固定资产投资200.2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7.6%。


2020年全年工业投资184.6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园区工业投资127.75亿元,占69.2%。


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20年末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72户,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07.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3%;商品房竣工面积90.53万平方米,下降56.0%;商品房销售面积126.55万平方米,增长0.1%;商品房销售额74.40亿元,下降4.9%,其中住宅销售额57.56亿元,下降11.8%。


2020年全年农村危旧房改造投入资金达1054万元,改造432户,面积3.02万平方米


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1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出口81.86亿元,增长23.3%;进口34.25亿元,增长93.0%。全年新签市外项目39个,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36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5%。


财政

2020年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41.27亿元,下降3.8%。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2.40亿元,下降6.4%;企业所得税8.13亿元,下降4.5%;个人所得税1.18亿元,增长31.9%;城市维护建设税5.73亿元,增长11.1%;房产税1.53亿元,下降5.4%;土地增值税0.67亿元,下降51.1%;契税2.68亿元,下降21.6%。


2020年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0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8亿元,下降8.7%;公共安全支出5.41亿元,增长6.6%;教育支出20.86亿元,增长2.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57亿元,增长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2亿元,下降20.8%;卫生健康支出12.46亿元,增长1.1%;节能环保支出12.29亿元,下降26.1%;城乡社区支出9.63亿元,增长3.4%;农林水支出12.46亿元,增长1.4%;交通运输支出3.00亿元,下降31.8%;住房保障支出3.30亿元,下降0.6%。


金融

2020年末涪陵区有各类金融机构78家,其中银行机构22家,新型金融业13家,证券营业部9家,营业性保险分支机构34家。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744.06亿元,当年新增206.35亿元。


20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85.68亿元,比年初增长6.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84.31亿元,比年初增长6.8%。2020年末住户存款余额571.53亿元,增长12.3%;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86.71亿元,下降6.1%。20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19.81亿元,比年初增长23.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719.65亿元,增长23.3%。2020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36.61亿元,增长13.7%。金融机构全年净利润收入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贷款比存款)由上年的70.5%上升为81.4%。



2020年全年证券交易额比上年增长51.0%。


2020年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4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财产保险收入7.95亿元,增长2.8%;人寿保险收入35.88亿元,增长14.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3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4.61亿元,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76亿元。


居民收入消费

2020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3元,比上年增长7.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36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0元,比上年增长8.5%。


在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5479元,增长6.1%;人均经营净收入4757元,增长3.9%;人均财产净收入2779元,增长3.8%;人均转移净收入9321元,增长7.4%。


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5146元,增长8.6%;人均经营净收入6666元,增长7.1%;人均财产净收入481元,增长4.0%;人均转移净收入5257元,增长10.6%。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的2.47︰1缩小为2.41︰1。


2020年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556元,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37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06元,增长6.7%。


2020年末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3.0%,农村为37.6%。


社会保障

2020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31万人,比上年增长5.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93万人,下降0.2%;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60万人,增长5.0%;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02万人,下降2.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74万人,增长4.4%;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02万人,增长13.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97万人,增长5.5%。


2020全年累计发放民政救助资金3.53亿元,困难群众、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人数4.28万人,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低保人数1.14万人,下降10.2%,财政性资金支出7117万元;农村低保人数达2.24万人,增长6.2%,财政性资金支出9135万元。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5540人。


2020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96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806元/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456元/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256元/月。


2020年末全区各类社会养老机构46个,社会养老机构收养床位4770张,入住人数2505人。2020年末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22个,农村村级服务中心303个。建成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


2020年末全区有律师事务所18所,律师工作者238人。全年民事诉讼代理2288件,刑事辨护206件,行政诉讼代理126件。有公证处1个,全年办理公证书3570件。有人民调解委员会468个,调解员4430人,调解纠纷12932件。


社会事业

教育


2020年末全区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48所(其中高中8所,初中40所),小学97所。专任教师达规定学历数11056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1642人,中等专业学校131人,中等职业学校511人,普通中学4341人,小学443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28人,在校学生217人。



2020年全年高校招收学生11083人,在校学生人数34983人,当年毕业生人数7308人。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2154人,在校学生人数6312人,当年毕业生人数1945人。全年普通高中学校招收学生8716人,在校学生24101人,当年毕业9059人。初中学校招收14150人,在校43866人,毕业10195人。职业中学招收4670人,在校11600人,毕业3042人。小学招收8906人,在校62351人,毕业13778人。


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完成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10.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9.0%。全区报考大学人数12515人,录取人数11673人,高中升大学升学率达93.3%。全区有幼儿园数214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8292人。 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4.1%,普惠率达到89.8%。


科技

2020年末全区有科研事业机构2个(渝东南农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0名;国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区级技术创新机构63个。科技成果登记102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00%,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914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8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获得授权专利1415件,其中个人203件、企业92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4.82件。全区有注册商标15075件,2020年注册1598件。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中国地理标志14件


