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深圳农商银行开户淘金(深圳农商银行的i淘金是什么)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深圳许多工厂受到牵连,被迫停工停产。


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大家纷纷选择关门停产。


可有一个人,他叫王文银,他不仅没有这么做,还反其道而行之。


王文银破釜沉舟,拿出创业2年的所有积蓄,收购了大批厂房和设备。


为了最大程度的扩大规模,他还找银行贷款,并跟设备制造商谈判,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100台设备。


王文银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这时候扩大规模,商品哪里卖得出去?


可王文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金融危机只是一时的,只要熬过这段时间,所有厂房和设备的价格将会高涨,到时自己就会赚得盆满体满。


但是,一旦赌输,或者熬不到经济回暖的时候,王文银将会负债累累,输得一败涂地。


不过,这一次王文银赌对了。


很快,经济危机过去,深圳恢复正常生产,王文银的身价在短时间内翻了好几番。


熟悉王文银的人都知道,他在业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铜王”。


在人才济济、风起云涌的商业世界里,能在一个领域被称“王”,意味着实力和财富都达到了顶峰。


王文银的知名度虽然不及马云、刘强东、许家印,但实力上完全不逊色商界大佬。


他公司的年收入,比阿里巴巴、京东、恒大还高。


他的个人财富,跟刘强东差不多,高达1千多亿元。


之所以知名度不高,是因为他本人十分低调。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的创富史。




1968年,王文银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家祖上三辈都是农民,非常贫困。


为了补贴家用,王文银从小就跟父母到处打零工赚钱,每到开学时,王文银的母亲就要挨家挨户去借钱供他上学。


王文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凭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在21岁时考上了南京大学。


当时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所以只要考上大学,就证明这辈子的饭碗端稳了。


全家人在收到王文银考上大学的消息时,比过年的时候还兴奋。


可在王文银真正得到了这碗铁饭碗时,他却在干半年后就辞职了。


那时候,他的月薪是400元,在当时算是很可观的收入。


如果按照这条路线走下去,那么大概率他会成为一名高级白领。


可王文银不是一个喜欢安稳工作的人,比起安逸的工作,他更想到外面的世界去挑战。


经过一番思考,王文银选择了深圳。


90年代的深圳,虽然没有现在这么繁华,却是无数“淘金客”向往的地方。


刚出来闯荡的王文银运气不太好,从安徽到深圳,他坐了火车、汽车,卡车等,中途还被黑心旅馆给坑了一笔钱。


最终来到深圳时,他的身上从最初带来的400元,到最后仅剩下10元。


10块钱,根本不够他生存。


没办法,他只能睡在水泥管子里。


放着家里温暖的大床不睡,来到外面睡工地,或许这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的奋斗决心。



当时,王文银找工作,都是拿着高中文凭,去应聘基层岗位。


找了一个星期,他进入恒都港资企业,当一名仓库管理员。


放着吃香的白领工作不干,来做仓库管理员,这令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王文银认为,要成立自己的事业,一定要从基层干起。


令人吃惊的是,他还把这份工作干得非常出色。


管理仓库,就要认识各种各样的物料,而像恒都这种电线插头大厂,涉及的物料插头、连接件、缆线等,高达几千种。


而王文银居然把这些全部记在了脑子里,他说:“像高考一样,用心去记就行。”


不需要查阅资料,就能随便给出哪个物料编码,这种做法,让王文银成为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


甚至连香港总部,也很喜欢王文银,总部打电话来问物料,都只问他一个人。


很快,王文银的能力得到了赏识。


在一年时间,他连升7级,从仓库管理员升到总经理助理。


谈到这些经历时,王文银表现出小小的得意。


后来,他又陆续上升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为公司创造许多亿的收入,他的个人财富,也在这3年里积攒了500万元。


不安心的王文银,拿着这笔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或许没有人会想到,这将是一个万亿商业帝国的起点




1995年,王文银创办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从老本行干起,专做电源线业务。


在恒都3年企业的经营经验,让王文银出来创业时如鱼得水,经营上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但是,由于起初公司小,他在供应商那边要先付款再收货,在顾客这里就要先发货后收款,这让他的资金链十分紧张。


因为只要一个单子出现问题,公司就会陷入危机。


那段时间,王文银经常开着货车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来回跑,不敢有丝毫的耽误。


挺过这段时间后,他又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以低价疯狂收购工厂跟设备。


最终经济回暖后,他大赚一笔。


这场“豪赌”,让王文银的企业实力翻倍。


此时,他没有陷入在成功的喜悦里,而是居安思危。



王文银说:“我总结了很多企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并将这些总结贴在我家的墙上。最终我总结出来的结果是,多数企业都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为了避免自己的企业也败在这个问题上,他决定要甄别哪些合作伙伴值得长期合作,哪些必须剔除掉,减少以后倒闭的风险。


为此,王文银想了一个“奇怪的方式”:模拟失败试验。他假装对外宣称:有一个工厂要倒闭了。


这家工厂欠供应商差不多5000万元货款,而实际上,王文银准备了近一亿元的资金还这些货款。


消息传开后,供应商就“炸锅”了。


有的人立马翻脸不认人,上门逼债,甚至喊打喊杀,摆出一副不收到钱誓不罢休的样子。


但也有的人,告诉王文银不着急,等有钱了再还就好。


通过这个方法,王文银识别出了哪些合作伙伴值得同舟共济、长期合作。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无比真实的现实


王文银说:“那些没有逼债的人,大多成了我们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



此后,王文银整合了名下多个工厂,成立正威集团,资产达到十亿以上。


但这些还没有让他真正成为“中国铜王”,更牛逼的在后头。


2003年,王文银想: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掌握第一手生产资料。


他把战略目标转向了铜矿,铜矿是他公司生产离不开的资源。


当时铜的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市场价格波动大,一旦价格涨幅过高,整个行业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只有自己拥有铜矿,才能保证稳定的生产。


但是,从事此行业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就没什么人这么干呢?


