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终止的意思(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的之是什么意思)


语文学习 | 文言文学习 - 常用虚词解析:而、于


课前预告:文言文常用虚词:而、于,同学们记得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运用起来哦!



虚词:而

上周我们学习了虚词“之”和“何”,它们的用法很多,与它们不同的,虚词“而”大多只在文章中用作连词,只是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


1)修饰关系:此时“而”可以不译,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转折关系:可以被翻译为“但是、可是”,例如《马说》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并列关系:可以被翻译为“又、并、和”,例如《捕蛇者说》中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承接关系:可以被翻译为“接着”,例如《陈涉世家》中的“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5)递进关系:可以被翻译为“而且”,也可以不译,例如《醉翁亭记》中的“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6)因果关系:可以被翻译为“因此、所以”,例如《黄生借书说》中的“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虚词:于

虚词“于”的用法相对于其他的虚词会显得有些杂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表示原因:可以被翻译为“因为”,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表示对象:可以被翻译为“向、给、对”等等,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以及《出师表》中的“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表示地点或者时间:可以被翻译为“在、从”等,例如《曹刿论战》中的“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表示被动:当“于”用于被动句中时,可以被翻译为“被”,例如“受制于人”;


5)表示比较:可以被翻译为“比”,多用于形容词之后,例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