文化


2020年末全区有文化馆(站)28个,剧场、影剧院8个。公共图书馆2个,其中少儿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18.52万册,其中少儿图书馆藏书40.72万册。在公共图书馆藏书中,电子藏书43.76万册。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94.75万卷。2020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9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7.49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12%。2020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16个。


旅游

2020年全年涪陵区共接待游客2301.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其中,国内游客2301.68万人次,增长7.4%。入境游客1792人次,下降97.6%。实现旅游总收入194.74亿元,增长20.8%。


2020年末全区有国家A级景区11个,其中4A级5个(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林下花园、816地下核工程);有一家市级旅游度假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拥有四星级饭店3家,星级饭店床位数达855张。有星级农家乐45家。全年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6.30亿元。


卫生


2020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5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门诊部、所(不含个体)6个、个体诊所1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室等其他卫生机构25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有床位7321张,其中医院(含门诊部)5567张、卫生院床位1535张、妇幼保健院219张。共有卫生机构从业人员97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64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369人、执业助理医师675人、注册护师和护士3355人。每万人拥有床位64.1张(按户籍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7.0人。


体育


2020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馆)34个,健身广场32个,健身登山步道36个。体育场地面积206.6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7平方米。全年参加各类运动赛获奖86枚,其中荣获国家级银牌1枚;荣获市级金牌30枚、银牌29枚、铜牌26枚。 [9]


环境

全区水资源总量21.43亿立方米。2020年平均降水量1355.1毫米。全年用水总量4.83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长江、乌江水质基本稳定在Ⅱ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72.77%。


2020年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分别为0.011毫克/立方米、0.029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2.1和65.9分贝。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0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2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67公顷,封山育林1133公顷。2020年末森林面积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0%。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30.9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0.3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3%。


城市建设

2020年末,涪陵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0.99平方公里,达到73.0平方公里。城市总供水能力(包括自备水源)达到32.9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5882万吨;供水管道长达到1541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14.85亿方,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645吨。2020年末有城市公共交通车496辆,出租车878辆。2020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161公顷,其中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060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达328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66%。


派驻机构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是副厅局级单位,成立于1997年9月29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黎明西路80号,前身系1950年6月18日成立的川东涪陵区人民法院,之后曾变更为川东人民法院涪陵分院、四川省人民法院涪陵分院、四川省涪陵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四川省涪陵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庆直辖后变更为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下辖涪陵区、南川区、武隆区、丰都县、垫江县5个基层法院,21个人民法庭。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重庆直辖后,在原四川省涪陵市人民检察院的基础上,于1998年5月新设立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63号),副厅局级单位,下辖涪陵区、南川区、武隆区、丰都县、垫江县等5个基层检察院。


中国人民银行涪陵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涪陵中心支行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黎明南路29号,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涪陵的派出机构,县处级单位,下辖南川区、武隆区、丰都县3个基层支行。


重庆海关驻涪陵办事处


重庆海关驻涪陵办事处是国家设立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属海关重庆海关的派驻机构,县处级单位,于2009年10月27日正式挂牌开关。涪陵办事处辖区:涪陵区及周边的南川、垫江、丰都、武隆、黔江、彭水、酉阳、秀山、石柱等10区(县)。


长江涪陵航道处


长江涪陵航道处隶属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是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副县处级单位,主要职责是建设、养护和管理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忠县境内的长江干线航道。


交通发展

综述


涪陵区交通


涪陵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连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枢纽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乌江流域通江达海的中转站。


截止2020年末,涪陵全区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100%,境内公路里程达到64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5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07公里。


高速公路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S0101)中,于2000年12月建成的长涪高速公路直通重庆主城区,南涪高速即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于2013年10月建成通车,支线白涛隧道即梓里至白涛高速公路于2020年8月建成通车。


石渝高速


石渝高速,即石柱—重庆高速公路(S5021),涪陵至丰都至石柱段于2013年11月建成通车,南岸至涪陵段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南两高速


南两高速,即南川—两江新区高速公路(G243),于2020年10月建成通车。


武两高速


武两高速,即武隆—两江新区高速公路,武隆平桥至涪陵大顺段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工期4年。


铁路


渝怀铁路开通动车


渝怀铁路


渝怀铁路是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于2005年末竣工并于2007年4月开通客运。增设二线中的重庆至涪陵段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车,涪陵至怀化段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车,全线提速至160千米/小时,并于2021年7月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21]


南涪铁路


南涪铁路是国铁Ⅱ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于2012年9月建成并开通货运。



渝利铁路试验动车跑出最高245km时速


渝利铁路


渝利铁路是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千米/小时,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渝万高速铁路


渝万高速铁路,即沿江高速铁路重庆至万州段,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已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工期4.5年。


