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当前决策最难、争议最大、影响最广泛的行业,房地产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
在房住不炒的宏观政策下,今年3月以来,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下调了房贷利率,近日更是有上海、苏州、南京、淮北、大连等17城松绑购房政策。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宽松信号非常强,不断释放的宽松信号,有助于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
市场上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似乎每个人都能在买房这件事里说上几句。然而当你买了房子,“土地到底算谁的”这笔账究竟能有几人算清?房地产体系的基石——土地管理制度,又有多少人能道明一二呢?
希望通过本文,所有人都能看透我国的土地制度。
介绍土地管理制度之前,针对“买房,土地到底算谁的?”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结论:如果你买的是城市商品房,那么地是国家的,你只有房屋的使用权;如果你买的房除了房产证、还给了你土地证,那么恭喜你,你同时拥有了房屋的使用权和土地的使用权,但地还是国家的。
有些人可能会问,我明明有土地证了?为什么土地却不是我的呢?
这个疑问,正是各位购房者首先要厘清的概念: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的归国家所有的以外,归集体所有。
也就是说,根据我国的制度,土地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任何个人只能使用土地,而不能拥有土地。
因为我国城市和农村、郊区的土地所有权不一样,土地管理制度也十分复杂。老百姓买卖商品房相关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也不一样。
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是2001年起全面推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2001年,国务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这意味着,虽然我国城市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可以流通转让,具体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进行转让。即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发布招标、拍卖和挂牌的公告,并根据结果确定使用者。
土地“招拍挂”制度
我们日常津津乐道的“地王”,便是通过土地拍卖产生的——政府“招拍挂”的土地资源有限,不差钱的开发商们蜂蛹热值,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土地出让金,引得普通市民啧啧惊叹。
当然,用于“招拍挂”的土地,都不是政府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国家会定期编制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设定相关的用地指标。具体到地方上,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土地供给、环保等等要求,来编制具体的土地利用计划。像城市里的功能区、城乡规划等安排,任何开发商是不得擅自改变的。
各地土地规划的工作非常细致,其中有两个原则值得重视,一个是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另一个是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我国的土地管理,尤其是对耕地保护是十分严格的,城乡布局合理、各类土地面积平衡是基础,最终要实现的则是耕地有效面积的增加、耕地质量的提高,维护国家粮食的安全,确保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吃饱饭。
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都需要通过“招拍挂”,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政府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用地,是通过无偿划拨的方式分配的。
根据国家规定,这种以无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不可以转让的,除非有人民政府的特殊批准,经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并交纳相应的土地出让金才可以。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有些机关能无偿拿到土地,而普通老百姓只能接触到“招拍挂”的土地呢?
事实并非如此。时光倒转70年,在新中国成立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土地都是无偿划拨的。那时候的房地产建设由国家主导,住房只能等待国家分配。
请大家扪心自问,如果单纯靠分配,你能保证单位分给你的房子比现在住得大吗?根据史料,那时候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仅有5-6个平方米,还不及现在商品房的卧室大!
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有住房
其中,和商品房买卖相关的“住房70年产权”就出自土地使用权转让时期,而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则是2001年开始才全面推行的“先进制度”。
所以,房子不是距离老百姓越来越远,而是距离老百姓越来越近。你觉得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