因为维护铜矿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它产生的利润都不一定能补上铜矿的成本。


此时正值非典时期,各类资源价格大大下降。


在别人都认为是危机时,王文银则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花费巨资拿下几座大铜钨矿山。


他的这个决定,遭到合伙人和家人的强烈反对,因为这就是一次赌博,万一赌错,公司将损失惨重。


但没有人能阻止他,因为他坚决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只要非典过去,价格就会涨回来。


后来果真如他所料,在2004年,铜的价格高涨,从原本1万1吨升到8万1吨。这个价格让许多依赖铜矿生产的厂家倒闭,而王文银不仅高枕无忧,还大赚一把。


正威集团因为这次成功,市值直逼百亿规模,王文银被人称为“中国铜王”。这也让股东们越来越相信他,但有一次,令一些股东们后悔不已!




2005年,安徽铜陵有一个30万吨光亮铜线杆的项目在招商。这个项目原本是打算给当地某国有矿业公司的,但由于这家公司无力接盘,必须另找新的接手人。


铜陵有很强的开采、选矿和生产能力,王文银得知有这个项目时,当即就想着借此项目把公司的铜矿开采和电线加工打通,形成一条产业链。


但是,当他做这个决定时,9个高管只有一个不反对,其他全部反对。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项目需要投资28亿元,正威当年的年销售额也只有它的两倍,50多亿元。


高成本的投入,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运作情况。


况且,正威集团铜线杆的年需求量只要3万吨,根本不必要上30万吨的项目。


但王文银的眼光更长远,他是这么认为的:全国年需求量300万吨,但市场却只能供100多万吨。


王文银力排众议,最终拿下这个项目,并马上开工。


但解决完拿不拿下项目的问题后,还有资金问题等着他解决。


为此,王文银抓紧赶工,并宣誓要在2年时间建成并投产,因为公司的资金流只能支撑这么久。


期间,他还卖掉2家工厂,可这样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顺利投产,他不得不向银行借钱,为了赢得银行负责人的信任,每次他都是喝倒在酒桌上,以表示自己的“诚意”。最终,银行给了他13.5亿元的贷款。


在资金问题紧张的情况下,王文银还坚持要建立“全世界最好的铜杆生产企业”。



厂房要最高标准,设备不买美国南线公司便宜的设备,要买从未在华销售过的德国设备。王文银说:“这是别克跟奔驰的区别。”


但问题是,德国西马克的设备要求全款结算,王文银根本没有这笔钱。


为此,他飞到德国公司总部,不断给他们讲道理,说我的公司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中国的市场。


在王文银的坚持下,最终换来了24个月分期付款。


不仅如此,在原料上,他也选择最好的;在人才上,他还要最好的。


在花费重金挖来人才时,王文银很自豪地说:“铜产业链的全球顶级人才都在我这里。”


在王文银认为,只有最好的设备、人才、原料,才能生产出最顶级的产品。


王文银的做法吓倒了许多股东,他公司的几个股东要求将股份全部转给他。


因为股东们“不像他那样疯狂”,在资金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要求还非常高。


王文银建厂投产期间,还碰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让他更加步履艰难。


那段时间,王文银的压力十分巨大,原先的满头黑发,也在这两年变得稀稀疏疏,到后来甚至都没有再长出来。



在王文银的坚持下,正威集团子公司全威铜业的第一项目在2009年建成投产。


全威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业界一流的,虽然价格高了点,但工厂依旧每天排满了来等货的人员。


那一年,正威集团全年营收翻了几倍,达到300多亿元。而王文银的集团项目,也实现“从石头到插头”的整个生产链,涵盖了铜材加工厂、电缆厂、塑胶厂和电线厂等。


他的产品不仅取得大陆跟台湾的认证,还获得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的认证。


有了全威铜业公司,正威集团发展更加迅速,年营收翻倍成长。


到2014年,公司年营收达到3400多亿元。


当年把股份转给王文银的股东们,看到正威集团发展如此迅速,都十分后悔,因为这相当于他们错失了数亿,数十亿的股票价值,高的甚至上百亿。


面对如此结果,王文银说:“哪怕细分的领域再小,企业也要做成这个行业的领袖。”


发展到2020年,正威集团实现年收入近7000亿元,在世界500强排名第68位。


这个成绩,比腾讯,阿里巴巴还厉害。


在企业发展到行业领袖地位时,王文银开始实现多元化发展。


2021年7月,王文银收购两家微波系统公司的股权,这一做法,意味着他要进军5G行业。



纵观王文银的经历,他很热衷又擅长从危机里拥抱机会,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2005年铜线杆项目。


每一次危机,他都是力排众议,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实现企业布局,完成跳跃式增长。


他说:“能把握危机的人有70%,能把握危机变化的人有10%,而能够把握危机变化的人只有0.01%。”


而危机往往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


能在危机中找出机会,并实现跳跃式增长,除了眼光令人敬佩外,胆略也是让人佩服不已!


参考资料:


中安在线:《王文银:一年连升七级的神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