港口


涪陵港是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常年可抵达的长江最上游港口,是构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的三大枢纽港之一。 涪陵港有23个港口,其中龙头港为重庆市第二大港口枢纽。


机场

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80公里。另有涪陵蔺市军民两用机场已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完工。


名优特产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的原料为青菜头,青菜头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主要产于丰都县高家镇至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为中心主产区。涪陵榨菜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也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


涪陵红心萝卜


涪陵红心萝卜也称为胭脂萝卜,主产涪陵,周边地区亦有栽培。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猪油炒制,色泽乌黑,已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于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独获此殊荣的地方创新名茶。


名胜景点


白鹤梁


白鹤梁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现存题刻165段,是世界唯一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5月,建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并对外开放。2013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美心红酒小镇


美心红酒小镇位于涪陵区蔺市街道,是以红酒文化为主旋律的西欧风情小镇,建有香溪廊桥、红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点,并配套建有生态观光园和工业展示园。


周易园


周易园原名点易洞,位于长江北岸的涪陵区江北街道,与涪陵江南城区隔江相望。北宋程颐曾在此点注《周易》六载,写成理学代表作《易传》,程氏理学由此发祥,因而得名“点易洞”。周易园中心景点为一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人书法手迹80余幅。崖上有佛塔一座、佛龛若干。



白鹤森林公园


涪陵白鹤森林公园也称南湖公园,占地面积3000亩,位于涪陵江南城区。公园以一条贯通全园的健身主环道和由北向南从城市到公园再通向森林的景观通廊为轴,分为北部片区和南湖片区两大核心景观片区,是集自然生态保护与涵养、康体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全名为“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坐落在涪陵区白涛街道的金子山山体内,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


1966年由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批准建设该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从1967年2月起,以工程兵第54师所属的三个团为主,该工程先后投入6万多建设大军,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地下核工程解密。2009年12月,被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景区位于涪陵区大木乡境内,身处武陵山中,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宜人,属高山花卉主题公园,占地10000余亩,包含大木花谷、大木林下花园和大木岩上花园三大花卉主题公园。大木花谷从初春到深秋都有各色鲜花盛开,形成连天花海、山水相依的谷地花海景观。2015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涪陵区国有大木林场,景区核心面积16.33平方公里,分为6个大片区、30个景点、3个接待中心、5个游乐场所。景区内降水丰富,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95.2%,海拔1015~1985米,年平均温度9.9℃,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2015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于涪陵区武陵山乡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人间奇观,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核心景点青天峡为一天然地缝,全长约1500米,峡谷宽度仅有2-5米,两侧悬崖峭壁高度在200-300米,抬头仅见天光一线,尽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著名人物




道隆


道隆(1213-1278),南宋僧人,字兰溪。俗姓冉,13岁出家,赴浙江学禅法。1246年东渡日本传法,住持日本国相模州常乐禅寺,后为日本临济宗建长寺派开创人。著有《大觉禅师语录》3卷。


桓渊


桓渊(?-1258),名亚夫,号莲荡先生,南宋理学家。负笈福建,就学朱熹门下,学成返乡授学于涪陵北岩书院,任钩深堂山长。为程朱理学传人,也是理学涪陵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孟子注》,入涪陵“四贤祠”陪祀。


刘岌


刘岌(1421-1505),字凌云,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周煌


周煌(1714-1784),字景垣,号绪楚,别号海山。清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初九,周煌率队出使琉球国,册封琉球国尚穆王。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以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恭”。著有《琉球国志略》、《登舟图》。


周兴岱


周兴岱(1744-1809),字长五,一字冠三,号东屏,周煌的次子,大诗人张问陶的岳父。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左都御史。


徐邦道


徐邦道(1837-1895),名金锡,字剑农,号邦道,清末名将。初从楚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不久还本籍涪州筹备防务。同治元年(1862年),石达开攻涪州,徐邦道因解围有功,迁副将。同治六年(1867年),随淮军名将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甲午战争,次年病逝于军营。《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


李蔚如


李蔚如(1883-1927),字郁生、号鸿钧,涪陵大顺人。1903年受邹容《革命军》影响,东渡日本进入东斌军校学习,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回重庆训练学生军,并在辛亥革命中率学生军迎接夏之时军队入城。之后在家研制炸弹,炸瞎右眼炸残右手成为“独臂将军”,但仍然领导和参加了四川讨袁、护国、护法战争。1924年返乡创建四镇乡农民武装,与挚友吴玉章、刘伯承保持书信来往,接受马列主义,1926年经喻凌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中共重庆地委被破坏,大批党团员、省党部领导及国民党左派人士来涪陵四镇乡活动,涪陵成为川东的重要革命据点。1927年6月,李蔚如被军阀郭汝栋诱捕后被解送至重庆黄桷垭杀害。


夏佳文


夏佳文(1964-),重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城市荣誉

2021年1月6日,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4月30日,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7月27日,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11月18日,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